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年浙江历史卷看非选择题的规律性解题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从六年浙江历史卷看非选择题的规律性解题方法2016年5月2日三点提示:1、从历年高考实际看,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明显低于选择题,因此,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成为提高历史高考得分的重要环节。2、非选择题是有解题规律的,按照规律,在整个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反复操练和反思,定能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整体得分,这已经为老师所教的近几届同学的高考结果充分证实。3、这是原创的资料,难免有纰漏,供各位参考,使用本资料须与相关高考试题配套。一、高考历史审题解题的一般规律1、关注试题结构(1)横向整合为主:09、10卷(2)纵向大专题为主:11卷(3)中外联系、纵横结合为主:12、13、14卷2、将所有设问认真阅读理解:这个方法主要适应“连带式设问”——六年浙江卷12个试题均属此类。这个方法有两个直接的好处:一是便于宏观把握试题三大设问的整体要求,并区分不同大问间的差异;二是便于从微观上区别同一大设问中不同小问之间的差异。阅读设问时找出设问句中的限制词(答题范围: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概念、性质等)和中心词(设问的最终落实点),对此,审题时需做记号提醒自己。3、带着设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指能够正确并“穷尽”设问的信息,否则便是“无效信息”。(1)阅读试题材料时需关注:A、读懂材料所包含的要义;B、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相关度;C、标点符号设置,如省略号、句号、分号,关注前后要点的差异;D、关注着重号、材料出处、材料文字中的注释、括弧内文字、时间提示(明示或暗示)等,这些环节往往意味着命题者给考生提供的重要的答题“暗示”。(2)在这个基础上,对材料文句等划分层意,多点概括——用白话文,一般不能摘抄原文)。(3)关注材料的多样性呈现——文字、图片(画作、照片等)、表格、柱状图、曲线图;在阅读后三类材料时,务必关注“纵”、“横”两个角度的结合,找出事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找出变化的阶段和发展的趋势。4、结合所学知识(挂靠教科书)——除非设问特别明确的指出“根据材料……”,且材料本身有足够的有效信息,否则,一般设问都需“结合所学知识”!需要逐步养成这个学习习惯——一看到设问和材料,第一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其中要特别关注的是有的设问并没有明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但材料无法提供足够的有效的信息,只是作为审题答题的“切入口”(引子),这时必须挂靠书本知识。以上“2”、“3”、“4”三点是基本方法,也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可将此方法概括为:设问→试题材料+所学知识→列出答案。5、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1)根据设问,得出结论(可能与书本或一般复习资料的结论有所不同)。(2)结合史实,辩证评价。6、开放式设问:设问→材料+所学→观点+说明(论证完整+逻辑严谨)7、文句陈述方式:要点展开和高度概括8、答题技术细节(1)注意答题格式:分段分层;写出提示语,并跟进相应说明。(2)关注设问分值:单个设问分值高,要点多。(3)注意同一试题中不同设问之间的区别。(4)文字尽可能要工整。(5)概念表述不要错位。少出错别字,特别是重要概念,外文译音(按约定俗成的写)不能出错。(6)时间表述不能出错。(7)若需改动,用笔明确划掉,保持卷面干净。一律用规定的笔答题。二、归类性说明(一)六年浙江卷非选择题试题结构归类1、横向整合为主:(1)特点——紧按《考试说明》结构命题。以某个主题为切入点,知识点以同一时期(阶段)为主展开设问,强调知识的横向整合,涉及的“考点”和“所学”相对较少,但有一定思维深度。中外历史基本分开测试。比较关注试题材料的理解、运用。(2)例题(略):后面解析。2、纵向大专题为主:(1)特点:以某个主题切入、贯穿整个试题,时间跨度较长,并考查阶段特征;整合教科书体系和《考试说明》结构。比较关注“所学”,涉及的“考点”和“所学”相对较多。中外历史分开测试。(2)例题:(略):后面解析。23、中外联系、纵横结合为主:(1)特点:围绕某个主题,中外历史联系;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时间跨度较长,多阶段;横向知识展开;整合教科书体系和《考试说明》结构;更加关注“所学”,涉及的“考点”和“所学”较多。(2)例题:(略):后面解析。(二)将所有设问认真阅读理解:1、宏观把握:理解试题三大设问的整体要求,确立主题,并区分不同大问间的差异简要说明:连续读完三个设问,以试题考查主题统领,整体了解试题设问——纵向与横向,现象与深度,中国与世界,把握好答题的知识与思维范围以及不同设问之间的区分度。阅读时请划出每个设问句的限制词和中心词——关注下划线,其中宋体不加粗的文字为设问限制词,黑体加粗部分为设问中心词。09卷38题“新国民”、“新青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13卷39题“西方文明”——(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14卷38题“明朝中后期历史”——(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现象:老师所加),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现象:老师所加)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现象:老师所加)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2、微观区分:区别同一大设问中不同小问之间的差异,黑体加粗,加下划线简要说明:可使每个小问大回答方向正确。10卷38题“民国时期民族工业”(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特点:老师所加),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结局)?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11卷38题“中国政治文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14卷38题“明朝中后期历史”——(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现象:老师所加),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三)带着设问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大致有两种情景1、根据设问(设问并没有明确提出“结合所学知识”),寻找试题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相关度六年浙江卷多数非选择题与所学知识较相关度很高,这是浙江卷一大特点——方法说明见P1“一般规律4”09卷39题“英国工业革命”(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必修ⅢP13110卷39题“美国制度创新”(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必修ⅢP113“自我测评”(比较特殊)+P111第二段11卷38题“中国政治文明进程”(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6分)必修ⅠP24+专题三第二、三课11卷39题“苏联历史和美苏关系”(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选修3第3-第7课(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3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必修ⅡP14412卷38题“中外思想文明”(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必修ⅢP18-21说明:该设问的正确答案,试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完全一致。12卷39题“中外民主政治”(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国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必修ⅠP124、129-13013卷38题“明清经济”(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4分)必修ⅡP413卷39题“西方文明”(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必修ⅢP105、107必修ⅠP118-11914卷38题“明朝中后期历史”(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现象:老师所加)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14卷39题“中法关系和法国历史”(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分)2、设问中明确要求“材料+所学”09卷39题(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说明:试题材料+所学知识(必修ⅡP94+必修ⅢP131-132)11卷38题(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概括自材料),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必修ⅠP10+必修ⅢP2012卷39题(2)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必修ⅠP11813卷38题(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必修Ⅱ专题二第一课13卷39题(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三个必修模块相关内容14卷38题(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现象:老师所加),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必修Ⅰ专题一第四课14卷39题(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必修Ⅰ专题五第一课+专题九第一、二课(四)阅读试题材料时关注1、关注标点符号——尤其是省略号前后信息往往有差异(加下划线)09卷39题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11卷38题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3卷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4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