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毛泽东同志用古曲诗词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书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对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编排这一单元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诗歌的特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看、忆、恰”等,了解此词的写作背景;了解词的一般常识;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2、能力目标学生的诵读能力;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3、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的远大理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高中语文必修①内容的编排,旨在着重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鉴赏是其中一项内容,它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鉴赏诗歌应从语言文学描绘的形象即意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来体会诗中的意境。因此,我把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作为本课的重点。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古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所写秋景也大都有萧杀感伤的情况,作为一种传统,也可算是一种文化积淀。但此词一反传统做法,虽写寒秋景象,但色彩绚烂,但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本课难点为理解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二、说学情从知识内容来看,从小学至今,学生已接触过一定量诗歌,有古典的、现代的,对诗歌“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从学生的语文能力看,他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鉴赏能力不高,对诗中表现的“情”“景”“志”的具体把握还不够深。对诗歌的学习层面大都表现在对诗句进行翻译式的理解,肢解破坏了诗歌的整体美感,对诗歌中“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这一点缺乏深层认识,难以理解其中的韵味。因此,这节课我进行鉴赏教学,以弥补学生的不足。三、说教法课堂教学方法应遵循的指导:贯彻“三主”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前面分析的学生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法,它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特别是诗歌教学,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理清脉络,分析语言的基础上背诵,对体味诗歌情感、意境很重要。讨论法,是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交谈、研讨和争辩,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法,要求学生能阐明这样认为的理由和根据,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毕竟诗歌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评点法,抓住关键设点,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关键地方、语句进行评点,点拨,理清思路,扫清障碍。四、说学法学中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应按教师提出的要求作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即课前自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审阅有关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课中通过反复朗读及课前要求在老师的引导和指示下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怀。课后让学生找些相类似的词(特别是毛泽东的词)来作辅助性阅读、赏析。五、说教学程序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程序的。1、导语设计同学们,还记得吗?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革命前辈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现在哦我们一起来回忆背诵这首词(师生齐背)在这首词中作者大笔挥洒、纵横议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雄奇瑰丽的全景式的北国风光,抒发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怀,表现出以为为人平凡的精神世界。在毛泽东的作品中,像这样写景抒情的篇章还有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之一。(板书课题)2、朗读感知(1)听录音(边听边纠正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认知词的内容。(3)全班朗读3、师生共同回忆词的有关知识4、根据《沁园春·雪》的思路与层次,要求学生先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立”、“看”明写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怅”“问”暗写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过渡到回忆起曾并肩作战的有人激起革命的历史责任感。)5、对本词的上、下阕的重点词句作赏析性点拨,突破重难点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1)上片的领字“看”字统领至哪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抓住哪些意象来描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下片的领字“恰”字统领至哪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4)如何理解这首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寓情于景,情中显志)6、布置作业:把这首词和《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400字赏析短文(可提示)。六、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又是一个微型教案,既要体现文章得重点内容,又要反映文章的中心,让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设计了一下板书。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仰视:万山红遍远眺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上阕独立寒秋图百舸争流近观: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谁主沉浮?景中寓情情中显志鹰击长空俯视:鱼翔浅底下阕:峥嵘岁月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答:同学少年寓情于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图浪遏飞舟《雨巷》说课稿1说教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同时,这首诗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据此,确立教学目标如下。①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②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③教学难点:理解象征的手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说教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自我情感的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因此,本课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法。3说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体会意象及情感,通过自己诵读、思考、探究、讨论、促成学生有效学习。4说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以歌曲《丁香花》导入引导学生感受丁香的美丽、孤高、忧愁。“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②指导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找出诗歌意象及主要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借助“雨巷”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悠长寂寥而又细雨蒙蒙之中“我”的落寞、惆怅的情绪。借助“丁香”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美丽而又愁怨的象征意义。从两个意象入手,体会诗歌哀怨的意境美。从而突破教学重点。③引导学生探究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借助“在雨中哀怨”“默默彳chù着”“像梦一般飘过”感受丁香一样的姑娘美好而又忧愁更是朦胧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从表面上的对少女的追慕和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到对革命失败后苦闷与追求等多个方面的理解上,联系背景,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从而突破教学难点。④总结诗歌鉴赏重点。反复诵读,从雨巷及丁香两个意象入手,感受诗歌低沉、哀怨的感情基调,进而深入而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情感。⑤布置作业,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向全班展示。5板书设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①在雨中哀怨②默默彳chù着③像梦一般飘过诗人对未来渺茫的追求《再别康桥》说课稿一、说教材《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喜欢故事性的文章,对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对课文提不起兴趣,或者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三、说方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第一,以诵读为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二,联想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第三,探究法。教师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1、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2、分步实施:第一步: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第二步:诗歌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背诵第三步: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在让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谈朗读体会。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第四步:把握与体味诗歌的意象美。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让学生自读,思考: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3、小结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4、作业设计①背诵课文。②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1说教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部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乳母的真挚怀念与赞美之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中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作者采用描述性意象,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由诗的特点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同时,根据这首诗的典型意象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①教学目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