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特点:1.注重区域和空间研究;2.注重人地关系的研究;3.注重时间序列研究2、区域性-人文地理学的灵魂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和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一定的空间规模及一定的影响区域。3、开展人文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的目的:(1)学会用地域和空间的视角来分析人文现象。妈祖文化与地理环境妈祖和妈祖文化的产生地选择在湄洲湾,与湄洲湾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①从气候条件看:台风频发,在台风的影响下该海域经常出现大风和高强度降水,海难高发。②从地质条件看:湄洲湾广阔,常年不淤,优良的港湾。③从地形条件看:湄洲湾东、西、北三面山丘环抱,湾口向东南敞开,中有多个天然屏障,使湄洲湾成为天然的避风港,即使湾外恶浪滔天,湾内仍风平浪静。(2)树立和践行人地和谐观念。①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主题,人文地理学客观上就已经成为一门定向改造和管理人类生存所需的周围环境的科学。②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并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第二章文化地理学1、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是研究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及文化区域系统的形成、意义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文化地理学就是从地理学角度研究文化及诸文化要素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地域特征。2、物质文化的分类(1)按发生年代,可以将物质文化分为古代物质文化、现代物质文化等等;(2)按特征的稳定性,可以将物质文化分为传统物质文化、流行物质文化;(3)按用途归属,可以将物质文化分为生产文化、生活文化。(4)按使用主体,可以将物质文化分为平民物质文化、士大夫物质文化、宫廷物质文化等;(5)按内容要素,可以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族始乐、建筑、武器等。思考题:对某一种现存的居住形态或形式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分析这一住宅形态的特征与成因。(分析成因时可把气候、材料、建造与技术、地形条件、经济条件、安全考虑、宗教文化因素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都纳入考虑。)如:北京四合院第三章文化区1、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可包含人文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但是人地关系理论往往过于笼统。以文化为切入点,会对人与环境的人地关系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2、人类的出现与其对环境的适应第2页共8页(1)生物适应——生物适应是指人类在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例如直立行走、脑容量增加等。)(2)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指人类在适应环境过程中,除了体质发生变化外,还出现了另一种变化,这就是对工具的利用和制造、群体组织与分工等以有效的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等。这种适应与自身体质的被动适应不同,工具、技术、组织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被称为文化适应。从人的文化适应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反映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如果将这三种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作深入研究,就会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全面的了解。3、文化区的概念(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就是说,文化区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2)语言、宗教、生产方式、政治形态、风俗、服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种文化现象都可作为划分文化区的文化特质。(3)文化区有文化中心和边缘区之分。文化中心是一个文化区所共有的文化特质表现最集中的地方。某一文化特质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呈放射状由中心区向边缘区传播。4、文化区的类型包括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或多种相互间有联系的文化特征所分布的地域范围。形式文化区的确立形式文化区的划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形式文化区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或中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是受政治、经济或社会职能的影响,内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文化空间分布范围。职能文化区的文化特征在空间上是均匀的。每个功能文化区都有一个中心。一般来说,功能文化区具有明显的边界,但并非每个功能文化区都有明显的边界。职能文化区有时是相互重叠的。功能文化区和形式文化区由于形成机制的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重叠。形式文化区一种或多种共同文化特征的人所分布的地理范围。形式文化区内,总有一个核心,是该文化特征表现最突出的地方。核心区外,文化特征随距离而减弱。机能文化区根据政治、经济或社会上某种机能而组织起来的地区。机能文化区一般具有明显的边界和执行机能的机构。乡土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乡土文化区的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除在居民的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符号作标志。人们对于乡土文化区的认同,既存在于区域内居民的心目之中,也得到区域外人们的广泛认可。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乡土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乡土文化区的文化特征存在于区域内人们的思想或行为中,并成为维系某一群体或区域的内在能量。第3页共8页思考题选取某一个中国文化区,分析该文化区的区域文化特征及其成因。如平时作业。第四章文化扩散文化的扩散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由文化源向外辐射或由一个文化区向另一个文化接受体的传播过程。文化扩散的途径包括:横向扩散(文化空间扩散);纵向扩散(文化的代际传播)。(一)文化的空间扩散1.文化空间扩散的动力外在动力——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内在动力——文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2.文化空间扩散的方式: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思想或发明在核心区继续发展的同时向外传播的过程。扩展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扩展扩散类型包括: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1.传染扩散,又称为接触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在传播过程中,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就像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2.等级扩散,又称选择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某种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有一种等级现象。3.刺激扩散,指的是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的影响无法再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作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从而实现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扩展扩散的文化特征:1.文化信息从文化中心区到边缘区存在时间差。2.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原信息丧失,新信息增加的现象。3.当文化中心实现文化更替,文化边缘区会保留一部分原文化信息。迁移扩散的类型包括:占据式;蔓延式;墨渍式和变异式迁移扩散的文化特征:1.文化信息传播准确。2.移民迁入地往往形成文化孤岛。占据式扩散:被移民从原居地带到新居地的文化至今仍与原居地文化基本相似,仍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蔓延式扩散:移民并不占领成片的广大地区,而只是有选择地在某地定居下来,处于土著文化的包围之中,但因移民所带来的文化较优越,故慢慢对周围地区的土著文化有所浸润,同时也吸收一部分土著文化。墨渍式扩散移民首先占据式的迁移到若干个小区内,之后进行蔓延式的扩散,但这几个小区并未连成一片,中间被别的文化所隔开,移民文化只是散落其中。变异式扩散移民迁移到新居地之后与土著杂居,移民文化中往往会掺杂进土著文化,加之土著文化第4页共8页地位较高,移民处于土著的包围之中,移民文化不可能长期保留原有的面貌或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文化被土著文化所同化,从而导致移民所具有的文化与原居地文化完全不同。(二)文化的时间扩散方式分:显性和隐形隐形传播(1)能够隐性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一套完善的文化模式以及足够的传播力度。(2)要解译、接受这种经过世世代代不断编制的“遗传密码”,必须要有相同的“密码本”,即必须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属于同一文化传统的成员。(3)隐性传播并非先天赋予,主要是后天浸渍所至,只不过它不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获得,而是在无意识的习染中产生。隐性传播渠道异常丰富,要拒绝这种传播非常困难,有意的拒绝是短暂的,无意的浸渍则是永久的。文化隔离机制1.自然隔离机制;2.语言隔离机制;3.社会隔离机制;4.心理隔离机制思考题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转变。(以某一民族的民族文化为例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原因,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空间扩散和代际传承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以自己找案例,也可以记录片《甲次卓玛和她的母系大家庭》为例进行分析。)第五章文化地理学(文化整合)1、文化整合的概念概念: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的过程或整体化的状态。文化整合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或欠缺的价值及成分,故而,在文化间相互排斥、彼此冲突的同时,它们也存在相互吸取、彼此融合的现象。文化整合概念的理解:1.文化整合多发生在异质文化之间。2.文化整合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慢慢地完成由此及彼的转换。3.文化整合的过程也是旧有文化要素在渐变的过程之中被取代的过程。文化整合的意义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新生,最终形成具有全新特质的新型文化。文化整合将改变文化的某些特征,使之产生新的特征。文化整合的分类:内整合与外整合(1)内整合——同一文化系统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整合关系,称内整合。(2)外整合——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整合关系,称为外整合。文化整合赋予文化体系新的文化特征,但这种新的文化特征的形成,并不意味头上旧有文化要素的完全丧失。原来使用不同语言,信仰不同宗教,来源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人,通过通婚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长期相互影响,形成某种程度的共同文化和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有人把这种作用称为“熔炉”效应。美国人既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文化,但在一些方面又保留着各自传统文化。因此,有人认为称美国文化为“熔炉”不如称“沙拉拼盘”更准确些。提倡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除去受环境中的各自然要素的影响,还受其他文化要素的影第5页共8页响。因此,文化地理学在研究任何文化地理要素时,不能忽视其他文化要素的作用。只有把所需要研究的文化地理要素放在错综复杂的自然和文化相互联系的背景中才能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排斥一种错误倾向:过分重视文化的相互作用,认为文化相互作用可以为文化的空间变化提供一切答案,文化的任何方面都是由文化的其他方面所决定的,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认为文化和人是积极因素,自然是被动的,容易征服的。第六章文化生态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三个着眼点:1.空间分布;2.时间上的变化历程;3.生态的观点和综合的观点※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现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要素。文化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1.自然环境与文化源地的选择2.文化源地是指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最初产生的地点。3.世界文明的主要发祥地都曾有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4.宗教的发源地与自然环境相关。5.民间信仰文化产生的起源地也与自然环境相关。文化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致文化类型的差异性1、古希腊与古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和文化特征的差异。2、地方文化特征与所处自然环境具有深刻联系。3、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4、同一文化现象的分布区常常具有相似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的变更影响着文化的发展1.亚非大陆的干旱气候带给古代东北非人的选择。2.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就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而论,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周期性与气候冷暖变迁的波动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基本吻合的准同步性规律。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制约2.适应3.再现4.选择第七章文化景观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