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影响的研究熊其康摘要:对新汇制14个月的表现、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汇改的贸易效应等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我国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度不高,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但对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管从短期或长期来看,人民币仍会有较强的升值预期。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China─QEM模型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2-0020-03中图分类号:F832.63文献标识码:A2005年7月21日,我国拉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下简称人民币汇改)的序幕。为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动态走势及人民币汇改对我国进出口外贸企业的影响,本文对人民币新汇制14个月的表现、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未来走势和人民币汇改的贸易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借助于传统弹性理论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China-QEM模型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一、人民币汇改的核心内容及其表现和趋势分析(一)2005年人民币汇改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改革汇率生成机制。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2适当释放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即对人民币币值作小幅的升值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三是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为上下浮动0.3%;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到3%;扩大银行自行定价的权限,现汇和现钞买卖价在基准汇率上下1%-4%以内由银行自行决定,而且可以一日多价。(二)人民币汇改后的表现:汇率弹性开始凸现和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人民币汇改14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走势,基本呈现“大涨小跌”的缓慢盘升走势的特点:(1)缓慢盘升。从汇率改革至2006年9月21日的291个交易日中,只有2个交易日低于8.11,最低为2005年7月27日的8.1128,比8.11贬值0.03%,最高为2006年9月14日的7.9461,比8.11升2.06%,累计波幅为2%。(2)汇率弹性凸现,实现了双向浮动。如:对美元,与上一个交易日对比,人民币在291个交易日中有191个交易日上浮,100个交易日下浮。(3)贸易顺差继续扩大。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高达1019亿美元,其中下半年贸易顺差达623亿美元,比汇改前的上半年贸易顺差的396亿美元还多226亿美元。(三)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未来走势分析。不管是从短期还是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仍然主要是升值的预期:1.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导致人民币汇率中、短期升值预期的主要因素。据国家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高达1019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也达630亿美元;2006年1-8月仍分别实现贸易顺差累计达956.50亿美元和引进FDI371.9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5%和5.8%。估计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仍将超过1400亿美元,到32006年底外汇储备将接近1万亿美元。巨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形成人民币较强的升值预期:亚行预测年内人民币将升值5.8%左右;著名全球投行雷曼兄弟预测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将达到7.8。2.名义汇率仍低于实际均衡汇率。近年来,国内外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均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较大程度的低估。如:张志柏(2005)的研究成果显示,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改前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为6.97,若以1997年官方汇率为基期汇率估算则为7.3;鲁志勇等(2005)认为,汇改前人民币实际被低估15%-20%;美国官方和绝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人民币实际被低估15%-25%。到2006年9月21日,同人民币汇改前相比,人民币累计实际只升值4.16%。3.境外人民币NDF价格显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汇改以来,境外NDF市场1年期美元/人民币NDF贴水基本上在3000点以上,尽管贴水由7月22日最高时的4000点左右收缩为10月31日的2920点,但尔后却又出现扩大的趋势,到2006年9月19日达3500点。由于境外人民币NDF与国内外汇市场和国内外利率没有有效的传导机制,人民币NDF不符合抵补利率平价,人民币NDF市场价格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判断。4.从长期来看,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的预期。我国1979-2004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6%,大大高于美国和世界同期的增长速度。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中国经济2006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10%和9.5%左右。综合各方面因素,估计今后较长时期(如5-10年)中国经济仍然有可能实现年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良好的经济增长4态势支撑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强的预期。二、人民币汇改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影响的分析(一)基于进出口弹性理论的分析。传统的汇率弹性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它取决于本国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但是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或接近1,基本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如:张明(2001)通过对1985-1998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我国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0566和-0.0057,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仅为0.0623。按照上升结论推断,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另外一些专家计算出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戴祖祥,1997;范金,2004等)。但是,马歇尔-勒纳条件通常对贸易小国适用,而对开放经济大国却未必适用,如:范金(2004)就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不适用于中国。根据范金计算的我国中长期出口弹性为-0.8579,绝对值小于1,说明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价格的提高的幅度超过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额反而提高了,假设人民币升值10%,将会使我国的出口额增加1.421%,所以人民币升值会促使我国贸易顺差的进一步增加。(二)基于我国加工贸易型特征显著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分析。1.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加工贸易型特征。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占我国商品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加上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及资本品进口已占我国总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商品贸易顺差作出了巨大贡献。52.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导致我国密切的进出口关系。任永菊(2003)通过对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关系检验,其研究成果显示,我国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即近82%的进口经过加工后复出口,即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进而有利于复出口。徐晖(2005)根据中国1994—2003年度的季度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进口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而且从长期来看,我国进口对出口具有显著的影响(正相关性),进口几乎可以完成解释出口。可见,人民币升值虽然使商品出口的外币价上升,但是在加工贸易中是“两头在外”,大部分原材料来自进口,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价格和企业成本下降,可抵消绝大部分因人民币升值给出口的消极影响。汇改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出现不减反增的趋势,2006年1-4月我国外商直接实际投资额为185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5.8%。可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的生产、出口和贸易收支的影响很小。(三)贸易收支与汇率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基于实证文献的研究。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实证来研究我国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度,如:谢智勇(1999)通过对1996-199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进、出口的汇率相关系数仅分别为0.29和0.35;谢建国(2002)过对1978—2000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汇率变动仅能解释贸易收支的3%;任兆璋等(2004)用1978-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贸易收支差额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二者之间不仅判断系数低(仅0.216),而且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均显示不存在均衡关系,人民币升(贬)值对中国的贸易收支差额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以上实证均说6明我国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的相关性不高。三、借助宏观经济计量模型China─QEM分析汇率改革对进出口的影响(一)China─QEM模型建立及模型中的贸易模块与价格传导机制。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出口主要受出口相对价格和国外需求的影响,进口主要受进口相对价格和国内需求的影响。即:EX=f(Yf,RPX);IM=f(Y,RPM)(1)其中EX为出口,IM为进口,Yf为国外需求,Y为国内需求,RPX为出口相对价格,RPM为进口相对价格。但是因为我国存在大量加工贸易,进口增加必然推动未来出口增加,同时出口增加也必然引致更多进口需求,进口和出口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此,China-QEM模型在对贸易模块建模时把进口和出口互相作为对方的解释变量加入到行为方程中。即:EX=f(Yf,IM,RPX);IM=f(Y,EX,RPM)(2)通过对两个方程的分布滞后模型进行逐步约化,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口和进口对对方都有正的影响,国外需求对出口的影响为正,国内需求对进口的影响为正,符合经济含义。方程中出口的短期价格弹性为-0.38,进口的短期价格弹性为-0.49,说明短期进口对价格的反应更加敏感。但出口价格出现在了出口方程的长期均衡项中,但进口价格却没有出现在进口方程的长期均衡项中,这说明在长期,价格对进口没有解释作用。但是这种价格弹性是不全面的,必须把贸易模块和其他模块相连7接,才能全面反映经济的传导机制。因为在China-QEM模型中汇率是外生变量,国内价格水平为内生变量,汇率对国内价格会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分析汇率变化对价格水平以及进出口的影响,从而同时计算汇率弹性和价格弹性。以人民币升值为例,在国外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升值以后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口价格必然下降,对进口有促进作用;进口价格的下降经过价格传导机制会引起出口价格的下降,影响到出口;汇率升值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GDP;如上文中所述,出口和进口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按照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进口和出口都会影响GDP;而GDP的变化意味着国内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进口。(二)通过China─QEM模型,计算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及价格弹性,进而分析对进出口带来的影响。为了进行政策模拟,必须先对宏观经济模型设定一个基准运行方案,假定所有的外生变量已确定,模型按照这个方案运行下去。当进行政策模拟时给予外生变量一个冲击,然后比较模拟方案和基准运行方案之间的变化比率。假设2005年第2季度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10%,下表列出了升值以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相对于基准方案的变化幅度。模拟结果显示,如果人民币升值10%,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口的价格指数将下降10%,受其影响,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价格指数将下降5-6个百分点,和汇率共同作用以后,以美元计算的出口价格指数将只上升4-5个百分点,如上文所述,出口价格的上升幅度小于汇率的升值幅度。8人民币升值10%各经济变量相对于基准方案的变动率从出口方面看,升值10%以后以美元计的出口额在短期内不降反升,这主要是因为汇率变化的J曲线效应。而在2006-2007年,出口额将下降1.37-2.70个百分点,容易算出出口汇率弹性约为0.14-0.27。如果要计算出口价格弹性,用2006年的数据计算,可以得出出口价格弹性约为-0.27-0.39。可见出口价格弹性是负的,但并不算很大。从进口方面看,升值以后引起进口价格下降,但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进口并一定表现出通常的负的价格弹性。模拟结果显示,升值以后2006年进口将下降0.37-0.51个百分点,如果以此计算则进口汇率弹性为0.037-0.051,如果从2007年的数据看,进口的汇率弹性约为0.042-0.05。可见进口的价格(汇率)弹性很小,非常接近0。本文通过运用China─QEM模型的政策模拟得知,出口汇率弹性为0.14-0.27,出口价格弹性为-0.27-0.56,计算结果不仅小于1,而且小于很多国内学者作出的测算,进口价格弹性非常接近于0,这与很多学者的判断是一致的。三、人民币升值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