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1、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对工业文明的批判•2、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与现代技术文明•3、芒福德:走向生活指向的技术•4、马尔库塞:新技术与新自然•6、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7、海德格尔:作为技术本质的座架1、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一般说来,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对工业文明本身的直接批判,这种批判主要表现在对机器、技术与科学的勒德式(ludditism)的拒斥上。二是对工业文明在哲学上的对应物——以理性、计算与控制为基础的技术思维方式的批判,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批判,它从其先验基础上切中了工业文明的要害。17世纪帕斯卡帕斯卡的观点•他提出,我的精神分两种:几何学精神与敏感性精神。前者属于理性,后者属于类似于艺术家所拥有的那种微妙的感受性、敏锐的洞察力。它习惯于依据感觉来判断,但往往能一眼洞穿事物的底蕴。他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局限的,不能完全认识世界上的事物,这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世界之中的事物有微观与宏观,而人只是宏观;二是人是一个既有精神与肉体的存在,而世界上的存在仅有肉体。不仅如此,理性在认识人自身方面显得无能为力。人不能从理性那里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人生的善与美要靠心灵的逻辑来解决。18世纪卢梭的观点•写下了“论科学与艺术”。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泯灭了人性,使人性受到压制。他赞美原始的自然状态,他认为科技是道德沦丧、社会奢侈腐败的主要原因。科学不是起源于我们的道行、而是我们的恶。他公开宣扬无知,摒弃科技,回到自然纯朴的原始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作为一种人文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旨趣:在工业革命带来功利化、机械化的世界图景的时候,在唯理主义和经验排除人生论和价值论而只注重认识论的问题的时候,它们充满激情地追求浪漫诗化的世界,认为人生应该是诗意浪漫的人生。人的精神生活应以人的本真情感为出发点,以自己的灵性作为感受外界的根据。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交感,反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与敌视。这种思想就是在现在也有它的影响。2、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与现代技术文明•19世纪中叶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产生了。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科技的应用及其负效应……•叔本华(1788-1860)无疑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的始作俑者。他于1819年31岁时写下了《作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一书。•尼采的权力意志•19世纪末的生命哲学•20世纪以后的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叔本华的思想•世界—表象—是人的表象—主客分立—人类所认识到的并非自在之物而是表象世界•世界—意志—抛弃主客分立—自在之物—意志世界•人的真正存在是意志,情感和欲望是最根本的东西,理性是满足它们的手段,科学认识的是表象的东西是现象的世界•意志是冲动,是求生存,所以就要战胜死亡,怎样战胜呢?•意志本身就是意味着痛苦,为什么呢?由此引向悲观主义•消除痛苦就要否定生命意志,抑制人的欲望,进入虚无状态尼采的思想•从生存意志到权力意志,生命的本质是权力意志,这种权力意志以希腊酒神狄奥尼修斯为象征,肯定生命,追求肉欲,征服外物,役使实在。•尼采认为,人的本质不是由理性和知识所决定,而是由意志所决定。人只按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决不按理性和知识行动。所以,理性不可能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理性把生命力扼杀了。•尼采认为,对一切知识的占有欲与对科学的追逐应该放弃。人类所应该认识的,不是关于实在的知识,而是自己的生命。一味追逐外在的知识,必然带来生命灵性的丧失。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是在19世纪末叶发展起来的一种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潮。这种哲学思潮继承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矛头所向的仍然是科学与理性。然而,在生命哲学这里,获得本体论地位的不再是绝对的、盲目冲动的意志,而是具有历史性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生命哲学崇尚生理本能,将心理体验及本能冲动视为一种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一种最真实的存在。生命哲学认为,那种相信实证科学,相信依靠技术与工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类的进步的思潮像孔德的实证科学、斯宾塞的进化论等不足以填补价值观念的空白,人类生存的意义只有从人自身的世界去寻找。•狄尔泰无疑是生命哲学的最杰出的代表。20世纪以后的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其主要流派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人格主义甚至法兰克福学派等。尽管这些非理性主义思潮风格殊异,但它们都表达了一种对技术社会中人的处境的深切关怀。首先,这些思潮都对现代技术所引起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在技术化的社会中处于一种被压抑的、被异化的地位。其次,他们都主张以人的主观性对抗技术世界中的机械化、客观化的倾向。要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一个作为意志、情感、直觉与性欲主体的人,成为一种作为完全自由、独立自主、不受任何束缚的存在的人。第三,反对理性。他们都认为,理性、科学、逻辑不可能理喻人的内心世界。人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只有诉诸于内在的灵性。3、芒福德:走向生活指向的技术•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技术与文明》一书。•大机器的出现•大机器对人类生活境况和生活模式的改变•从大机器对人的压制中解放出来——以生活为中心的技术4、马尔库塞:新技术与新自然•(1)启蒙的辩证法•(2)理性的工具化•(3)单向度的人•(4)新的控制形式(1)启蒙的辩证法•所谓启蒙,在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看来,并非专指近代欧洲十八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而是泛指一切旨在把人类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并确立其主权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思想”。•这些进步思想在发展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启蒙变成了一种同义反复,回到了它所企求推毁的神话之中:曾经几乎被完全控制的自然,又变得无法控制甚至具有破环力了;曾经从野蛮中解救出来的人类,再一次沉沦到一种新的野蛮中去了。•那么,启蒙怎么会转到自己的反面呢?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认为,这是由于那些能够概括在启蒙精神这一概念中的,集中表现为帮助人类支配自然的技术和它在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对应物的一贯作用的结果。首先,企图把人类从周围世界的恐惧中解救出来的启蒙精神,简单地宣布不存在什么神秘的东西,而只注意追求一种使人能够统治自然的知识形式。这样,一方面,对自然的统治意味着人对自然的异化,另一方面,追求对自然的控制的知识形式虽然提高了人类的控制能力,但思想却由此而失去了它固有的意义,而只留下那些可以有助于达到操纵事业的目的的东西——感觉、分类、计算等。思想被摧毁了。其次,启蒙精神虽然在涉及到外在自然时实现了它的暴力统治,但这种统治一旦有效,就会促使人们承认权力是一切关系的准则,曾经帮助人们统治自然的技术就会成为统治一切的工具。所以,当启蒙提高了人统治自然的时候,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统治力量,并且反作用于人本身,即人在压迫着自己的本性。(2)理性的工具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工具理性以主客二元分裂为基础•这必然导致对自然的统治与对人的统治(3)单向度的人•在他看来,当代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成了一个“富裕社会”,但它同时又是一个“病态社会”。在《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这个病态社会的最大的病症就是它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即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否定和批判的原则这一第二向度,而只剩下屈从于现存社会制度的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不去把现存制度向应该存在的“真正世界”相对照,也就丧失了理性、自由、美和生活的欢乐的习惯。人变成单向度的人是对人的本性的摧残。(4)新的控制形式•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中,人之所以成为单向度的人,其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的实现,在于现代技术已经取代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而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曾对这种新的控制形式的运作、所产生的后果、哲学根源以及其替代的可能性进行了系统的探讨。6、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技术旨趣与交往旨趣•晚期资本主义技术和科学充当意识形态的功能•新意识形态的特点技术旨趣与交往旨趣•人的两种旨趣:一种是技术旨趣,它是人预测与控制自然的旨趣;一种是交往旨趣,它是人为了在不受扭曲的基础上获得相互交往的旨趣。•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泾渭分明的,并列的。但是,自启蒙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膨胀,使得技术旨趣高踞于交往旨趣之上,从而阻断了人们理解、交往和自由解放的可能性。科学技术充当意识形态的功能•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干预的特征:政治与经济的联系加深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政治问题转变为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新意识形态的特点•更个操作性•较少意识形态性•更具辩护性7、海德格尔:作为技术本质的座架•技术的本质•古代技术的特征•近现代技术的特征•近现代技术的特征与环境问题技术的本质•通过对技术的历史学和词源学考察,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不是单纯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世上万物的一种解蔽方式,只不过古代技术的解蔽方式不同于现代技术的解蔽方式。古代技术的特征•与艺术、科学等密切联系,而且互相统一。它带出“物性”,是自然状态的解蔽,反映了自然理性,是天地神人的四重统一体。例如,古代的风车转动就是自然力的体现。有风则动,无风则静。一切顺其自然,保持了自然和人的本真状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如风车等。近现代技术的特征•对自然的解蔽是通过座架(Ge-stell)进行的。座架意味着那种解蔽方式,此种解蔽方式在现代技术之本质中起着支配作用,而其本身不是什么技术因素。”[2]它是技术的本质,使得自然在这种技术的作用下处于非自然状态,失去了古代技术所包含的“诗一样的东西”,造成了环境破坏。思考题•1、18世纪卢梭关于科学技术的评价。•2、芒福德的技术与人文关系的主要思想。•3、马尔库塞的关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主要思想。•4、什么叫单向度的人?•5、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