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第一节云南土壤一、云南省土壤形成的地理环境云南省的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气候类型和垂直气候显著以及降水相对充沛和干湿季分明、地势特征与地形复杂多样和地貌分区、植被类型多和植物种类多、成土母质、栽培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云南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造就云南的土壤类型多样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其主要形成特点是:1、地势变化与纬度变化复合,造成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2、山川南北走向改变了土壤分布的基本格局。3、古红色风化壳与现代风化壳交错出现,使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发生倒置现象。4、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地处中低纬度)总之,地貌因子在云南的生物气候带的分异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了云南综合自然体在以垂直变化为主,相性、水平变化为辅的各种自然因子作用下,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一个独突的“立体自然景观”,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发展。二、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云南共有7个纲,14个亚纲,19个土类,34个压类组成。其中铁铝土占一半多。(图6-1)1、铁铝土1.1砖红壤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宽谷盆地边缘。分布于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北部边缘,海拔西部低于750m,东部低于400m.包括怒江、澜沧江、李仙江、藤条江下游河谷,坝区及元江中下游地区.共分3个部分:①由潞西东南至孟定东南;②自勐海西经景洪北向西至国界;③从江城东经元江至河口东北止。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面积为66.95万公顷。剖面一般为砖红色,PH为4.8—5.6呈酸性、强酸性反应。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其有3个亚类:1.1.1砖红壤砖红壤亚类具有砖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图6-1云南省土壤类型图1.1.1黄色砖红壤分布于云南河口,降雨量一般比砖红壤地区高500毫米左右。土壤黄化特征明显,B层呈黄棕色或黄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针铁矿为主。1.1.3褐色砖红壤分布于滇西北高山峡谷区的干暖河谷和元江中下游少雨河谷,成土母质多为富含碳酸钙的物质。1.2赤红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云南南部准热带,海拔西部为750~1100m,东部为400~800m,包括红河州哀牢山以南地区,思茅地区东部李仙江和澜沧江谷地,文山、德宏两州南部,共分2部分:①元江流域以西,始腾冲西,经潞西(芒市)、临沧附近,普洱南至金平东北,然后与热带界线重合;②元江以东,从个旧南向东,经文山南、富宁北直至广西交界止。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成土母质以各种母岩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为主。赤红壤区是双季稻、杂交稻、玉米、柑橘、甘蔗、薯类等的主要生产区。土壤剖面主要呈红色。土壤PH一般低于5.5,呈酸性反应。赤红壤面积为515.30万公顷。成土过程: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其有3个亚类:1.2.1赤红壤赤红壤亚类具有赤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1.2.2黄色赤红壤黄色赤红壤集中分布于滇东南和西南部的低、中山地;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800—2000毫米;土体中氧化铁等矿物的水合度较高,有较明显的黄化层;土壤有机质和游漓铁的活化度均高于典型的赤红壤。1.2.3赤红壤性土赤红壤性土为弱发育的赤红壤,主要分布在赤红壤带东部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丘陵,表土大多流失殆尽,网纹层等出露地表。由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地表遍布石英砂。1.3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纬24º—26º之间海拔1500—2500米的高原湖盆边缘及中低山地,是云南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主要是深厚的古红土和红色风化壳及岩石风化的残及物。红壤分布区是云南优质烟叶、玉米、杂粮、薯类、小麦等作物的主要产地。云南红壤面积为1136.96万公顷。红壤的土体深厚,剖面层次发育完整。PH一般在5.0—6.2之间。红壤成土是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其有4个亚类:1.3.1红壤此即红壤的典型亚类。土壤养分一般不高,速效磷缺乏,PH4.5—5.5,质地粘重,保水、保肥力强,但耕性较差。1.3.2山原红壤山原红壤为高原海拔1800—2500米的高原面上具残存富铝化特征的暗红色土壤。该亚类是深受古风化壳影响的红壤类型,其矿物风化度深,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伴有三水铝石。PH5.5—6.0,主要呈微酸性反应。1.3.3黄红壤黄红壤属红壤向黄壤过渡的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壤区中、低山平缓的坡地,所处水分条件较优;土体上部有黄化现象,以黄橙色或橙色为主,下部仍保持红壤的色调;土壤PH5.0—5.8,粘土矿物仍以高岭石为主,伴有蛭石和三水铝石。1.3.4红壤性土红壤性土属于剖面发育差的幼年红壤,主要分布在红壤区的山地陡坡地段。其土壤侵蚀严重,往往心土、底土裸露地表,石砾多,质地偏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缺乏,肥力低下。1.4黄壤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苔藓常绿阔叶林植被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全省10个地州的山区,在滇东北地区作成片分布。黄壤地区气候冷凉、潮湿,云雾多,日照少。粘粒矿物以蛭石为主,次为高龄石、伊利石。黄壤有机质积累较红壤多,呈酸性反应,一般PH4.5—5.5。黄壤区雨水充沛,水分条件好,又处于山区,适宜于发展林业,华山松、杉木、茶叶等均宜生长;农作物一年两熟,一般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黄壤面积为229.49万公顷。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黄化过程。其有2个亚类:1.4.1暗黄壤暗黄壤亚类具有黄壤土类的特征,B层呈现明显的暗黄色。1.4.2黄壤性土黄壤性土分布于黄壤山地上部或陡坡地段,植被覆盖稀疏,土壤侵蚀较严重。其A层浅薄,B层发育不明显,常夹有多量的半风华岩石碎块,剖面构型为A-(B)-C型。2、淋溶土2.1黄棕壤温带常绿阔叶林、苔藓林下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北纬27º以南,海拔1800-2700米的中山坡地上部,分布在雾露多、温度大、植被好、土壤自然肥力较高、气温偏低的地方。以发展林木业为主。在平缓地可种植马铃薯、小黑麦、白云豆、兰花籽等粮油作物。黄棕壤面积296.10万公顷。土壤PH为5—6,呈酸性、微酸性反应。成土过程受淋溶、粘化及弱富铝化作用的影响。其有1个亚类:暗黄棕壤:充沛而热量偏低,生物积累过程和盐基淋溶酸化过程明显增强。质地较轻,粘化作用不明显,土壤多呈酸性。2.2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北纬25º以北,海拔2600—3400米的山地。成土母质以紫色砂质岩,酸性及基性结晶岩,石灰岩为主。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高岭石。表土暗棕色,结构较好。土壤PH5—6。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面积为253.63万公顷。自然肥力较高,适于多种林木生长。成土过程为淋溶过程、粘化过程和生物富盐基过程。2.3暗棕壤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迪庆、怒江和大理州海拔3000—3700米的高山地区。原生植被以高山松、云杉、桦、等乔木为主。暗棕壤面积为65.52万公顷。土壤PH5—6。粘土矿物以蛭石、伊利石为主。暗棕壤带是云南的主要林区之一,也是人参、西洋参等中药材的重点产区。成土过程;腐殖质积累、淋溶和粘化过程、白浆化过程、潜育化过程。3、半淋溶土3.1棕色针叶林土寒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北纬25°以北海拔3400—4000米的高山地区,多与暗棕壤交错分布。有较厚的凋落物和腐殖质层。植被有冷杉、云杉、红杉等。成土过程为:表层酸性泥炭化物质积累过程;土壤中三二氧化物回流表土过程。棕色针叶林土面积为63.78万公顷。土壤PH4.0—5.5,呈酸性、强酸性反应。3.2燥红土发育于热河谷的一种地域性红色土。分布在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的干热河谷及封闭半封闭的干热坝子。燥红土地区光热条件好,是云南冬早蔬菜、热水果的“天然温室”也是云南甘蔗的主产和高产区。燥红土面积为38.85万公顷,土壤PH6.58.0。分为燥红土和褐红土2个亚类。成土过程为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生物富积作用和脱硅富铝化作用。3.3褐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早生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粘化层和钙积层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褐土区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以有刺灌丛草坡为主。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和养分缺乏,肥力水平低。土壤地形以山地、丘陵、洪积扇和高阶地为主。褐土面积为11.41万公顷。褐土分为燥褐土和棕褐土2个亚类。成土过程:土壤中碳酸钙的淋溶淀积和明显的粘化作用;淋溶作用较棕壤弱,成土过程处于脱钙阶段。4、初育土4.1紫色土由紫红色砂页岩风化形成的地域性土壤。紫色土多与红壤交错分布,滇中分布在海拔1500—2500米,滇南为海拔1000—2000米。植被为云南杉、常绿阔叶林或灌丛草地。成土母质多为中生代的紫红色砂叶岩。土壤酸碱适中,土层薄,蓄水性差,适宜烤烟种植。紫色土面积为495.98万公顷。成土过程:母岩的快速物理崩解和频繁侵蚀堆积作用,以及碳酸钙的不断淋失,而生物积累作用则较弱。其有2个亚类:4.1.1酸性紫色土分布于酸性紫色岩层的平缓岗地和低平槽谷母岩多为紫色砂岩。粘土矿物一般以蛭石、水云母为主。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其它紫色土亚类,而全磷和全钾量则较低。土壤PH6.5—7.5。4.1.2中性紫色土母岩中碳酸钙较少或在成土过程中已明显淋溶。粘土矿物以蛭石、水云母或蒙脱石、水云母为主。土壤PH6.5—7.5。主要种植粮仓作物。4.1.3石灰性紫色土由钙质紫色砂页岩风化发育而成。母岩以钙质紫色混岩为主,粘土矿物以水云母或蒙脱石为主。有机质含量低,全磷和全钾则高。土壤PH高于7.5。4.2石灰(岩)土碳酸盐类发育的岩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文山、昭通、曲靖、昆明、丽江、红河等地州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丰富,结构和耕性好,土层浅薄,抗旱能力差,分布零星,耕作不便。石灰土面积为108.69万公顷。土壤PH6.5—8.5,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成土过程:风化过程,富铝化作用和灰化作用。其有3个亚类:4.2.1红色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红壤区,具有一定的脱硅富铝化特征。游离氧化铁的水化度低,呈现红色或红棕色。土壤PH6.0—7.0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4.2.2黄色石灰土分布在黄壤等形成环境潮湿的地区,土壤中游离氧化铁的水化度较高。呈黄色或黄棕色。4.2.3黑色石灰土富含碳酸钙和腐殖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较冷的石灰山地。因而有机质的积累作用明显,肥力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4.3火山灰土火山灰土是由火山灰或熔岩风化母质发育的初育土,具有弱的脱硅富铝化特征。主要分布在滇西腾冲县中部火山群熔岩区。土层较薄,石砾较多,干旱缺水。可种植玉米、旱谷、烤烟、小麦、豌豆等。土壤PH6.0左右,呈微酸性反应。土壤面积为0.99万公顷。成土过程:火山灰矿物的风化过程和有机质积累过程。4.4新积土发育在近代河流冲积物,山区坡积物、洪积物上的没有自然发生层次的幼年土壤。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沿岸。冲积土的质地一般为砂壤土至粘壤土。土壤PH7左右,多呈中性反应。面积为34.37万公顷。成土过程:沉积作用、有机质积累、盐渍化和潜育化过程。5、水成土沼泽土:低湿地区沼泽植物下形成的具有潜育层或兼有泥炭层的土壤。它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封闭或半封闭的盆地等地表水汇集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植被为湿生类型。PH接近中性,有机质含量高,只适宜于沼泽植物生长。成土过程:粗腐殖质泥炭积累过程、潜育化过程。泥炭沼泽土:地面长期积水,长期进行泥炭积累过程泥炭层厚20—50厘米。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沼泽土含有碳酸盐和可溶盐。高寒潮湿区呈强酸性。6、人为土水稻土:通过人类水耕熟化过程形成的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地势平缓的坝区,山间盆地,河流两岸的冲积阶地,山谷谷底及其出口处的洪积扇。在丘陵山地土层较厚的缓坡地零星分布着梯田式的水稻土。云南水稻土的面积为136.51万公顷。成土过程:淋溶作用、水耕熟化。其有3个亚类:6.2淹育型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山区。灌溉条件较差,养分含量较低,缺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