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真正的主人市级骨干教师论坛——《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及开展这门课的意义》高邑三中马宗顺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我们是模糊的。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有关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改已进行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常认为新课改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吗?咱们看专家怎么说。专家们说:新课改的关键是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专家们又说: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人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教和学的特征做出判断。上述论断专家们给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自主、合作、探究就是学习方式,另一种观点是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到底是学习方式呢?还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呢?学习方式到底有几种呢?这是我们疑惑的问题。我们的先祖孔子在《论语》开篇中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这句话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怎样理解呢?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复习,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在这里我们把“学”理解为“学习知识”,把“习”理解为“温习、复习”。我们现在的教学不是这样吗?老师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巩固知识,要求学生课下复习,以后教师还领着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总复习,但在复习时哪儿给学生带来快乐呢,学生只有烦躁,厌烦。如果是这样,孔子所说的教育方式不是差了吗?如果不是孔老先生差了,就是我们的理解错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对“习”又该怎样理解,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习”就是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应该理解为:学习了知识要不时的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原来古代的学问包括六个方面,也就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指礼节、乐指音乐、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识字、数指算术。“六艺”始见于《周礼》,“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艺为孔子所极力推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乐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乃孔子所谓“游于艺”之真谛.人之三宝,精、气、神,经习“六艺”而得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相偕,君之形具也。韩愈《师说》中“六艺精传皆通习之”中的“习”也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用我们的现在的时髦的词说就是学习了知识不时地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并有所创新,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我们的先祖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就注意到教育学生实践,注重学做结合,他认为学习方式就有两种,一是“学”,一是“习”。美国的奥苏贝尔把学习方式总结为两种途径和方法: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主要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授——接受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现在的教学主要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主要靠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实践和发现”的方式来实现。说明白一点是:“学”就是继承了解和掌握前人积累的优秀成果,“习”就是实践,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等经验性和程序性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就是要充分体现“习”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深化间接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性课程,体现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课程的八大领域是语学(语文、外语)、数学、人为与社会(历史、地理、政治)、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艺术)、综合实践】。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初中再加上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两门课程。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在我们用案例加以说明:案例一:鸡蛋我们常吃,司空见惯,那么在不弄破鸡蛋的情况下怎样区分鸡蛋的生熟呢?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们分组探讨,可以通过实验(直接经验)找出答案,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间接经验)寻找结果。学生们兴趣很高,有的从颜色、光泽上区别,有的从重量上考虑。这时某组学生从学生的旋转圆珠笔上得到启发,把生熟鸡蛋转一转,发现一个鸡蛋转得快,一个鸡蛋转的慢,哪个是生鸡蛋呢?哪个又是熟鸡蛋呢?学生打开后,发现转得快的是熟鸡蛋,慢的是生鸡蛋,为什么呢?因为熟鸡蛋是固体,旋转时蛋白蛋黄为一体,一同旋转,所以快。而生鸡蛋是液体,旋转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不受力,所以慢。这样,学生就弄明白了判断鸡蛋生熟的方法。此外还有照射法,照射发红透明的生的,不透明的是熟的。还有卡停法、浮力法等等(生鸡蛋竖着)。这个问题结束后,继续深化,老师拿两个鸡蛋和一块木板说:同学们这两个鸡蛋这个是生的,那个是熟的,现在我们把这两个鸡蛋放在坡度等高的位置,让它们同时往下滑,哪个先落地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猜想,有的说生的先落地,有的猜熟的先落地,各有各的理由。老师说,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做一下实验吧。老师把木板斜竖起来,把两个鸡蛋放在等高的位置,同时放手,结果生鸡蛋先落地。实验做完后,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生鸡蛋先落地,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探索。老师只提供材料和工具,不进行任何指导,探究完毕后请同学们总结演示。布置完后,五、六个同学一组进行研究。学生先做试验,重复教师的动作。在做实验时,一个同学无意说,若是能看见就好了。这句话启发了其他同学。旁边的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要两个有盖的玻璃杯。老师提供后,这位同学把鸡蛋打破分别放在玻璃杯中,然后把两个玻璃杯放在等高的位置上往下滑动,发现装有生鸡蛋的玻璃杯先落地,经过多次实验,学生们观察到玻璃杯在放下滑动式,生鸡蛋整体永远处在玻璃杯的底部,重心在下,所以滑动就快,弄清这个原因后,学生们又向老师要了两个玻璃杯,一些沙子和一瓶粘合剂。一杯装散的沙子,一杯装粘合在一起的沙子,由于沙子具有流动性,所以装散的沙子的杯子先于装粘合在一起的沙子的杯子落地。这个问题解决后继续深化,问鸡蛋怎样从高空落下而不破呢?咱们看同学们的研究结果:1、降落伞型:降落伞型,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降落伞,增大空气阻力,以使鸡蛋连同整个装置平稳降落。这种方法最容易想到,因为跳伞、宇宙飞船减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安全性极高,使整个装置达到较小的速度即可匀速下落。装置的重量也不会很重。唯一的缺点就是:受大气扰动影响太厉害,会使实验装置飘忽不定,准确性较差,往往不能落到制定地点。2、外包装型:外包装型,就是用较多的减震材料将鸡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比如泡沫、棉花、各种填充材料等。通过这些材料的缓冲作用,达到保护鸡蛋的目的。3、不倒翁型;不倒翁型,就是使整个装置像不倒翁一样,把重心尽可能降低,使得装置下落时能保持稳定状态,确保始终让一个面着地。那么保护工作只需要在这一个面做好就行了,从而节省了材料。这种方案充分考虑到了上一种方案可能出现在空中翻滚现象,经过改进形成的。其可靠性远远高于第一种方案,材料更节省,准确性更高案例二:蚂蚁为什么会打架一窝蚂蚁生活在一起,平平安安,和睦相处,但遇到另一窝蚂蚁时就打的死去活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观察实验,分别从两个地方捉来五、六只蚂蚁,放到一个玻璃容器中,没多大一会儿,双方的蚂蚁就开始打起来,直到把对方消灭光为止。后来同学们又从两处捉来几只蚂蚁,经过处理后(往蚂蚁身上喷相同的香水)放在一起,结果两窝蚂蚁相安无事。接着学生进一步做实验,从一窝中捉五、六只蚂蚁,分别喷上不同的香水,结果发现,喷不同香水的蚂蚁很快就打了起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原来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同伴的。案例三:小孔成像这种现象是我们物理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们夏天乘凉,发现树底下有大片大片的太阳光斑,这些太阳光斑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状呢?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们观察探究,发现树底下的太阳光斑是太阳光线透过树的缝隙投射到地面上的,是太阳的投影,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为什么会是椭圆形的呢?结合物理上所学的知识知道,这是小孔成像的缘故。这一问题解决后,老师又问,既然树底下的太阳光斑是太阳通过树的缝隙的投影,我们是否能凭借其投影计算出太阳的直径呢?学生三、五人一组,通过实验探究,利用数学上的三角形的知识算出太阳的直径。然后再在网上搜索太阳的直径,两组数据相比较,结果相差无几,并找出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它融多种学科于一体(案例一涉及到物理知识,案例二涉及到生物知识,案例三涉及到物理和数学知识)的课程。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以上事例说明,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具体怎么上呢咱们继续看事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怎么上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参考——春联文化的研究(一)活动主题的确定春节到了,朋友托我写几副对联,我苦于没有新颖的春联词句,所以在课下我问同学们:你们家过年时贴的什么内容的春联?真没想到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了不少,有的说自己家过年贴春联的词句,而且还说出了其中的深刻含义,有的学生还说出了贴春联的注意事项,有的学生则说出了许许多多春联中的故事……更多的学生则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过年为什么贴春联?最早的春联是谁创作的?有哪些有关春联的故事……于是我和同学们商定以“春联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性格特点,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帮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在开题会上,我把我的想法提了出来。许多同学非常高兴的呼喊起来:我同意!我同意……我微笑着看着他们,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脸上却露出一些不愉快。我说:对老师的提议,谁有不同的意见?王鹏同学说:老师,我们家住的单元房,许多人家根本不贴春联,大不了贴一个大大的“福”字,有什么可研究的?我笑而不答,眼睛看了看其他同学。只见赵然同学站起来反驳:不对,许多住楼房的人家也贴春联;而且福字的贴法也有许多的学问;怎么能说没什么可研究的呢?郭梦园同学说:过年我还得走亲戚呢,哪有时间研究春联?李梦同学笑着说:你光顾着走亲戚要压岁钱了,其实走亲戚时,正是我们研究春联文化的大好时机,大家想想:亲戚家里贴的春联的内容、样式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走亲戚时我们见得人多,“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请教春联的知识……经过大家的争论、交流那几个不愿意也纷纷表示同意。我接着问:关于春联文化,你们想研究什么呢?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春联中有什么故事贴春联应注意哪些问题?春联的创作要符合哪些格式?最早的春联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福字为什么要倒贴?贴福字时应注意什么?各行各业春联内容有哪些不同?春联的内容在近几年有什么变化?······(二)活动小组的形成问题产生了,我们的同学立即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因为这次的分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了原来小组的界限,他们都表现得异常的兴奋。(三)活动的实施第一阶段:制定活动方案凡事预则立”。研究小组建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制定出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子课题名称小组成员活动方法设计展示方式春联溯源李梦、赵然、申远、李可心查阅民间《万历书》,上网:中国民间网、对联网、新浪、搜狐……询问家长根据材料编写小品,进行表演。春联中的故事王鹏、李林、赵晓楠、郭梦媛听老人讲故事,查阅民间《万历书》、《台历》、《民间传说故事》,上网调查(用用调查到的资料重新润色,讲给同学们听。百度、关键词:春(对)联故事或春(对)联传说)春联的格式邢曼烨、王海洋、马丁、刘璇去农村实地采访,观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