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难忘的历史画面”单元整组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懂得为人民服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人教版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围绕此主题为孩子们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安排了2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课文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这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夜的工作》叙述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主要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二、单元训练思考:在课本的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还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由于本组课文的内容与现在学生生活相差较远,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所以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是利用当地的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与课文相符的图片及影视作品。如:李大钊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张思德的同名电影,周恩来的图片及电影等,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渗透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相结合的意识,又为学习本组课文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进一步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巩固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进行主要内容的归纳能力,并能通过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最后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并且让学生继续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日期:星期:课题第三单元导读课设计者:周丽红指导者:教学目标1.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2.初步感知单元各篇课文主要内容。课前准备课时20分钟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回忆导入激发情感出示《狼牙山五壮士》图,附诗歌《烈士墓前》(五上第七单元展示台学生作品)1.师:请同学们坐着时光机,回到过去。学生回忆《狼牙山五壮士》2.师:请各位默读,边读边体会。3.再指名朗诵诗歌,缅怀先烈,激发情感。二.学习单元导语了解学习目标出示单元导语,学生读单元导语。1.想一想: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写一写:教师发放题卡,布置任务。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浏览各篇课文,完成题卡。*布置任务时,特别提醒课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一样。课题作者主要内容划出难懂的词句,并做上记号。3.反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投影出示。各组相互补充。教师可适当补充,评价。三.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试着让学生通过初步学习,归纳单元学习目标。1.师:我们这组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试着归纳2.相机出示我们的学习目标:(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四.指导学习方法1.师: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出示:我们需要准备:学习:生活:学生反馈2.出示:期待:……五.下课或进入第三组课文学习教后摘记日期:星期: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设计者:叶丽花指导者:教材解析这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是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本课的重点词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本课的重点词句,深切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爱国之情。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与革命有关的人物、书籍或电视。课时3课时教学教程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同学们,为了建设我们的新中国,有无数的革命先辈心怀崇高的理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相信经过你们的搜集,都有收获了吧?请说一说吧。”2、“读“民族魂”网上怀念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课件出示李大钊的遗像。3、“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反馈词语及分段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地、正确地朗读课文,想想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尝试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标注出来。2、反馈词语。(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3)、读词语,书写认为较难的字两遍,并听写。3、反馈分段。(1)问:“你从课文段落中找到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课件出示。(2)、问:“在这些时间段里都发生了什么事呢?”(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被害)(3)、按照相应的事情与时间词,你能正确分段并说出大意了吗?请试一试。反馈。4、反馈概括主要内容。出示以下一段话:本文讲的是革命者()于()年()、()、()、()的四件事。三、讲读“被捕以前”这一段1、要求:读课文第一段,用“———?”标出让你有疑问的地方?想一想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用~~~~~~~划出来。2、释疑:A、被难日: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B、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3、局势紧张的表现在哪里呢?(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4、分析重点词句A、“那年春天---------他又出去了。“(1)、指名读。(2)、那年春天指的是什么时候?老师简介背景。(3)、父亲特别忙碌,你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到?(4)、想像一下,他可能去做什么事情了呢?你觉得他帮的事情有必要吗?(5)、父亲如此忙碌,子女肯定心疼,但是从中,她更明白了父亲是怎样的人,你能体会到吗?请说一说。(6)、同学们,你们的理解真到位。碰到这样不直接写出前因后果的句子,有点难体会,但你只要用心多读几遍,就知道了。B、“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2)、“含糊”是什么意思?你什么时候会听到含糊地回答?“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3)、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5、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6、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7、朗读本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四、作业:抄写生字两遍,听写一遍。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段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2、(1)、用一个词来概括李大钊留给你的印象。(2)、课文哪些词句体现出这种精神品质呢?用~~~~~划出来。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B、“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什么是“严峻”?此时,父亲不争辩,难道就不想花力气,为与家人的团圆而努力吗?3、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用词语标注出来,并说一说。(“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4、指导朗读。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去读。5、(1)、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人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2)、“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3)、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4)、反复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A、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B、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二、品读第三段1、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2、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3、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A、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B、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2).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A、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B、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C、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3).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三、出示练习作业1、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2、摘抄体现了父亲坚定、顽强的词语。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段: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全家人的心情无比悲痛?3、指导朗读。(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2)老师范读。(3)跟读,体会感情。(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4、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2)讨论问题。(3)发言总结。(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二、总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