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意义: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分布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⑸矿产资源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人口稠密⑵政治因素:短时间内可以改变人口分布状况3、简述城市化的内涵:概念: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含义: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4、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型形成(图)书220—221(1)同心圆模式: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同心圆模式由5个同心圆组成。(2)扇形模式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功能区的大致分布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3)多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的形成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建筑物租金高、职员工资高和交通、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现了新的核心点。城市围绕不同的点,以同样强度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5、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和研究意义:阶段: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研究意义:1、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能适合地解释旅游发展模式;2、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该理论能提供给管理者长远的思想及揭示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影响力;3、作为预测工具:该理论没有得到多少发展而且可能难以得到发展;对中国而言,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点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6、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像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7、我国建国后城市发展的特点:(1)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其中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关系较大。(2)从城市人口增长情况看,在非农业人口上,第一、二、三阶段分别增加0.9倍、0.08倍、1.43倍。(3)我国城市化道路与国家政策关系密切。我国长期限制大城市发展,虽然大城市数目增加了,但是在城市人口总数中的比重变化不大,在小城市方面,由于政策上的支持,数目增加很快。(4)内地与边疆地区城市有所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注意国家安全,工业转向内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前期,重点发展“三线地区”,因而使内地与边疆城市有所发展。(5)沿海地区与边境口岸城市随对外开放而获得新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经济往来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新的城市,也使原来的城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的来源分为:国家计划科研项目、各人自拟项目、应用型协作项目课题的内容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制定研究计划(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的立项依据,拟定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内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该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包括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3)经费预算说明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研究总结,成果评审论述題:1、举例说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影响工业分布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水文。地形对工业的影响主要在于厂址的选择。工业生产活动是集中进行的,为了取得经济效益,需要维持一定的规模。为此,厂址多选择较大面积平坦地形的地区。在地形选择上,还要考虑防御自然灾害和地形的影响。例如:日本与中国香港,土地很少,地形平坦的空间更少,往往相采用劈山或填海造陆的办法创造工业用地。气候影响没有地形那么大。例如棉纱厂,空气湿度低,则纱易断,因而过去经常是选在干旱地区。水文主要是供水与排水问题。工业生产大多需要较多的供水,而且还要考虑污水排放问题。例如一些重污染企业一定要考虑排水问题,污水达标排放,分布在河流下游,减少污染。资源条件:各种原料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对工业企业选择区位有很大影响。(1)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原料。使用这种原料的企业多选在原料产地,以减少原料运输费用,从而降低成本,利于产品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例如钢铁工业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铁矿石,所以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原料产地附近。(2)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企业,区位选择多靠近销售市场,例如饮料厂,成品体积大于原料,运输中又容易损耗,所以选在靠近市场。(3)消耗能量多的企业,当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时,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选择在能源供应稳定而低廉的地方。如炼铝厂,由于要消耗大量电力而选择布局在水电站附近。(4)需要新鲜原料的企业,加工水果蔬菜的企业,其成品质量与原料的新鲜程度关系较大,所以加工厂要求距离市场较近。(5)产品需要保鲜的企业,工厂多选在市场附近。例如生产面包、冰淇淋等产品的企业就属于这类企业。能源条件:第二产业在将原料加工为成品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所以大部分高耗能企业都布局在能源地,例如大型钢铁厂等。市场条件:商品的特点决定了商品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例如食品工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周期很短,必须接近消费市场以减少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的流通时间,防治腐烂变质,所以需要趋向于市场布局。劳动力条件:包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的不同要求。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一般选择在劳动力密集廉价的区域。对于需要高质量劳动力的企业,例如高技术行业,需要布局在高技术园区或大学城附近,以就近获得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工业发展日益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例如城市的一些污染型企业开始迁出城区,或者布局在城市下风向等,以减少环境污染。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间为了降低研发风险、扩大产品市场、方便融资,在工业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如欧洲的空客飞机。一些国家将电子产品的研发和售后环节放在国内,组装等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粮食供应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按人口平均的粮食消费水平不仅低下,而且呈下降趋势。粮食问题已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2)就业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偏低,劳动力供给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3)人民生活贫困化。突出表现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愈拉愈大。在农村有大量的赤贫农民,在城市有大量贫困人口。(4)妨碍人力资源的形成。当今发达国家有95%的妇女能够进入中等学校,享有教育和培训以及医疗保健的机会。但是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妇女入学率低,就业无保障,难以获得医疗卫生服务。(5)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人口迅速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包括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等。(6)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的生活负担重,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措施:1)必须从全局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同时,要高度视劳动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迁移等问题,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体制。努力把人口问题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卫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全民素质等紧密结合起来,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3)要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一要大力开展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咨询服务,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要从提高全民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度出发,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并延长公民受教育时间。4)积极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要在新时期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必须走积极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之路。鼓励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参加技能培训,支持他们走出市域、省界和国门从事适宜的劳务活动。从而达到通过人口流动和迁移的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减缓老龄化进程,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5)高度重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是要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二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积极倡导生态化生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和效率;三是倡导并鼓励节约型消费方式,使节约资源,善待环境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四要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措施的落实,使更多的人认识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同时,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制订并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市场取向的政策和法规。3、论述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代表人物及著作: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黑格尔《历史哲学》、拉采尔《人类地理学》、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可能论: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代表人物:白兰士、白吕纳。适应论:借用生物学上的观点分析,通过文化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