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毕业论文从《新版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1论新形势下音乐文化生态环境对广西彩调团发展的影响——以《新版刘三姐》为例庞莹【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文化正处在转型与变迁的过程中。在大众传媒和娱乐方式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大众审美趣味、消费理念的变化,许多民族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彩调作为广西曾经风靡一时的重要地方戏曲形式,自广西彩调团成立以来,秉承彩调艺术平民文化的精髓,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也曾经辉煌一时。但是,由于原有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传承团的广西彩调团,为了更好的发扬彩调其平民文化的精髓,也相应的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发展道路。本文以《新版刘三姐》为例,通过对广西彩调团在针对《刘三姐》这一经典剧目的重新编排过程中,遵循创作原则的前提下,借鉴音乐剧的创作理念进行重新编排,通过此次改革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变,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关键词:广西彩调剧团;《新版刘三姐》;改革;音乐文化生态;前言“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泥腿子,创作了一个快乐的剧种──彩调。”彩调是一个快乐的剧种,也是农民所创作出来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的调子。在民间关于彩调的称谓有很多种,因其唱腔中常用“哪嗬咿嗬嗨”为衬词,故民间又称之为“哪嗬嗨”或“咿嗬嗨”;但以称“调子戏”、“采茶戏”之称最为普遍。彩调拥有丰富的传统剧目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方法,形式非常活泼,彩调剧目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等为主题。广西艺术学院毕业论文从《新版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2彩调是广西代表性的一个地方戏剧,是广西重要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其长达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一页。1953年彩调以“对子调”参加了中南区汇演。1955年广西彩调戏参加了第一次戏曲汇演,国家领导人观看了《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等调子戏后,盛赞不已。于1956年11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省级彩调剧团──广西彩调剧团。从此,彩调由一个民间小戏正式进入中国戏曲百花园,成为戏曲百花之中的一朵亮丽、清纯、娇艳的山茶花。自建团五十多年来,该团改编、创作了二百多个剧目,获得各大奖项数不胜数。带着这些优秀的彩调剧目,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取得惊人的收获。广西彩调剧团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的传承团,它随着当今大众传媒和娱乐方式的现代化的发展,大众审美趋向、审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系列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彩调这一艺术的生存、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广西音乐文化中曾经辉煌一时的彩调艺术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彩调艺术的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结合现代大众的审美特点,借鉴音乐剧的创作理念进行重新编排,对彩调剧本、音乐的创作以及舞台的现代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大胆而有效的探索。通过此次改革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变,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一、新形势下音乐文化生态环境对广西彩调发展的冲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转变,大众审美趋向、审美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系列社会变化的冲击下,彩调生存环境的变迁、新审美意识的冲击以及经济因素的冲击等极大的影响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团——广西彩调团的生存发展。(一)彩调生存方式的变迁变迁一般是由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变迁经常是同时或先后发生的,这里所称的社会环境是指人、文化和社会,而自然环境指的是某一特征的生态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社会成员以新的方式对此做出反映时,便开始发生变迁。彩调的生存方式的变迁也是如此,和它所生存的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调的演出习俗,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彩调艺人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创造出来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同时,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随着这些的改变,民俗也会发生变异,继而发生变迁。而“民俗是靠语言和行为传承的,这种方式决定了民俗在历时和共时的传承过程中,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而做出的相应变化。”①广西艺术学院毕业论文从《新版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3从清末到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彩调的生存方式多少也会受到其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比较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其生存实践的变化,如彩调班社组建、经营和演出场所等方面。其演出场所也被迫要变迁,旧时的彩调在乡村的演出场所,多为院落、厅堂、院外的地坪(农村喜庆演出)和附近的寺庙、祠堂戏台(乡村庙会或祭祀演出)。30年代,在“新生活运动”中,各地实行“禁调”,迫使艺人改行返乡,坚持彩调演出的艺人只有到边远的山区去演出。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后,彩调开始进入桂林、柳州演出。但由于人们的对彩调存有偏见,认为彩调不能登大雅之堂,故仍较少在戏院演出,多数在茶社或搭棚演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多元格局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之电视的普及率日益提高,对当时在农村尚有一席之地的彩调形成强烈的冲击,导致演出市场急剧萎缩,民间演出团体相继解体。据调查,80年代初,永福全县最多时达100多个业余民间演出团体。到1990年,只剩下17个,而到现在只有三五个村子有演出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彩调的生存环境被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彩调的发展,要找到适合彩调的新生存方式才能将其传承。(二)新审美意识的冲击广西彩调剧团虽然有过曾经的辉煌,但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影、电视、互联网盛行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当下社会中多元化的流行文化对广西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彩调与许多地方传统戏剧一样出现了不景气的状况。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视剧、电影和互联网等大众化,使得人们的视野扩大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化视角下,许多地方民间传统艺术已很难再刺激人们的审美欲望。审美情趣日益现代化和国际化,尤其是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如通俗歌曲、摇滚音乐、人体摄影、时装表演、港台电视剧,已成为当代大众最喜爱和最感兴趣的艺术类型。从戏曲圈子里看,不仅仅是彩调,包括壮剧在内的民族戏剧离大众也越来越远,而且这种情况正愈演愈烈。在年轻人群体中喜爱传统民族戏剧的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减,能了解传统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少,导致很多戏曲形式的观众群趋向老龄化。例如,彩调的观众以40岁以上,且以乡镇及农村人口居多。而一个艺术形式的消亡前提,就是观众锐减,市场极度萎缩,无法吸引高端人才进入行业。可想而知缺乏年轻一代的支持,彩调剧的演出,从演员到观众都难以为继,这是彩调走入困境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首先于作为本体和审美基石的审美价值体系的动摇。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丰富、发展,以伦理观念为核心的审美价值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中国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审美价值体系也正在失去往日的魅力。”②随着对“美”的观念及理解认同的变化,出现了多元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审美与生活的同一,追求审美即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已成为当代大众最基本的审美观广西艺术学院毕业论文从《新版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4念”。③而随着审美消费行为的增长,不仅产生新的审美需要,培育出新的审美主体,而且也决定着大众审美娱乐和审美享受的倾向。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多元化,这些都与时代大众需求相结合,彩调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艺术本身固有的许多传统使得它已经与时代需求严重脱节。彩调作为戏剧的一种,也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首先,体现在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塑造等方面;其次,彩调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其服装、道具、音乐、舞蹈等也极具欣赏价值,如彩调中各种优美的扇花与各种步法、手法、转身、亮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多姿多彩,给人以视觉的美的享受。除此以外,彩调还有教化功能。中国戏曲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一直有着教化之职责。元末高明在《琵琶记》卷首即称戏曲创作“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彩调也是这样,其上演的剧目经常是一些有关忠孝节义的剧目,如《刘三姐》、《阿三戏公爷》等。由此可见,彩调的生存价值是多方面的,而正因为如此,其生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三)经济因素的冲击社会经济因素是当前制约彩调剧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对体制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文化产业。而许多传统的国有文化单位在这个政府职能调整的过程中,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体制改革大潮到来之际没有做好调整。首先,政府财政对于文化的投入不够,剧团员工工资收入低。主要是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使得文化建设一直相对落后,另外更重要的是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这是政府投入不够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地方戏剧面临资金短缺的共同原因。广西彩调剧团属于差额补贴单位,国家只发一半工资,剩下的就是靠演出来增加收益。据了解广西彩调剧团大概有38位演员,他们每月的工资仅仅只有800-900元,而且广西财政部门拨给演员的额外福利非常少,一般在农村每天只演一场,算下来分到每个演员身上也没有多少钱,甚至常常都是免费送戏下乡。其次,剧团运作资金严重匮乏。剧团运作资金包括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及剧团自筹资金。从国外比较成功的保护与开发戏剧的案例来看,如在日本,“民间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间技艺和文化被称为无形民俗文化财产,国家把传承这种无形民俗文化财产的艺术家称为“人间国宝”,政府在每年还要给这些艺术家以一定的资助。这些措施,为培养能乐、木偶净琉璃戏、宫廷音乐等后继者,提供了重要帮助。除国家给予必要的资助外,社会团体、地方政府也都给予一定程度上赞助。民间私人资金的无偿或有偿投入非常盛行,往往占到剧团运作经费的很大部分。”④但彩调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从彩调团队自筹资金上看,主要有演出门票、演出费、发行彩调光碟等途径。目前彩调多在农村地区演出,门票、演出费收入很少。据调查统计《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在2008年共上演了20-30场,2009年上演次数急剧上升,共上演了30-40场。广西艺术学院毕业论文从《新版刘三姐》论音乐生态环境对彩调团发展的影响5据调查发现,广西的市场是非常的弱小的,它基本上没有形成一种文化市场。龙杰锋说道:“像《刘三姐》这样的作品,我们到其他省市演出,票价一般都是880元一张,最低180元一张。但是,在广西,就是卖20元或10元一张票,可能都没有多少人愿意走进剧场,这就是广西。”所以广西彩调剧团常常都是免费送戏下乡,不管收益是多是少,都必须坚持这样做,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彩调艺术传承下去。广西彩调剧团至今已发行了30张左右的剧目的光盘,但基本上没什么收益,因为彩调在广大地区仍有很多人喜爱。市面上到处可见有出售的广西彩调剧团名演员的彩调剧,但绝大多数不是正版的,出一张光碟就有一张被盗版,不仅只是广西有盗版,甚至湖南、贵州、云南都有盗版。盗版的盛行使得一张盗版《刘三姐》才卖三元钱,而正版的《刘三姐》的价格大约为五十元,猖獗的盗版使《刘三姐》每年损失惨重,导致现在不敢再出光盘。如果单靠出版发行来自筹资金,彩调团队也无法维持自身运作。二、新版歌舞剧“刘三姐”之“新”被广大人民视为快乐剧种的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彩调剧,也是农民们自己所创作出来的一个剧种,它绝不能脱离民族的、传统的土壤。在新时期大众审美特征来看,彩调光在农村老百姓的土壤上停步不前,不接受当代进步文化思潮和创作经验,也是没有出路的。要把彩调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彩调,只有勇于改革,不断提高,在迎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前提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才能在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中,与其它兄弟民族的姐妹艺术争其斗艳、花开不谢。近几年来,广西彩调剧团在不断的寻求一条为彩调剧而生存、为广西彩调剧团而生存的路,要生存就必须对彩调剧进行改编。“刘三姐是我们广西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也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