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5定期开展护理管理制度的培训,有培训记录。5.2.1.1有护士管理规定,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统一、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考评和监督。5.2.1.2对各级护士资质进行严格审核。5.2.1.3有聘用护士资质、岗位技术能力及要求、薪酬的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执行方案,并有执行记录。(重点是“合同制”管理的护士)5.2.1.4有全院护士的人员名册、薪酬、享有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等信息,落实同工同酬。5.2.1.5护士能够获得与其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与医疗保健服务。5.2.2.1有护理单元护士人力配置的依据和原则,合理调配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5.2.2.2有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定,有执行的方案。5.2.3.1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5.2.3.2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5.2.4.1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5.2.5.1有护士在职培训和考评。5.2.5.2落实专科护理培训要求,培养专科护理人才。5.3.1.1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5.3.2.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5.3.3.1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5.3.4.1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5.3.5.1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5.3.5.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对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5.3.7.1执行查对制度,能遵照医嘱正确提供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及治疗反应。5.3.6.1有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和处理流程,并有效执行。5.3.8.1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5.3.9.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5.3.10.1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5.3.12.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5.3.13.1定期进行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对疑难护理问题组织护理会诊。5.4.1.1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5.4.2.1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5.4.3.1有针对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及讨论记录。5.4.5.1执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南。5.4.6.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2.3.3.1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4.2.2为患者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助。2.8.1.1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3.1.2.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3.1.3.1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完转科交接登记制度。3.1.4.1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科、产房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3.2.2.1在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3.7.1.1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3.7.2.1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3.8.1.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3.8.2.1落实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5.1.1.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5.1.1.2医院有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5.1.2.1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5.1.2.2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5.1.3.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5.1.4.1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5.1.4.2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5.1.4.3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常规,具有专业性、适用性。5.1.4.4能提供体现适时修订并有修订标识的护理制度,修订部分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