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生物文科单元检测第四章种群和群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表格中。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一个自然村落中的全部褐家鼠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一个群落中的全部昆虫2.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群落B.种群C.生活环境D.生态系统3.近十年来,我国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趋势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的做法是()A.大量利用野生动物B.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C.不断引进外来物种D.进行围湖造田5.演替过程中,乔木最终取代灌木而占优势的原因是()A.乔木繁殖能力较强B.灌木多数是阴生植物,不喜阳光C.灌木生存年限较短D.乔木比灌木高大,能获得更多的光照6.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均匀分布B.迁入率和迁出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8.下列动物的种群在性别比例上雌性多于雄性的是()A,一个森林中的黑猩猩B.一条河流中的鲫鱼C.一个养鸡场里的鸡D.一个湖泊中的野鸭9.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B.过量砍伐的森林C.弃耕的农田D.沙丘10.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蘑菇和曲霉的关系是A.共生B.共栖C.竞争D.寄生11.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之后应注意避免剩下的鼠群数量处于“S”型曲线的()A.即将增长的水平B.1/4K的水平C.1/2K的水平D.K的水平1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2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3.废弃农田演替的基本过程是A.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B.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C.一年生草本→灌木→蕨类植物→树林D.苔藓→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14.下列对种群密度无直接影响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B.迁入率和迁出率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15.下列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条件B.捕食与被捕食状况C.人类活动D.各种环境条件16.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9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17.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D.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18.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A.灌木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C.苔藓阶段D.森林阶段1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20.在酵母菌培养液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A.直线上升B.“S”型曲线C.“J”型曲线D.不规则曲线21.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一株水葫芦可以在50天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A.没有天敌B.气候适宜C.生殖率高D.以上都对22.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23.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性别比例24.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寄生、共生、竞争、捕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竞争、捕食、寄生、共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25.赤眼蜂将卵产在稻螟的卵里,蜂卵孵化的幼虫又以稻螟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3赤眼蜂与稻螟的这种关系是:()A.竞争B.共生C.捕食D.寄生26.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27.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C.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D.禁止捕鱼28.某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A.aB.bC.cD.d29.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A.水稻和稗草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D.衣藻和甲藻30.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上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出生率B.性别比例C.种群密度D.年龄组成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入表格中。每题4分,共40分。全对4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3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B.过年时影响广州市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当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为衰退型种群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性别比例3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个体总数表示这个群落的丰富度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33.调查一棵树上的蚜虫和一片农田中的老鼠的种群密度,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是4A.样方法B.目测估计法C.标志重捕法D.记名计算法34.下列三幅是描述种间关系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生活状况的是甲图B.甲图可以反映蛔虫与人的关系C.蛇与老鹰都以老鼠为食的情况下,它们是竞争关系,对应的图形是乙图D.丙图可以表示猫和老鼠之间的关系35.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所以属于增长型种群B.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C.该种群雌雄性别比例一定为1:1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6.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呈“S”型增长,再是“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再是“S”型增长C.种群数量到达K值后会保持稳定,此时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为0D.在K/2值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37.引起深林中树木垂直分层和鸟类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水分B.阳光C.湿度D.食物38.有关群落演替说法正确的是()A.从火山岩或者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退牧还草和“远芳侵古道”的演替类型是一样的,都属于次生演替C.我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退牧还草的政策理论依据是群落的演替原理D.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群落演替最后都能到达稳定的森林阶段39.下列有关种群的数学模型的叙述,描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少B.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现“J”型C.“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稳定不变,K值为最佳的捕捞时期D.当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无论如何,K值都不会再发生变化40.酵母酿酒的主要阶段有: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到密封后一段时间,有关酵母菌发生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呈“J”型增长B.种群密度呈“S”型增长C.通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酵母的繁殖D.密封之后,酵母进行无氧呼吸,繁殖速度加快5第四章种群与群落单元检测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ACBDABCDCCAAD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BDABDACCDBCBBA31323334353637383940ACDACACBCDBDBCDBDABCABCDBC1.B群落是由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群落的集合。6.A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数量特征。9.ABC发生的是次生演替。10.蘑菇和曲霉主要竞争食物。11.C1/2K值时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候。13.A废弃农田演替属于次生演替。14.ABC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有直接联系。17.B森林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20.B不更换培养液,说明空间和食物都有限,在有限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31.ACD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保持稳定。C.当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为增长型种群。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而不是性别比例。32.ACC.一个池塘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表示这个群落的丰富度,而不是指生物的数量。C.群落中的生物往往不止一个物种。33.ACA.蚜虫活动性不强且个体微小,适用样方法C.老鼠活动性较强,适用标志重捕法34.BCD甲图表示共生,乙图是捕食,丙图为竞争。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共生——甲图,正确B.蛔虫与人的关系是寄生6C.蛇与老鹰都以老鼠为食的情况下,它们是竞争关系,对应的是丙图而非乙图D.猫和老鼠之间为捕食关系——乙图而非丙图35.BDA.该种群幼年个体数与老年个体数接近,所以属于稳定型种群C.该种群雌雄性别比例不能确定36.BCD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因为空间和食物充足,先呈先呈“J”型增长,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受到空间和食物等环境的限制,呈“S”型增长,最后到达K值,保持稳定。38.ABCD错误。不是每个群落演替都能到达森林阶段,还要看当地的地理条件是否适合森林的形成,例如在格陵兰岛上最终阶段只能是寒带荒原,当地的气候就决定了不会有大规模森林产生。39.ABCDD.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保持不变。E.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现“S”型F.“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过程而非仅仅描述结果,正确的说法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K值为环境最大容纳量,最佳的捕捞时期是大于K/2小于K值时。D.当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不变化,一旦环境受到破坏K值下降,环境变得更好,K值上升。40.BCB.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密度呈“S”型增长,正确。C.通气时酵母进行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多,促进酵母的繁殖,正确。D.密封之后,酵母进行无氧呼吸,此时进行酒精发酵,能量少,繁殖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