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点导析】1.考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重点: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难点: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方法导拨】1.如何理解西汉初年“无为而治”?首先要知道道家的“无为”指的是什么,然后要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经济情形看实施“无为而治”的历史必然性,最后看“无为而治”对西汉所产生的影响。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其意为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它并不是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统治政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这里的儒学“新”在哪里;“独尊儒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然而,汉武帝推崇的“儒术”已经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还创造性地将独尊儒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它在客观上还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当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他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是与政治专制相呼应的产物。【要点导学】要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思想,采取的政策,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国力日盛。2.有为:西汉初年,尽管经过了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但是仍然潜伏着危机,如: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北部边境的______为患等。为了加强,适应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要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1)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汉武帝时期,他曾三次参加______,阐发他的儒学思想。2.内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提出“”和“”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宣扬“”,提出了“”和“”学说;同时还提出了后人归纳为“”的道德标准。3.作用:有利于巩固_____,维护统治秩序,对于扭转的局势十分有利。要点三:儒学成为正统1.政治举措:汉武帝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2.教育举措:从汉武帝时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同时,汉武帝还兴办,打破以往由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的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教育系统。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究导引】1.阅读下列材料,以“无为”“有为”为突破口,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的社会背景。材料一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材料三至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北方匈奴的对西汉的威胁,河西走廊、河套地区被控制在匈奴手中;……诸侯王一般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甚至还有轻死重诺的“豪桀之士”。……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就曾描绘了这样的情景:“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状况?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2)材料三反映汉武帝时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对其统治策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感受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分别回应了怎样的现实问题?(2)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精题导析】例1(2009年高考安徽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思路: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然后用排除法。A项主要强调“为政以德”;B项主要意思也是强调德政;C项“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绝其道”不是六艺、孔子思想的不能推行,符合题意;D项意思是出来做官是为了天下人,也要排除。答案:C。评析:本题属材料选择题要求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对被选项的史料分析翻译整理,能力要求较高。第一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找出关键词;第二是对选择肢进行准确、合理地解读,理解大致意思。第三,排除选择肢中不相关的项。千万不能因为是文言文就放弃。例2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思路:可用排除法。根据题眼“董仲舒”“天人相与”,排除B、C。根据材料“观点——论证——结论”的表述模式,得出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与”,由此排除D。答案:A。评析:本题属材料选择题要求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然后对应董仲舒的主张,能力要求较高。其中C、D选项的干扰特别大,应结合材料仔细辨析。【基础导练】一、选择题1.“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这是汉朝百姓们称颂曹参的歌谣,它反应汉朝初年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B.道家主张C.墨家主张D.法家主张2.以下著作是董仲舒的作品的是ABCD3.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西汉时,一位书生若要到长安报考太学,他所准备考试的内容不应包括A.《春秋》B.《墨子》C.《诗经》D.《尚书》4.“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上述观点应属于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萧何5.今天的博士,是高学位高知识的象征。其英文为Doctor,也有“医生;学者、教师”的意思,但最初的博士是指A.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博闻广记、学问高深的士人D.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6.西汉末年,发生强烈地震,山崩地裂,人民死伤无数。有大臣指出皇帝应为此事负责,皇帝不得不因此下一道罪己诏,宣布改元,重新受命。材料体现的西汉政治思想是A.黃老无为B.经世致用C.民贵君轻D.天人感应7.儒学开始“定为一尊”与哪两个人物密切相关孔子荀子董仲舒汉武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9.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武帝在长安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太学的设立实质上反映了A.学在官府B.对教育的重视C.对教育的垄断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0.三纲五常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完整地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家和著作是A.孟子《孟子》B.孔子《论语》C.董仲舒《春秋繁露》D.老子《道德经》1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内儒外法12.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1)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2)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材料二中文名:董仲舒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汉代的广川郡出生日期:公元前179逝世日期:公元前104代表作品: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职业:哲学家,经学家信仰:唯心主义主要成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所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为董仲舒作一小传。要求:200字左右,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创新导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由于董仲舒推崇孔子,因此,把孔子所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看成是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的理论依据。因此,他在当朝廷官员时,凡是遇到政治、法律等一切疑难问题,大多从《春秋》中去寻求答案。有个年轻的女子,她的丈夫出远门,在乘船渡海时,不幸掉进海里淹死了,尸首无法找到。过了一段时间.这女子的父母为她找了一门亲事,并把她嫁了出去。当时汉朝的法律规定,丈夫没有落葬前.妻子是不能改嫁的。官府根据这条法律.把那个女子抓了起来.并判了她的死罪。董仲舒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判刑不当。他引用《春秋》中的一个条例,大意是丈夫死了后没有男人就可以再嫁。而且那年轻女子并不是德行不好,去和其他男子私奔.而是顺从父母的意思去嫁给别人,没有违反《春秋》中的原则,因此不能判罪。(1)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的?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点导学】要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恢复和增强2.诸侯国,匈奴,中央集权,国家统一要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道家,法家,对策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君权,内外松弛要点三: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家,儒家学说2.儒家经典,博士,太学,贵族官僚,儒学,地方3、正统思想【探究导引】1.(1)状况: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天子、将相生活条件很差,民众困苦。政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轻傜薄赋,重视黄老。(2)问题:土地兼并、富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影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