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一课时授课地点高二440班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9日授课人高静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构成要素(3)实践的特点◇理解:(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运用:(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2)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出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从而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并与书本上的理论相结合。【教学方法】讨论探究、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实践决定认识-2-教学过程与内容视频导入(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教师:面对各色菜肴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这种认识呢学生:品尝,也就是实践。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进入马哲的认识论,先来探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请大家打开教材42页,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问题:1、什么是实践?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那些?3、实践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教材,在书上找到相应的观点画下来。(学生看书)教师:教材大家都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上节课大家观看了天宫一号发射的3D动画片,今天我们来看组图片了解一下人类的探月活动。1610年意大利人发明了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的存在,以后各个国家开始了探月活动,我们中国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进行探月,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活动与都动物的活动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有何区别?2、探月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它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吗?学生甲:......学生乙:......教师:1、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是人的活动,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动物为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不同。2、对象是月球,是客观世界,它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教师:由此我们我们可以得出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理解时间好意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红色字体部分。(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学过程与内容(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3)物质性活动的范畴是指直接的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的活动。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它们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只有把头脑中的观念付诸行动才是实践。教师:教材42页对于实践给出了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物质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来做到判断题,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1、学生学习理论、讨论问题2、教师讲课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4、农民种庄稼5、科学家探月活动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答案:2、4、5、6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教师:其中4、农民种庄稼我们可以说成是生产实践;5、我们可以概括为学实验活动;6、说成是变革社会的实践。这三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实践的基本形式。理解实践基本形式的时候要注意:“基本”不是“全部”,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比如说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法官判案,医生看病,教师讲课等等都是实践活动,由于人类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实验活动,因此实践的基形-4-教学过程与内容式有三种,虽然都是基本形式,但是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却不同,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形式,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人类的探月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探月工程。中国的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神五安全着陆标志着第一阶段完成,前几天前几天天宫一号的发射完成了第二阶段,接下来将进行第三阶段。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1、探月活动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它由几要素构成?2、探月活动与燕子筑巢一样吗?为什么?3、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实现?学生回答:……教师解答: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第一题,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是实践活动,它符合实践的含义,主体是人,对象是月球,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活动。由主体、对象、手段三个要素组成。实践的三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发射飞行器首先要克服万有引力,实践的过程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制约。这就是实践特点的第一个特点,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性。第二题,探月工程与燕子筑巢不一样。探月工程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时创造了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时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这体现了实践的第二个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三题,奔月得以实现是由于生产力落后,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社会性强调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就是实践的第三个特点: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教师:总结一下,实践的特点有三个:1、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性-5-教学过程与内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教师:刚上课时我们就总结出实践出真知,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究竟如何?这节课第四个内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实的含义我们前面讲了,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这里我们着重看一下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究竟什么是认识?面对一事物,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认识。认识与第五课中的意识是不同的。认识属于认识论,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的范畴比认识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通过四个镜头来说明这一观点。[镜头一]走进文学。这有两句诗词,找一同学来翻译下。学生翻译:……教师引导:这两句诗词共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很好,请坐。我们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才能知道鱼的特性,鸟的叫声,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得到认识的途径我们叫直接经验。有的同学就会问老师我们不去实践,通过书本的描述我们也知道这些,这些是不是认识。老师告诉你这也认识,书本上的认识是前人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的认识时间接的。我们叫间接经验。所以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最终都是来源实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镜头二]走进交通。观看图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教师引导:原始人靠两条腿出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发展,人们想要到远方去,由于体力有限,开始寻找替代的交通工具,发明了马车,现在我们出行海陆空交通工具任你选。请问交通工具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6-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师讲解:人不需要的东西是不会去发明的,因为有需要,产生了要求,开始研究创造,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得动力这一哲学原理。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镜头三]走进真理。教师引导:关于伽利略证实不同重量的物体速度相同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这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回答的很好,那实践究竟是怎样检验真理的?人开始有一种认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获得一种实践结果,实践结果与开始的认识不符,说明认识是错误的,如果相符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此时,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教学过程与内容[镜头四]走进社会。教师引导:前面我们了解了人类的探月活动,那么人类发现宇宙规律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得到一种认识后就把这种认识摆在那看,他能发挥作用吗?能有价值、有意义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认识、真理摆在那不用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活动才有价值,所以认识不是目的,用于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才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我们在实践中获得认识,认识又指导实践,由此得出公式实践——认识——实践或行——知——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主动参加实践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我们来总结一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教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又有什么作用?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他们对实践的作用也不同。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也就是说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认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总之: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些书上那个没有,大家记一下。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问题。首先是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第二个问题,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变革实践的活动。第三个问题,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8-教学过程与内容第四个问题,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五个问题:我们还加了一个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我们做几道题巩固一下:一、单项选这题:1、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D)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D)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④3、“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