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三中考语文复习类集五“金属疲劳”不容忽视①常见的金属总是给人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其实,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2002年5月25日,华航波音747-200型客机,由台北中正机场飞往香港途中,坠毁在澎湖外海,机上225名旅客及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科学家经过考察和分析后判定,飞机失事主要是制作飞机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断裂而致。金属疲劳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单就桥梁而言......,仅在1938~1942年的4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因金属疲劳而损坏的便有40座。金属疲劳的现象同样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如行走中的自行车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断裂。②为什么金属疲劳时会产生破坏作用呢?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均匀,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从而使有的地方成为应力集中区。它往往出现在金属构件外形突变处,导致构件出现裂纹。另外,如果材料有表面损伤、夹杂物,以及热加工造成的缺陷,也会产生细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件就会全部毁坏。③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带来的种种损害,但由于技术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才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大敌。④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是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有效办法。例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本领,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即引入残余压应力,如采用喷丸、表面冷滚压等方法来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以减少疲劳损坏。此外,在使用金属构件时,对产生震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延缓金属疲劳的产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疲劳也很有好处。⑤金属疲劳所产生的裂纹尽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有另外的妙用。例如,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可以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一切口断裂处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只需要1―2秒钟,而且,越是难以切削的材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单就桥梁而言”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2分)答:19.文章第④段介绍了哪几类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办法?(2分)答: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相关知识,对下面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2分)【材料】工作人员在设计金属构件外形时,多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并使用磨削、精车加工等方法,对金属构件表面加工,增加表面光洁度。答:【参考答案】18.答案示例:如果删去“单就桥梁而言”,就无法与前面的“普遍的现象”相呼应;同时使后面的“损坏”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共2分。与“普遍的现象”相呼应1分,“缺少了涉及的对象”1分)19.添加稀土金属“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共2分。每类办法1分)20.答案示例:工作人员设计金属构件时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就避免金属构件外形成为应力集中区,防止了裂纹的产生;增加表面光洁度,也就是防止表面存在问题而产生裂纹。这两种做法都达到了防止金属疲劳的目的。(共2分。原理1分,结合材料解释1分)二、西城区低碳生活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②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17.阅读第①段,说说我们要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的两个原因。(2分)18.阅读第③段,说说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19.阅读第③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方面说明“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的?(4分)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按照该议定书,缔约国要按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动。材料二环保志愿者小于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号召,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事们传输文件,少用或不用传真、打印机,而且办公室几乎每张纸都做到了双面打印等等,这样不仅节省纸张、节约能源,有效地控制这些环节的碳排放,还可以避免吸入复印机、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有毒物质。【参考答案】17.答案要点: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恶果;②如果碳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每个要点1分。18.答案要点:①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②减碳效果就会非常惊人。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多抄上“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扣1分。19.答案要点:①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推进低碳”方面来说明的。②从“个人可以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方面来说明的。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每个方面占2分。三、昌平区①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我们脚底下400米以上的土壤层和地下水,就是“浅层地能库”。②然而,在没有找到成熟、成本低廉的采集和利用技术前,人们一直对浅层地能“视而不见”。直到找到地源热泵这一“能量搬运器”,浅层地能才真正“破土而出”。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空调差不多,只是热源不同,而且整个过程无任何污染排放,因此,浅层地能是一种清洁环保能源。自然界中,水往低处流,热量也是由高温往低温传导。人们常见的水泵的作用就是把水从低处往高处送,热泵就是热传导的“水泵”。要把低温的浅层地能集聚到50—60摄氏度的高温就需要热泵来工作。地源热泵就是使用浅层地能作为能量交换源,冬天吸收大地热量,夏季则排出热量,分别达到供暖制冷的效果。③地源热泵的效率很高。以供暖为例,空调效率是100%—200%,电采暖是100%,烧油是90%,烧煤50%,而地源热泵能达到300%—400%。为什么?因为它用1千瓦的电驱动热泵后,可以搬运3千瓦的浅层地能。相对于使用煤、油、天然气供暖,效率自然就高,同时也起到了节能作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所长徐伟介绍说:“如果每年能在2000万平方米建筑中推广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光供暖就可节省70万吨左右标准煤,或5.2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并减少约470吨的氮氧化物和40吨颗粒物的排放。”④其实,我们对浅层地能的利用并不陌生。挖个地窖,冬暖夏凉,用来储藏一些粮食、蔬菜,就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的简单办法。在北京菊儿胡同小区,现在采用的就是地下水源热泵供暖代替燃煤锅炉房供热,每平方米供暖折标准煤15公斤,与原燃煤锅炉房每平方米供暖消耗的25公斤标准煤相比,要节能40%。⑤据介绍,目前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其中95%左右是高耗能建筑,而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其中供热和制冷的能耗约占50%—6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2—3倍。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浅层地能有望拥有更大的舞台。16.阅读文章,请你说说采用地源热泵供暖有哪些好处?(3分)答:17.结合文章第⑤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浅层地能有望拥有更大的舞台”的理由。(4分)【材料一】和传统深层地热相比,虽然浅层地能能量低,但采集方便,风险也小了很多。能源讲品位,浅层地能是一种低温低品位能源。建筑供暖制冷对温度要求不高,冬天20摄氏度即可,夏天27摄氏度左右。采集低于25摄氏度的土壤或地下水中5摄氏度的热量,经过技术处理集聚到50—60摄氏度就可以进行供暖,因此它非常适合给建筑物供暖,或者为生活热水提供热量。这样,高品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就可用到其他地方去,不必“大马拉小车”。【材料二】据专家测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巨大,分布普遍,因此许多专家将浅层地能比喻为一个巨大的“绿色聚宝盆”。答:【参考答案】16.答案:效率高节能环保[来源:学科网ZXXK](共3分。每个要点1分)17.答案示例:我国的城乡建筑面积大,耗能量大,而浅层地能解决了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浅层地能是一种低温低品位能源,而建筑供暖制冷对温度要求不高,所以浅层地能非常适合给建筑物供暖;浅层地能采集方便,风险也小;浅层地能储量巨大,分布普遍。(共4分。每个要点1分)四、朝阳区野火烧不尽①2009年8月,洛杉矶安吉利斯国家森林公园发生了洛杉矶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掉了约6万公顷的林地,占整片森林的20%以上。这场大火的起因是有人纵火,这并不意外。除了被闪电点燃,90%以上的野火都是人为引起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与森林的接触日益紧密,森林野火发生的频率也就越高。②一场火灾要能发生和维持,取决于温度、燃料和氧气三要素。这三要素只要缺了一个,火就无法传播。在这些要素中,影响野火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燃料:树木的湿度、形状、大小、多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的排列状况等。还有许多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火势:风能把火吹旺,雨能把火浇灭,河流能阻碍火的传播……那么,有没有什么规律能让我们预测一场大规模的野火的发生呢?③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型对森林野火进行模拟。他们随机在网格上种虚拟的树,每格一棵,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格上的树就逐渐地多起来。然后,每隔一定数量,程序就往网格上扔下一根虚拟的火柴,扔在哪里也是随机的。如果扔的那个格子上有树,树就被点燃了。如果这棵树相邻的四个格子上有树,火就传了过去。④他们反复地运行这个程序,统计每次虚拟野火的规模,又统计了发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森林野火,发现大规模野火的发生实际是不可预测的。[来源:学科网ZXXK]⑤不过,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的另一个现象,却对如何控制野火的规模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