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3和P183.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P16.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P15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总任务的前提下,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必要要求因地制宜具有中国特色,这也要求开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首先要根据中的国情特点,适应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要就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具有明显地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重大问题,要把解决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这样既可以满足客观的需要,又具备其实现的可能,同时由于历史发展和客观形势需求的不同,我国人文地理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发展最好的,如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历史人文地理学,今后要求一方面根据形式开展。开拓新的课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以往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总结,还有一些发展差的如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需要我们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填补空白。最后要本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和使人文地理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方向,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要基于我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民族特征和文化素质,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特定条件下,协调好人地关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这无疑将有助于对国硕情的清楚认识,也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益于对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7.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P20第二章1.关于人地关系有哪几种理论?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P35,36,403.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P264.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P29第三章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选题及着手拟定研究方案?P472.简述不同的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P50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P554.检索并阅读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并作一个综合评述?1.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和方向(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吴传钧先生明确指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指出人地关系的重点领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全球化、地区自然资源系统、中国重点区域及农业等方面。因此,人文地理学首先要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人地关系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度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和风险分析;人地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机理、功能、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地域人口承载力分析;一定地域人地关系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地域系统的演变趋势;人地关系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型。(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生态化、社会化、人文化倾向明显,相应的分支学科日益活跃。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主题,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前提。人地关系中人与地不是对称、互为映射的关系,而是互为依存的;人地关系是非线性关系;人地关系存在协同机制。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使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趋向综合化,单因子的描述甚至定量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区域整体动态的、综合的、多因素耦合的机制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生态观点受到重视。同时,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于是,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民族地理和宗教地理等新兴分支学科日益活跃。(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应用趋向明显且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发展综合研究人文地理学的应用相当广泛,地区资源的开发评价、地区综合发展分析、区际协调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小城镇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又进一步出现许多新兴学科,如城市地理学、生态经济学、旅游资源学等。地理学者进行的应用性课题也开始体现国家带全局性和重大的地区性科学问题和应用问题。在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研究,长江和黄河的流域治理,中国的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城市化问题、振兴东北地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相当多的成果。(4)人文地理学理论创新有所建树,但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原创性理论较少。自钱学森提出地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以来,生态脆弱地带和人地关系高度复合地带,如海岸带、农牧过渡地带、冰缘地带等受到关注,人文地理研究在这方面也将大有作为。在人文地理的理论研究方面.除吴传钧先生提出和完善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外,陆大道先生提出并进一步发挥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上的“点——轴”系统理论,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并继续促进了人文地理学者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深入研究;毛汉英提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吸引了不少学者对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能动控制进行探索。总之,我国人文地理学急需加强理论创新。(5)今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机理与调控。研究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探索区域系统结构、整体行为与功能,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结构的更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调控;区域发展的协调研究等。②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针对当前及未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重点研究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区域创新理论、地区合作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理论。跟踪和评价中国区域政策和各地发展政策的科学基础和实施效果,预测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变化的基本趋势,提出推进区域布局合理化的政策和措施建议,为国家重大经济布局问题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区域发展综合研究也方兴未艾,其中城镇体系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研究、企业发展的区域战略研究将成为其重点。③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研究高效可持续的宏观农业发展战略;区域农业资源的保护与优化配置;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农业发展的制度和管理创新;以农业产业化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与加快农民致富的途径;城郊农业产业化;一定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用地需求的综合研究,农村土地整理;信息农业,数字农业模拟系统等。④城市地理研究。研究我国城市化战略,我国区域城市化过程的空间组织与优化机制,不同类型区域城市化发展机制、空间集聚与扩散过程,乡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途径,区域城镇体系,城市边缘区,城市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城市社会地理,城市枢纽经济,信息化城市,城市连绵区,等等。⑤人El地理学、旅游规划和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研究。主要研究人El与经济空间集聚——扩散过程,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及空间优化,人El阶层分异、农村人El和人El老龄化问题;旅游资源开发、评价、规划与保护,旅游产业的空间协调与优化,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机制;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化趋势以及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等。5.论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P55第四章1.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迁移?P84,P89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原因?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绘制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P86,P85,P91世界人口分布特征:1、总特点——分布极不平衡水陆之间、南北半球、大洲之间、沿海内地、高原平原2、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岸指向和低平地指向。3、世界上出现了几个人口特别密集的大陆区域P86图: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3。中国人口分布特征:1、以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的瑷珲,即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界,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2、人口的集中程度由沿海向内地渐趋稀疏。距海岸200km、500km、100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35.9%、60.2%、90.6%3、人口具有明显的低地指向性特点。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分布在较为低平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关键因素:水热条件与资源条件2、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3、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开发历史、侵略与战乱、民族压迫、政治制度、国家政策)3.世界上四个人类大陆是哪四个?P864.人口迁移的形式及影响因素?国内人口迁移的两种形式是什么?结合自己的周围环境,简述农村人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P90,91,P82,83(人口自然变动)是指人口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程。人口自然变动是人口作为一个生物群体必然的变动,它受生理因素所制约,同时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能起促进或延缓作用。在任何社会生产方式下,出生和死亡都以生物学规律为其自然基础,但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卫生保健条件等所制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以及战争、自然灾害、统治阶级推行的人口政策等也都影响人口的出生、死亡和相应的自然变动,因此,从本质上讲,人口自然变动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5.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特征及动机有何不同?P89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与人口迁移的不同。(结合城市化内容答)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①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②郊区城市化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③逆城市化阶段。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④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7.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绘制世界及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图。P100,108地理景观是指四周为天然界线所围绕的、性质上与其他区域有区别的地球表面的区域。每一区域是各种物体和现象的完整的、相互制约的总体,并与景观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景观具有内部的差异性和一致性。8.人口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人口转变模式的含义是什么?当前我国人口的转变表现为何种模式,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国外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P79,809.简述适度人口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P8310.适度人口的确定方法是什么?我国适度人口规模应为多少?如何达到该规模?适度人口指保证区域(或国家)发展处于最佳状态的人口量。适度人口的出发点: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资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载荷能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人口数量的增长还必须与质量的提高相适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有关我国人口承载力的研究研究学者研究年代主要依据适度人口量孙本文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自然资源8亿宋健等1979年人均年占有粮食750kg平均亩产提高一倍7亿宋健等1979年人均年有粮食1000kg6亿11.为什么世界人口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阶段是大幅度增长?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