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根据课程标准,本套教科书由三个必修模块(册)和六个选修模块构成。首批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有以下五册:必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1》《历史2》和《历史3》,分别介绍世界历史中人类的政治活动、社会经济活动和思想文化活动。选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其它四册选修教科书也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于今年正式出版。它们是:《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是唯一一套首批四个国家级实验区都选用的教材。历史课程改革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仍然坚持把握好几组主要的关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关系;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关系。目的是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广大城乡高中生发展的平均需要,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下面分几个方面,向老师们介绍这套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和特点。一.严格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打破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在中外历史教科书编写史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是对教材编写者的一大挑战。采用模块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确有它的优点: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更加明显。但的确也存在较大挑战。我们认真地理解和消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当中所体现的基本理念,认真体会它的课程总体目标,《标准》要求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自己的编写原则:1.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结构体系和知识内容在开始编写前,我们就内容和结构体系的建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有些同志认为,把政治、经济、文化分为不同的模块,彼此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似乎产生了割裂,所以希望打破课标的结构和体系,自己进行内容的再整合与体系的再建构。有的同志认为,重新整合可能会走回老路,即使整合得再好,也很难超越过去历年大纲和现行教材的水平,而且还有超标或不达标之嫌。经过热烈讨论和慎重考虑,大家终于达成共识,一定要顺应改革潮流,准确理解和把握改革的精髓,看准这次改革的突破口,即必须严格遵循课标内容标准的规定,以模块以基础,根据中西合编的专题史体例进行编写。我们还决定严格遵循课标规定的专题及其顺序,认真琢磨课标对每一个专题的叙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坚决不超标,更避免不达标。编写出的教科书应当是课文与课标一致,不与改革的理念相左。这样做,就是为了充分体现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改革的一次尝试和实验。2、注重过程与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努力改变过去单纯进行知识传授对知识掌握的倾向,对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给以更多的关注。在教科书中,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特别注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强探究学习活动课每册教科书中,一般设有2个探究学习活动课,比现行教材多。放在某单元之后,与单元内容紧密联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各种能力,体会和掌握历史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探究活动课类型多样,有“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尝试自编教材”、“撰写历史小论文”、“与历史人物对话”、“举办历史展览”“讨论会”等等。●课文中间特插有几种栏目【历史纵横】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各类知识。【资料回放】属原始资料,锻炼学生们解读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学思之窗】:提供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属插入性思考,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附录部分““历历史史读读物物和和网网站站推推荐荐””::提供与本册教科书内容有关的普及性历史读物和历史网站,为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来源。“重要概念中英文对照表”: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探究的路径。3.抓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以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最重要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本国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为使我国的高中生具备21世纪合格的中国公民的基本素质,我们始终牢记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努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对学生正确国际意识的培养,加深他们对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二、以适合教学实际为主旨1.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力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积极而审慎地吸取已为史学界普遍认同的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新成果;●尽量展现历史学科内容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与交叉;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历史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等,并注意加强和补充各模块之间的联系与融汇。2。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前所述,我们积极领会和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改革精神,但是又注意继承建国五十多年来教科书编写中一些成功经验,并汲取有益的历史教训。我们认为,中学历史教材,特别是作国家教育部的部颁教材,肩负着极其重要和严肃的历史使命,因此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教科书必须追求的宗旨。由于中学历史教材不是展示作者个人独到见解、语言风格、甚至抒发主观情绪的地方,所以我们编写时,特别注意保持好过去五十年教材编写中的某些优良传统:3.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做指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历史的叙述实事求是;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和生动性的统一。●观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在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我们给以高度重视。例如,就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而言,注意体现“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基本思想,以说明“各民族为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教材还注意把握“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历史,而非汉族史”的原则。坚持用平等的原则讲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历史。由于在课标中,几乎没有涉及少数民族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必修一中,特别设计了探究活动课“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就是对这个原则的坚持和重申。●出于同样的目的,我们要求努力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避免空发议论。在扎实和平稳的叙述中,讲明历史中的道理;力求避免在思想、观点、内容、文字上的随意性,尽量避免文学性语言。4.加强教科书的“学本”功能●但是,在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我们尽量追求教科书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尽量使教科书内容充实有趣、文字生动流畅、叙述具体形象、头绪相对集中、图文并茂、朴素大方,不但方便学生的学习,还要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历史的兴趣。●为方便学生学习,还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比如课本中添加了很多建议性指导。如单元导语:单元页的设置是一次创新,包括本单元内容概括介绍、学习要点和学习建议。目的是使学生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时,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再如,课导入框的设计也有创新之处。每课开始导入框内的内容,不再是现行高中教科书中那种比较概括和抽象的文字,而是适合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相对具体的历史情景,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引导性。“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是学生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某一问题的探索学习前,对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心中有数,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方便学生的阅读,我们还在课文的编排设计上做了改进。为保持学生阅读的连贯性,要求学生只掌握宋体字部分,不同的栏目中的楷体字部分只是宋体字部分的辅助性的补充和延伸5.注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平衡探究性学习,旨在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史能力。为此,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各种栏目,在课内课后的练习中都结合接受性,追求探究性。既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各种资料,更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更加积极的历史思维活动。同时,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比现行高中教材更多的探究活动课,以体现这次课改的新理念。三、准确把握高中历史教学的定位突出高中教材的特点首先,我们对初中高中课程标准教材的进行了认真的整体考虑。要进行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编写,有必要首先回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量减少“繁难偏旧“的内容。比如,在中国古代史部分科学技术的内容大大减少;东汉历史和王莽改制都略而不谈;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完全略去;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专门涉及,只提到它对洋枪队的抗击;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特点完全删去,只提及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亚洲封建国家只提到阿拉伯和日本;世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内容大量减少。另外,有关文艺复兴的内容也有相当的弱化,只提及但丁的《神曲》和达·芬奇,等等。因此,根据课标编写的教材大量减少了内容,特别由于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例,使历史产生了较多的跳跃。另外,义务教育课标教材中的概念也大量减少。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中“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课为例,新教材里的概念,比现行教材减少了2/3。同时,大量减少需要学生记忆的地名、人名、年代和数字。书后的大事年表,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也大大简化了。再以人教版现行《世界历史》第一册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进行比较,后者在知识内容和总体结构上显得较为松散和零碎。如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来源只能放在注解里简单提及,这就对学生以后了解世界近代主要国家的历史,如英国、法国、特别是德国造成一定的困难。当然应当肯定的是,初中教材知识内容的简化和浅化,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加强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益处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历史教学体系的衔接。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初中阶段历史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弱化、基础知识大量减少的前提下,高中课程呈现出专题化和学术化的迹象。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打破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在中外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史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都是对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一大挑战。应当客观地说,新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有其优点: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更加明显。但不容忽视的,它同时存在较大的缺憾,即强调发展与变化的历史学科的根本特质消失了;知识系统破碎、专业化和学术化增强;历史内容的跳跃、缺失和重复比较多。比如,美国革命中两个紧密相连的事件,即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被放在不同模块的不同专题下分别讲述。选修二第三专题法国《人权宣言》与第五专题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的斗争被其它内容所割裂。必修一中西欧封建专制制度内容的缺失,使学生无法了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的历史进步性,对这一斗争的“反复性”“复杂性”和“残酷性”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因此,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由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历史课程之间的距离骤然增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