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影响因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影响因素——基于大国博弈视角的一般均衡分析摘要:本文利用一个三部门(两个贸易部门、一个非贸易部门)的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分别在名义工资黏性与实际工资黏性条件下分析货币供给冲击对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出口商品结构、国内市场销售厂商占本国市场份额与同部门出口商占进口国市场份额的比值(市场份额比率)以及由汇率波动所引起的两国货币交易成本差额的变化对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策略具有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交易可在产业内贸易模式下选取价格替代弹性较大、市场份额比率较高的产品作为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重点目标,同时应尽快提升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和流通能力,并尽量保持币值稳定以降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交易成本。关键词:贸易大国;结算货币选择;价格替代弹性;市场份额比率;交易成本一、引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媒介货币的原因及决定因素、汇率波动对贸易品定价及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变动等外生冲击对一国结算货币选择策略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从事国际贸易厂商的利润明显受制于结算货币的选择。当出口商选择本币结算时,出口收入比较稳定,但进口需求随汇率波动而变动;当出口商选择进口国货币或媒介货币结算时,出口收入由于汇率波动而变得不确定。在宏观层面,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不但影响到国家间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以及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而且直接关系到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路径选择。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贸易商品结构、市场份额、交易金额、谈判能力、是否加入货币联盟、结算货币币值稳定性等。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通常以出口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局部均衡分析出发,探讨出口国单一出口商结算货币选择策略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从局部均衡分析过渡至一般均衡分析。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的一般均衡分析主要以贸易大国与小国之间结算货币的选择策略作为分析对象,其分析框架和结论难以适用于中国与美国、欧元区国家以及日本等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行为的分析。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将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由贸易大国对小国的单向影响拓展为贸易大国之间的双向互动,在一般均衡静态分析框架下讨论外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策略的影响及决定因素,并将其与现有模型结论的含义加以比较,以期为中国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交易中推行人民币结算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第二部分对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利用局部均衡分析,分别讨论一国单一出口商和多出口商的结算货币选择策略;第五部分利用一般均衡分析讨论货币供给冲击对贸易大国与小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策略的影响;第六部分将一般均衡分析的范围拓展至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策略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相关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方向性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一)国际媒介货币的成因与条件斯沃博达从交易成本角度对一种货币成为媒介货币的原因和条件做出分析,成为此领域的开创性成果,结论认为货币交易成本较低是决定其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的重要因素,而货币交易成本的高低与其使用范围成反比。[1]此后,麦金农、克鲁格曼、雷伊均从交易成本角度对媒介货币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与斯沃博达相似的结论。坎普斯采用面板分析方法对42个国家的结算货币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一国是否为欧盟成员国或正寻求加入欧盟等制度性特征对选择结算货币具有重要影响。[2]戈德堡和泰利利用包含23个国家新型数据库的经验分析表明,结算货币选择的决定因素是一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特征以及经济规模。在与美国相关的大部分贸易中均采用美元结算,出口国经济规模较小或在国际大宗产品贸易中尤其如此。这体现了使用单一货币结算的“从众”效应。[3]福田和吉对日本出口商采用日元结算比例与日本经济地位不相称的原因进行了考察,认为选择日元结算的进口需求变动风险以及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导致多数日本出口商选择美元结算。[4]大井等认为日本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如果未能明显提升,其主要依赖美元结算的现实难以改变。[5]伊藤等对日本出口商结算货币选择行为进行了基于公司层面的经验分析,认为日本母公司具有强烈动机帮助其海外子公司规避汇率风险、为确保日本设在亚洲其余国家的工厂向海外出口产品与从日本母公司进口零部件采取结算货币的一致性等因素造成日本出口商采取美元结算的比例较高。[6](二)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理论分析尼奥利用局部均衡模型对一个垄断竞争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定价行为进行析。商品价格在掌握汇率波动、竞争商品价格、需求变动等外生变量信息前已被确定,上述外生变量信息可为确定下一期价格提供依据。分析结论认为,如果出口利润是汇率变动的凹函数,采用进口国货币结算会获得更高的预期利润,反之则相反。采用进口国货币结算会减少进口需求波动,但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而出口利润是汇率变动的凹函数,意味着汇率风险对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进口国货币结算会获得较高的预期利润。与此相类似,拜伦、弗里伯格、拜克德和温科普、恩格尔等文献均分析出口商采用何种货币定价以及利润函数曲度与汇率风险之间的作用机制。多宁菲尔德和杰尔洽渊将出口交易划分为若干阶段,提出了结算货币选择的经典模型(DZ模型),并得出与尼奥相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强森和皮克、弗莱伯格和维兰德将媒介货币选择纳入了DZ模型,认为在风险中性条件下,出口利润是汇率变动的凹函数,采用进口国货币结算会带来最高的预期利润,如果媒介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低于出口国货币,则次优选择是采用媒介货币结算。此后,结算货币选择理论从局部均衡分析发展至一般均衡分析,拜克德和温科普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他们首先在汇率外生条件下分析本国单一出口商的结算货币选择策略;其次,考虑本国多个厂商对同一目的地出口的情况,从而提出多个出口商的协作策略;再次,在局部均衡条件下将出口国从一个增加至多个国家;最后,将局部均衡分析拓展至一般均衡分析。此时需求和工资变动均受到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汇率由一国货币市场供求平衡条件内生决定。因此,货币供给变动对结算货币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另外,恩格尔的一般均衡分析结论表明,出口商倾向于选择货币供给量变动幅度较小的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三)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经验分析经验分析中存在着一些特征事实:格拉斯曼针对瑞典贸易的研究结果发现,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通常采用出口国货币结算。另外存在高度通货膨胀的货币较少使用,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中不会被使用。[7]哈特曼认为基础产品贸易通常使用媒介货币(美元)计价结算。一些研究多采用基于单一国家的细分数据,例如多宁菲尔德和豪格采用加拿大进口数据;维兰德采用瑞典出口数据;霍普金斯采用瑞典进口数据;利贺哈特和达席尔瓦使用荷兰贸易数据;哲使用日本进出口数据,上述分析的结论为特征事实提供了有力证明。另外,弗莱伯格和维兰德采用瑞典出口商随机样本的问卷分析表明,贸易双方的议价能力对确定结算货币具有重要影响,多数出口商选择进口国货币结算,对于重要市场及大额订单交易更是如此。戈德堡和泰利基于加拿大按产业分类的高度分散数据集的经验分析发现,结算货币选择与订单金额之间存在关联,大额订单往往采用进口国货币结算,上述结论的理论解释是贸易结算货币选择受到进出口商议价能力差异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现有一般均衡分析的研究对象是贸易大国与小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拜克德和温科普的文献为基础,利用克鲁格曼关于交易成本与货币替代关系的思想,将分析对象拓展至两个贸易大国之间的结算货币选择策略,并比较其与现有成果结论的异同。三、单一出口商的局部均衡分析(一)利润函数与均衡条件假设世界上存在两个国家1.和2,1.国出口商的需求函数为)(pD,p为2国的进口价格;生产成本函数)(qC,q为产出。每个出口商必须在出口国货币结算价格EP和进口国货币结算价格IP之间做出选择,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重点关注贸易商品结构、市场份额以及货币交易成本因素对出口商利润所造成的影响。假设两种情况下的利润函数分别为:S为汇率(1单位2国货币兑1国货币的数量),It,Et和Vt分别为1.国、2国和某种国际媒介货币的交易成本。法则1:令):(xSE和):(xSI分别为以1.国和2国货币表示的两个出口利润函数,x为2国的进口价格。假设如下:第一,汇率围绕其均衡点发生微小波动,且在均衡点_SS处汇率风险为零(02);第二,结合最优价格的含义,均衡点处存在0/)(xIE,且IE。结合上述条件,SSE)(,则有:其中,U为出口利润的效用函数,所有导数均在_SS,02处估计。2)(SttIE为汇率波动所引起的两国货币交易成本差额的变动。通常情况下,货币交易成本与货币使用惯性、可兑换性、流通范围等因素相关,同时一国货币币值显著波动会对其使用范围和接受程度形成负面影响,进而造成交易成本上升。(二)需求函数、成本函数与均衡条件令需求和成本函数的具体形式分别为:是需求的价格替代弹性,是工资率,为劳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的倒数。根据式(1)、式(2)、式(4)和式(5)可得:由图1.可知,在_SS,02处,0/)(SIE,因此式(3)的前半部分为零,将式(6)、式(7)代入后半部分,并令1)(_SSE,可知厂商以1国或2国货币设定的最优价格相同,即PPPIE,最终可得:命题1.:对于1.国出口商而言,假设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在不同产品间的替代弹性大于1.,对于汇率的微小波动,如果出口商品替代弹性较小,从而满足1)1(,并且可以消除由于汇率波动所可能造成的1.国与2国货币交易成本差额变动的负面影响,式(8)的值大于零,出口商选择本币结算更为有利;反之,出口商应选择2国货币结算。上述结论的原因在于1)1(时,,利润函数是汇率变动的凸函数,_SS时,选择1国货币结算的预期利润更高;当1)1(时,,利润函数是汇率变动的凹函数,选择2国货币结算更为有利(见图1.)。图1.出口利润函数凹凸性与结算货币选择四、多出口商的局部均衡分析(一)需求函数假设每个国家的厂商只能在国内销售或出口全部产品,1国某产业存在N个出口商,与2国市场相同产业的N*个厂商进行竞争,因此1.国出口商在2国的市场份额为*)/(NNNn。另外仍然假设1,则1.国出口商j的需求函数为:jP是以2国货币表示的产品价格,是2国该产业的实际支出(局部均衡条件下为固定值)产业价格指数为:假设比例为f的出口商以1.国货币报价为Ep,而比例为)1(f的出口商以2国货币报价为Ip,而2国厂商选择其本币报价为*Hp,则产业价格指数具体为:(二)均衡条件此处需考虑两种均衡:一种为纳什均衡,另一种为协作均衡,后者为出口商采取一致策略所能达到的最优结果。纳什均衡是在其他出口商确定报价策略的基础上,将命题1.应用于利润函数得出;协作均衡是在各种纳什均衡条件下将命题1.运用于利润函数,并分析何种均衡会产生最高预期效用。将上述思路应用于利润函数可得:命题2:定义市场份额)1(/5.05.0n。对于微小汇率波动而言,出口商决策如下:如果1)1(n,并且可以消除由于汇率波动所可能造成的1.国与2国货币交易成本差额变动的负面影响,由命题1.可知出口商选择本币结算较为有利;如果1)1(n并且nn,出口商会选择2国货币结算;如果1)1(n并且nn,将可能出现三种均衡:当1f时,所有出口商选择1.国货币结算;当0f时,所有出口商选择2国货币结算;当nnf时,部分出口商选择1.国货币结算,其余出口商选择2国货币结算。由上所述,当多个厂商向同一目的地出口时,充分考虑汇率波动对两国货币交易成本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后,出口商整体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成为决定结算货币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命题1.结论基础上有所变化的是,即使出口产品的替代弹性较大,使得1)1(n,但如果出口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