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问题和中国农业生产高三地理复习讲稿2005.021、三大粮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作物名称主要分布的气候区主要分布国家或地区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水稻热带与亚热带季风区、热带雨林区东亚、南亚、东南亚玉米高温多雨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2.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1)粮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直接的、主要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也主要是由粮食转化来的。(2)粮食生产是农业部门的基本任务。3.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1)按大洲:亚洲最多,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5以上;次为欧洲,占1/4;北美洲占1/5。(2)按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四国的粮食年产量都在一亿吨以上。包括法国在内,这五个国家的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5,其中中国粮食生产约占世界1/5。(3)按人均产量: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人均产粮1500千克左右。亚洲、拉丁美洲人均产粮较少,非洲最少。(4)主要商品粮产区:北美洲的温带草原区和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区。(5)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其中美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总出口额的一半。4.世界粮食问题(1)表现——亚非拉国家的匮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过剩问题(2)原因——地区生产的不平衡(根源);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与人口增长过快实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3)解决途径——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控制人口增长(长期);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农业生产一、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南方的水稻栽培和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都为世界最早;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栽培养蚕和栽培养茶树的故乡;我国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糖料、大豆、茶叶、花生等产量居世界前列。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①利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的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②工业中有大量原料需农业供应;③农产品出口换取的巨额外汇可支援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证实现四化的根本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农产品还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目标中农业仍居战略重点的首位。三、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有利因素不利因素气候光热充足,夏季普遍高温,东部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地区差异明显,西部水分不足,灾害性天气影响多水源总量很大,地表水、地下水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土地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总量很大山地多,干旱地区广,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少,且多分布于边远地区土壤宜农沃土多,分布广各地都有需要改良的土壤生物种类繁多,农作物品种丰富破坏严重需要指出的是:对自然条件要注意用辩证的客观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任何一个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都是很复杂的。如我国在季风气候影响下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雨热同期,但是也正是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较多。山地多对发展耕作业不利,还影响我国的一些山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提供了林、牧、副各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总的来说是非常优越的,但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使许多地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原改为耕地,以及农药和工业“三废”的污染等。再者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和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所以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珍稀保护有限的资源,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数量,保证一定的资源占有量。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1)人均粮食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1996年粮食总产量较1949年增长了近五倍,但是人均增长却不到两倍。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新增加的人口所消耗,平均每人增加的粮食不多。(2)科技水平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如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灾频繁发生使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常有较大的波动(3)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所占比重过大,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而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值一般高于种植业;我国农业中,各业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农业各部门之间是一个密切结合的整体,存在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农林牧副渔各业之间应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4)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1、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五、解决措施主要原因是:我国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而且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农业,是一个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所以,全国各地应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可以带来的好处是:(1)增加农民的收入。(2)增加市场供应,为轻工业提供原料。(3)增加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4)促进农业持续高产。(5)有利于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商品粮生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有精耕细作传统,是全国粮食高产地。江汉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其自然条件虽不如上述地区,但仍有较多的余粮输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由于纬度高,只能一年一熟,但是人少地多,有大量的粮食输出。2、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广泛分布在北纬19~45度,东经76~125度范围内。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黄淮平原及南疆等五大片商品棉基地。花生主要分布在辽宁以南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的沙质土壤。山东、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都有种植。油菜在我国分布最广,是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油菜的生产发展很快,地区分布在扩大,出现“北移南迁”趋向,原来很少种油菜的黄淮海平原、辽宁和黑龙江以及华南地区油菜面积都在扩大。我国糖料作物主要是南方的甘蔗和北方的甜菜。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南方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都是甘蔗的产区。甜菜是北方的糖料作物,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重要的甜菜产区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省区。为了扩大出口贸易,在沿海的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带、珠江三角洲等地多种一些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建立出口商品基地,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出口农产品基地油料作物糖料作物3、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明显的差异,而在同一地区又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因此,合理地、有效地实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能促进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发展,所以要制定农业区划其步骤是:某区域现在农业生产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包括自然条件、农业经济条件、原有企业条件、人口劳动力条件、科技水平、运输条件、资金、农产品加工条件等等,对以上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如何扬长避短,确定专业化方向。一业为主、适当集中。制定农业区划计划,包括生产结构、科技应用、生产安排、技术措施、横向联系。执行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再修订,使之更完善。区域性生产基地的建设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中国油料作物分布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松嫩平原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三江平原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绿洲区中国油料作物分布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地位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中国油料作物分布地位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中国油料作物分布油菜分布范围南迁北移黄淮海平原辽宁黑龙江华南地区长江流域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南蔗北甜甜菜甘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我国主要农业基地的地域性分布分布地区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增产潜力大的地区——①太湖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江汉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珠江三角洲⑦江淮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地区——⑧松嫩平原、⑨三江平原五大商品棉基地①江汉平原②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③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④黄淮海平原⑤南疆油料作物基地花生温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辽东半岛产量大油菜长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迁”趋向糖料作物基地甘蔗热带、亚热带地区,川、粤、桂、滇、闽、台是主产区甜菜中温带地区,内蒙古、新、吉、黑四个省区是主产区出口商品基地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畜①太湖平原②珠江三角洲③闽南三角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