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11期财经研究Vol134No1112008年11月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Nov12008人民币汇率影响就业传导机制的计量检验3————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时空及功能耦合演化的统计分析张德远(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可通过四种传导机制影响就业:在短期内主要是贸易传导机制发生作用;较长期内,资源分配传导机制起主要作用;在长期内,生产方式和效率传导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有效汇率;传导机制;就业摘要:文章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利用我国最新的相关数据对人民币汇率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汇率变动中图分类号:F83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952(2008)1120028212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回顾及相关文献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强化,通过多次汇率贬值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基本上完成了从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变。从1994年1月起,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更加显著。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较大幅度的汇率制度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趋向市场化,汇率的波动也更加频繁。比较汇改前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变化状况,可以发现,1985年到1994年,人民币连续贬值,且贬值幅度较大。之后经历一段时间的小幅升值。尤其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兑美元锁定在827170左右长达八年之久。总体上讲,这二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变动幅度不大。相比之下,自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短短数个季度内,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达到13%。可见汇改后汇率的波动性大大提高,且主要表现为升值趋势。人民币汇率的较大波动必然对我国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收稿日期:2008208225作者简介:张德远(1957-),男,江苏无锡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8·张德远:人民币汇率影响就业传导机制的计量检验厘清汇率与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尤其是汇率变动是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影响就业的,是当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问题。Campa和Goldberg(2001)通过建立劳动力需求和汇率的动态模型并对20世纪70年代早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所有制造业行业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提出汇率变动可能通过三种渠道影响劳动力需求:进口渗透、出口拉动和投入替代。在发展中国家,对汇率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汇率是如何通过一国产品的出口与生产资料的进口而影响就业构成及其方向的。Frenkel(2004)对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智利四个国家1980年至2003年各年失业率、国内生产总值(GDP)、滞后两年的实际有效汇率、通货膨胀等数据作了回归,得出结论:一国货币实际升值10%将导致两年后失业率增加516%;当期GDP增长10%,将促使失业率下降1419%。国内专门针对汇率与就业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徐涛(2004)就1981-2001,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前的研究主要认为人民币贬值可促进就业,而汇改以后关于人民币升值对就业影响的研究就越发鲜见了。万解秋、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作了回归分析,发现1981-1993年间名义汇率与就业成正相关关系,但是1994-2001年间二者之间却是负相关关系。曾莹(2006)对1999-2005年我国15个行业28个季度的就业和各行业实际有效汇率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其就业增长,而贬值则有利于其就业扩张。总而言之,国内外针对就业和汇率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实证研究,一般是建立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型,利用年度或季度数据,对各行业就业和汇率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就业汇率弹性系数,并利用该系数来判断汇率对就业的影响程度。事实上,汇率与就业之间并不是直接关联的,而是通过对经济各个层面错综复杂的影响传导对就业发生作用。一个数学模型并不能充分涵盖这些传导机制,而且仅仅从一个时期的汇率和就业数据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探寻出中间各种传导机制的影响力。基于以上思路,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机制进行计量检验,目的是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劳动力市场及就业如何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并为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二、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模型为了厘清汇率变动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加以考察。对此,Campa和Goldberg(2001)所建立的动态劳动力市场模型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以下分析框架:首先从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推导出整个行业的劳动需求,再结合劳动供给,求出当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各行业就业人数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分离出汇率与就业之间的传导机制,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1.劳动力需求。我们首先假设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竞争厂商,·29·财经研究2008年第11期其生产函数符合柯布—道格拉斯条件,其利润函数表述如下:∞π=max∑+etp3qt3-wtlt-etst3zt3-stzt](1)t=0[pqtQt=lβtzt3αzt(1-α-β)=qt3+qt;pt=a(yt,et)q-1/tη;etpt3=a3(yt3,et)q3-1/tη3其中,Π为厂商利润,来源于国内销售qt和国外销售qt3两部分。生产中使用三种要素:国内劳动力lt、国内资本zt和进口资本zt3,相应的要素价格以国内货币计价分别是wt、st和etst3。et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α、β、1-α-β分别是国内资本、劳动力、国外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ηt和η3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国内外销售分别取决于国内与国外总需求yt和yt3,以及汇率et。本文假设:汇率为外生变量,即厂商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下调整国内外市场的销售比例及国内外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因此,汇率的变动将通过影响厂商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影响厂商的利润,进而影响其对劳动力的z3t雇佣。本文还假设产出在当期全部售完如,解雇或雇用劳动力的成本为零。我们分别对qt、.lt=pt(1-η-,无产品积压。不同时期厂商都可以获得它所需的最优要素投入量,且各个时期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成本为零,例lt、zt、作一阶变换,并加入出口导向因子,推导出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力需求如下:-1Qtt-1)(1-χt)+etpt3(1-η31)χt-etst3α9Qwt9zt3(2)-st(1-α-β)99Qztt-1其中χt为该行业在t时期的出口导向度,即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式(2)说明劳动力需求取决于厂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构成,国内外资本要素及其因成本、生产率不同而表现出的替代关系。在式(2)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劳动力需求的汇率弹性:-p3,e)etpt3(1-η31)(1+η99el.ttel.tt=β1-st3α9Qt-1pt(1-η-1)9pt+χt-p,e-pt(1-η1)η9et(3)9zt3ηηbusch(1987)证明,在垄断竞争市场,国内市场的价格汇率弹性将趋近于一定比例的国内市场的进口渗透率。所谓进口渗透率,即为国内市场上某一行业进口产品的销售额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在此记作mt,则ηp,e∝kmt。国外其中,p,e、p3,e分别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价格汇率弹性。据Dorn2市场的价格汇率弹性ηp3,e与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χt成比例,则ηp3,e∝iχt。由于χt,mt都小于1,不妨假设χt和mt的积趋近于0,因此,式(3)可简化为:--st3(4)99el.ttl.t=pt(1-η1)kmt+(1-η31)iχt-α99zQt3t-1etβpt·30·张德远:人民币汇率影响就业传导机制的计量检验以上公式显示出汇率的变动可通过出口、进口品、进口资本对就业构成影响。基于以上对单个厂商劳动需求的分析,可推导出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t=c0+c1yt+c2yt3+(c3,0+c3,1χt+c3,2mt+c3,3α)et+c4wt+c5st+c6st3(5)2.劳动力供给。假设劳动力供给与工资及国内总需求成正相关关系,即:lt=a0+a1wt+a2yt。当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可以得出i行业在t时期均衡就业的人数为:lit=λi1+λi2yt+λi3yt3+λi4st+λi5st3+(λi6,0+λi6,1χit+λi6,2mit+λi6,3αit)et(6)由于国外市场总需求y3以及国外资本要素价格s3很难加以准确量化,并且选取不同的代理变量将对模型的回归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这两个变量归入残差项,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各行业就业与总需求、资源价格和汇率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达式:l(一)数据选择和处理it=λi1+λi2yt+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λi3st+λi4et+ξit(7)三、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和WIND资讯宏观行业数据库为基础,选取了自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共三十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收集的原始数据中细分行业分类是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进行的,与海关进出口产品统计分类标准(HS2002)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考察不同行业进出口的特点并尽量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将三十个行业合并为十五个行业,如将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合并为化工行业,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等合并为金属及金属制品业,等等。自2007年起,国家统计局不再每月发布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而是改为按2月、5月、8月、11月各公布一次,并且之前一些月份的数据也不完整。因此,本文考察的是自2005年8月起,每年这四个月月底的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变动情况。汇率数据则是我们根据人民币对五个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双边汇率,以贸易额作为权重计算出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国内总需求为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由名义GDP除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计算而得。由于统计局公布是3月、6月、9月、12月的名义GDP数据,与就业和汇率数据有一个月的时间差。为此,本文以这些季度实际GDP作为12月至次年2月、3-5月、6-8月、9-11月国内需求的代理变量。国内资本价格为一年至三年期贷款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扣减CPI(以2005年为基期)进行计算。经以上数据处理,每个行业一共只有十一个季度数据。样本容量太小,导致回归结果难以满足无偏性与一致性,因此本文将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数据·31·财经研究2008年第11期合并为一个样本总体,以面板数据(PanelData)方法进行估计。为了更好地研究贸易传导机制,本文按照进出口比重对十五个行业重新进行分类。根据2005年与2006年出口额占行业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可将十五个行业分为两类:高出口导向型和低出口导向型行业。出口比重最大的行业为纺织业,其次是机电制造业、服装鞋帽业、木材加工、竹、藤制品业等。出口比重较小的行业有食品、副食品、饮料、金属、非金属、交通设备制造业等。按照2005年与2006年出口额占行业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将十五个行业分为高进口渗透行业与低进口渗透行业,结果发现这两种分类几乎是重合的(见表1)。除服装行业外,低出口导向的行业其进口渗透率较低,高出口导向的行业其进口比重则较高,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我国的出口行业很大一部分是由从事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构成的。因此,本文将十五个行业分为两类:高开放度行业和低开放度行业。表1行业分类分类行业出口比重(%)进口比重(%)低开放度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代用品的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及金属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