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春天教学内容:春天(第一单元第一课第2—7页)。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天沂河》、《春》等到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重点、难点:歌曲的表现以及听辩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内容:1、聆听《春天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教具准备:钢琴、U盘、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嘀哩嘀哩》。1、谈话导入。2、听歌曲范唱;要求: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的叫声(嘀哩哩嘀哩)。3、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在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X”的长短,结合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4、再听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5、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6、有感情学唱歌词,唱好歌曲。7、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8、边唱边表演,师加入表演行列。三、聆听《春到沂河》。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导入欣赏。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2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6、再次完整聆听全曲。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四、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嘀哩嘀哩》。三、聆听《春》。1、在歌曲《嘀哩嘀哩》的歌声中导入本课欣赏。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2、听《春》的主题音乐。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是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4、完整聆听全曲。过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四、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1、谈话导入,聆听范唱。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2、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2)在有感情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3、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4、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且伴以动作表演。5、打击乐伴奏渲染气氛。①选择乐器,②选择节奏。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3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听辩三条节奏,哪两条相同,并进行模仿。1、节奏图示:①XXXXXX∣XXXXXX‖②XXXXXX∣XXXXXX‖③XXXXXX∣XXXXXX‖要求:1、辩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2、让学生他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辩。3、三条节奏同时拍击,重复二到三次。4、听辩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三、创作活动。1、启发引导谈话。2、结合课本上的四幅图,启发学生用图画、人声、打击乐器表现一组以“春”为题的创作。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四、小结。今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4第二课可爱的动物教学内容:可爱的动物(第二单元第二课第8—13页)教学目标:1、认识低音“567”,掌握“5-5”的八个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并试用“5-5”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3、在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表达我对动物的一片爱心。重点、难点:1、体验并感受四首作品,进行即兴创作表演。2、掌握“5-5”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教具准备:钢琴、U盘、音符卡片、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顽的杜鹃》。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12345671”,注意唱准“4、7”两音的音准。2、认识低音“567”,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3、唱准“5-5”八个音,同样注意唱准“7、4”。学生边唱边打手势。4、学生视唱歌曲前4小节曲谱。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6、听辩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7、视唱全曲。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9、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三、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1、谈话导入,解释什么是“森林”。2、初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四、小结。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反映大森林的资料,下节课一起欣赏。5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顽皮的杜鹃》。三、听辩“5、7”两音填入括号内。四、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1、聆听全曲:设问:①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②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2、师生讨论。3、复听全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4、简单介绍圣一桑的《动物狂欢节》。5、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五、表演《花喜鹊与小乌鸦》。1、谈话导入,听歌曲录音。2、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3、按节奏有表情朗读歌词。4、听录音范唱。要求:把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5、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6、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地方,师给予指导纠正。7、完整唱全歌,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8、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10、完整地表演歌曲。六、小结。6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三、唱一唱。用56712345八个音,用X·XX、XXX、X节奏组合,编4小节自己的歌,唱一唱。四、聆听《赛马》。1、课件出示一段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播放录音《赛马》。2、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3、揭题《赛马》二胡独奏。4、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声原理。5、聆听第一乐段主题,随主题哼唱一次。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6、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并哼唱。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7、再听第二乐段。设问:①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②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③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8、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9、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五、小结。7第三课童趣教学内容:童趣(第三单元第三课第14—21页)。教学目标:1、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具准备:钢琴、U盘、打击乐器、图片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1、谈话导入,听录音范唱。要求:听听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2、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3、分句学唱。(1)难点突破,先慢速学唱曲调:335|2|33525|3212|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3)用听唱法学唱第二乐段。4、歌曲处理。5、歌表演。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三、聆听《猜调》。1、直接聆听。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2、解释-问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3、再听《猜调》。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4、复听《猜调》。四、分析小结。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室去找,也可以自己编,下节课交流。8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三、创编与活动。四、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形象导入:(1)设问: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2)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3)再次听第一部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师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3、完整地聆听《木偶的步态舞》。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交响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似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总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五、小结。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9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摇船调》。1、猜调》导入,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2、再听老师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3、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4、老师的伴奏下试唱歌曲。5、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6、各组排列成船形,学生边唱边观摩各组的表演,师生评价。7、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8、评价小结。三、猜谜语活动。1、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2、修改收集到的谜语。3、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4、演唱新创作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四、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10第四课音乐会教学内容:音乐会(第四单元第四课第22—26页)。教学目标:1、在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中,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美的享受。2、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重点、难点:创编并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掌握并运用八分休止符。教具准备:钢琴、U盘、图谱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1、听觉直接导入:(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2)设问:你能听辩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2、揭示作品的名称以及演奏的乐器名称。3、聆听《游击队歌》。(1)初听乐曲,让学生边听口哨吹奏,边看歌谱。(2)师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3)复听全曲,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段。4、聆听《苗岭的早晨》①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赛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②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三、聆听《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11、介绍欧州文化中的音乐、舞蹈,导入本课欣赏。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1)初听全曲。设问: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复听乐曲。设问: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3、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初听乐曲。设问: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角琴。(2)复听乐曲。设问: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化?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四、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12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表演《我是小音乐家》。1、说说自己的理想,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2、聆听歌曲录音。设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3、讨论上述问题。4、再听歌曲,找出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5、师用点谱法指导在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6、学唱第三乐句,穿插讲八分休止符。054∣3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