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耕作技术:原始(刀耕火种、神农创制原始农具);春秋战国(出现并推广);汉朝(铁犁牛耕,东汉一牛挽犁起了关键作用);唐朝(: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适合南方水田);2、土地制度:奴隶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春秋战国(封建开始确立);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买卖制度);北魏到前期(实行均田制);3、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①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态;②以为主要耕作方式;③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④农民需才能实现自给自足;⑤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战国、、汉代);⑥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能力弱(需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支持)。4、官营手工业(明清前主导,等最有利可图行业或皇室和官府专用产品、不入市场、开支大、高但易失传);家庭手工业(即小手工业,男耕女织中的,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实现自给自足);私人手工业(明清后主导,流入市场,促进发展,但长期受压抑);5、纺织业:原始(纺织技术萌芽、葛做原料、育蚕和丝织技术出现);汉代(相当发达,古罗马称汉为“丝国”,开丝绸之路)元朝(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布取代麻逐渐成为主要衣料)明清(纺织业中和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冶铸业:夏商西周(文明,司母戊鼎);西周晚期或春秋(铁器产生);汉代(用冶铁,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南北朝(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陶瓷业:①原始新石器(彩陶、黑陶);②商朝中期(青瓷,釉陶);③东汉晚期(青瓷器,由商中期到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④唐朝(成独立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局面、刑,是陶器精品);⑤唐宋(多名窑,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由此称);⑥清代(康熙时期发明,雍正时期成熟)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①起源早历史久(时代);②分工日益细密(纺麻、纺丝、纺绵,制陶、制瓷等);③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④长期领先世界,外贸重要商品(国,路)。6、商运商人:唐朝(航船、陆路有客舍、、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宋元(海外商运发达、税成重要财政收入;北宋益州出现);明清(出现、商帮);27、“市”:汉朝(管理:有亭楼有门墙;“,日落而闭”);南北朝(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地点自然形成,政府设“”管理);唐朝(作用显著,发展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唐后期繁荣,突破时间限制,但“分开”);宋(完全突破,“市”分散于宅屋之间,街道店铺林立成为商业街;也具有饮食服务设施)。8、商业城市①汉朝长安;②唐前期长安洛阳,后期一益二;③宋朝都城(现在开封)商业繁荣,有夜市、晓市、庙会集市;④清代,“地值寸金”,财富“甲于天下”;⑤明清江南四大工商业名镇(汉口、朱仙、景德、佛山),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的发展。10、重农抑商又称重本弃末、弱末,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表现: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最早重农抑商;汉朝商人不得;征收重赋,重租税以困儒之;制度;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市籍不;“”的设立、交易时空受严格的管理;清朝官府采用限规模,征收重税,采买采办低价派织方式限制发展。影响:①有利于的稳定和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②保证了封建政权的徭役征发和赋税收入,使民风淳朴,从而巩固了政权。②压抑了新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生长,使明清时期发展缓慢。11、“海禁”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表现:①明及太祖,贸易;②清顺治帝,海禁令,迁海令;③乾隆,只留对外贸易,地点广州十三行。原因:①经济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对外贸易,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②政治观念封建专制空前加强达到顶峰,自恃;③局势:A明朝,抗击的需要;B清朝,防止大陆居民勾结反清复明;C后,西方殖民者骚扰东南沿海(澳门、台湾);影响:扼杀了通过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阻碍了的发展,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封闭落后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1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间、地点、行业:中后期,江南,业中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表现:手工工场和关系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授值”原因:①根本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②主要明清王朝和闭关锁国政策;③经济势力强大的自然经济的压抑;④思想安土重迁思想影响下商人喜好,限制了手工工场的发展。3近代中国的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原因:外国资义的经济侵略,倾销、输出设厂、收购农产品即表现:中国棉纺织业(家庭、私人)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解体;农产品程度提高,中国开始卷入,农业生产殖民地化;外商工业企业、金融业、航运业迅速发展,为外国人经营企业的开始出现。2、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狭义民族工业)民族工业概念: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使用生产的企业。广义民族工业既包括官办工业(务企业)又包括民办工业;狭义民族工业仅指工业企业(即私人资义或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史实之时间、地点:19C年代主要在、、天津等沿海地区民族工业产生的三种途径:①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如:(军事工业企业)上海和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企业)局(总局在上海)和;②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业企业,如:海归商人陈启沅创办的于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最途径。③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如:铁匠方举赞创办于的发昌机器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①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分布不平衡,极为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②和外国资义经济与本国自然经济相比仍占;③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又与之有关系(、妥协性)。3、各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时期发展状况原因1860-1895产生。(沿海、工业)①鸦战后外资经济侵略,逐渐瓦解,为民族资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等条件;②在通商口岸开办,其高额利润刺激中国富人投资设厂;③创办的近代工业起了示范作用;总的来说是西方文明冲击的产物,欧风美雨产物,而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来的。1895-1912发展。张謇《南》荣氏《无》①帝国主义扩大经济侵略尤其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②放宽并鼓励民间设厂;戊戌③实业家“设厂自救”、“”以挽救民族危机的推动。辛亥1912-1919发展或称“短暂春天”。纺一面二①推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的成立,颁布发展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新文②因“二十一条”掀起的民众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五四③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中共19-27时期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对中国经济侵略41927-1936发展官资迅发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运动、改革等措施的推动抗日②人民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提倡国货)的促进③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市场),政局相对稳定1937-1949陷入濒临崩溃①侵华战争的破坏:经济掠夺,霸占企业、战火摧毁②国民党的破坏;国民政府恶性政策及繁重捐税影响;④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美.约》大量输出商品资本中国市场;⑤资本的压迫1949-1956前发展,后为公有1949-1952年底,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1956,三大改造中,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被改造为制经济。4、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阻碍①的社会环境;②近代中国长期的政治局面;③自身的,;④侵略、官僚压迫、经济束缚;推动①侵略:客观上促进了的瓦解和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产方式及思想观念;②扶植:因时代潮流冲击和巩固统治需要,、历届政府都鼓励实业;③民众反帝爱国运动,抵制货货的推动,使民族工业产品具有较大的国内;④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用:物质文明①上抵制了外资经济侵略;②加速了的解体;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和城市化进程;④促进近代中国的变迁;政治文明:使和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无阶只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变法、、中共领导的革命)奠定了基础。思想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不断冲击的权威,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并掀起了运动;地位:虽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因社会和自身的要依赖外资、封建势力、官僚势力,而难以独立发展,但其在中顽强地发展和壮大,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近代化)提供了。7、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自己画!8、近代中国(1840-1949-56)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历程(画5中经济形态曲线图):①小农(自然)经济:鸦战后随着逐渐解体而逐渐下降,但相较于民族资义经济仍占,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完成,小农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战后外资经济入侵并逐渐控制中国的命脉,直到成立外资经济残余才彻底清除。③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化,是中国的开端,但单纯的学习西方不能使国家独立富强,1895甲午战败标志洋务经济。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政府建立,利用政府发行收回及其它行政特权,以为首的官僚财团迅速发展起来,压榨民资企业操纵国计民生谋取巨额财富,直到国民党败走台湾,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官僚资本结束。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己看上面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的表格。5现代中国的经济(必修二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背景:新中国成立;的恢复和发展任务完成;制度逐步建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史实及成就:①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采取的是组织生产;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是全行业方式改造);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③1956年毛发表《》,阐述重轻农等协调发展;秋天中共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提出了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都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确理论探索;④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超额完成,鞍钢、沈机、长汽,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⑤1960年冬,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提出“、、、”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建曲折十年成就:武包钢、工业体系完善、铁路除藏、自给大庆;⑥文革时期,1971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文革错误的调整和整顿使经济有所好转;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①1958年(大办钢铁)、运动(一大二公),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挫伤了人民劳动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造成1959-196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②文革时期以“”造成社会大动乱,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重大损失,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拉大,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会。2、经验和教训经验:据国情正确分析主要矛盾,制定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八大经、文革教);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王进喜);教训: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大跃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文革)。3、三中全会主要内容:思想结束“两个凡是”错误思想,重新确立、的思想方针;政治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义现代化(经济中心)建设上来;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决策改革开放。意义实际上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道路,标志着社义的到来。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农村困境,农民生活困难。过程:①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包产到户,粮食空前丰收;②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取消,实行联产到组,同时农村改革得到邓小平和中央支持,并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③到1983年,在中央的推动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废除,普遍实行。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面貌。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时间、标志、重心:1984年12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6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制改革开始,改革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向。改革中心环节: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