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看法的变化原因探究及新时期中国的内外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看法简析内容摘要:中国崛起成为牵动世界命脉的重大议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迅速实现和平发展;与此同时,从“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到“中国机遇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崛起必然会引起国际秩序的变革,同时也必然面对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约,这些认识的变化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待中国崛起的一种策略上的调整,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发展战略的互动结果。作者通过对国际社会的看法的剖析,认为崛起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有能力也在逐步成熟的面对崛起中的国际国内问题。面对和平与发展的良好国际形势,中国应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与制约,积极充分参与国际事务,与世界各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和平崛起,世界和谐。关键词:政治经济因素国际秩序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理想目标作者:姓名:赵丰专业:08级科社学号:200800030135正文:“崛起”者,就是不甘平庸低下,争得既富且强,出人头地。人类出乎利己的生物本能,多要运用天赋特秉灵性创造能力,雄心勃勃追求“崛起”。个人、家庭、族群、集团以至社会、民族、国家,人同此心,心同此意。孔丘一言蔽之:“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大国崛起”是政治、经济、教育、人文、科技、军事和价值观等多方面成就的综合体现,也与外部历史时机和环境条件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本国的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正在崛起,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30年来,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领先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9.8%。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最为困难”的09年,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企业利润由降转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通缩阴影逐渐消退,8.7%的GDP增速尤为引人注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快速发展势头还将继续。预计在2010年底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到2050年,中国经济将远超美国(见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里的崛起并不仅仅是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果,更重要的是政治影响力,是能够对现存国际体系产生影响的一个过程,人们对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仅仅归结为奇迹,而不用崛起,就因为他们的成就仅仅局限于经济上所产生的震荡。中国日益表现出的政治的经济的影响力表明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地位。大国不一定是强国,但强国一定是大国。因为领土广阔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伴随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持续高速发展,如果不带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崛起成为牵动世界命脉的重大议题。与此同时,从“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到“中国机遇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些认识的变化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待中国崛起的一种策略上的调整,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发展战略的互动结果。汉斯·摩根索指出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同时肯尼迪·沃尔兹认为国家由于处于自助体系之中,因此必须运用他的全部的综合实力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国家的经济军事以及其他能力不能被分割开来加以衡量,他们的国际地位取决于人口、领土、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及能力的总体得分。由于国际政治是各国政治力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综合,因此一国尤其是大国力量的变化,无疑会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利益和安全来运作的。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崛起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与国家战略做出的回应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明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解释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的政治的作用及其演变的规律,充分认识到国家崛起本身是一个相对的复杂的漫长的过程,吸取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和平崛起目标的早日实现。中国崩溃论产生的原因及中国回应源自于美国《时代》周刊刊的一篇文章:《中国经济的最后支柱不再坚挺》。文章中写到,“那种认为中国GDP还将继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中国已经开始经济衰退,而且也许将比美国经济还要恶化。”文章的结尾,更是给出了一个“中国崩溃论”式的结论:“中国难以有经济核心以继续其‘奇迹’。中国只是一个身陷囹圄的大国。”的确,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根据统计,2008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仅4.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1.8%;与此同时,2008年11月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5.4%的数字,也让市场哀鸿一片。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我国工业增加值都保持在14%或15%,也就是说减幅高达2/3;而三大外贸指标: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更是跌到负值。2008年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是-9%,而2007年11月时,这个数字是23.9%。由于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全球经济急转直下,因此中国能否实现8%的高速增长,质疑声不绝于耳。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央将扩大内需作为主要着力点,2008年11月,出台了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各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到分步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从购房优惠到家电下乡,这些超常规手段扭转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逐步下滑的运行轨迹。及时有效的宏观政策发挥作用。09年中国实现了8.7%经济增长,完成了保八的目标。2009年10月23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年来,中国刺激方案硕果累累》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表现出色,这些措施十分有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经济提振起来,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赢得了高分”。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度人物揭晓,“中国工人”作为今年榜单上唯一群体入选。这个年初曾抛出“中国崩溃论”的媒体在年末却这样评价道:“中国有这么一个词:‘保8’,意思是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政府认为这对确保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尽管一年前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梦想,但是中国做到了,并且中国在今年仍旧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国。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数以百万计背井离乡的中国工人。”中国经济从来没有像2009年这样聚焦着世界的目光。作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引擎,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保持8%的增长速度不仅关系着中国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全球经济以什么样的速度迈入复苏的轨迹。所以欧美的主流媒体在2009年才会不吝篇幅,对中国经济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点报道。2009年是中国经济奋力走出“最困难时候”的一年,也是宏观调控经受最严峻考验的一年。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2009年,中国经济辉煌依然,打破了中国崩溃论的无力论断,是中国经济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说明中国有能力维持稳定的快速的发展。于此中国积累了经济发展尤其是应对危机时的中国式理论与经验,期待未来稳健发展。要做到一方面对外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对外要求我们的正当权益,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基本战略框架;另一方面,对内省视,我们尤需清醒认识国内经济的种种难题。中国经济发展的困难依然很多,经济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居民收入失衡,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失衡,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可谓千头万绪。只有这样期望中国经济才能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长久、更健康,中国崛起的征途才又坚强的后盾。中国威胁论简析“中国威胁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日本等国舆论带头热炒,一直炒到本世纪。直到最近,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07年度《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仍在别有用心地夸大中国军力和军费开支,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在此一论调影响下,一些西方国家一方面出台种种“遏制”中国的举措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近日汇总报道了美国发表的一份有关我国的报告,称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美国的两倍,成长为超级大国。报告呼吁美国要尽快做好应对我国力量(包括军事力量)的准备。这份看似“力捧”我们中国的言论其实在其背后深藏祸心,其真正的目的是要让美国继续保持他们在军事上的领先地位,保证他们能够继续称霸全球的野心!虽然危言耸听地称“中国将成为超级大国”,但却又在军事方面依然承认美国的绝对领先位置。报告认为由于美国迄今为止投入了13倍于中国的军事费用,拥有在宇航等领域对中国保持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军事技术优势,另外美国在日本、韩国和关岛等亚太地区保持了军事基地,因此美国将继续保持在军事方面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但报告又“警告”说中国有可能会威胁美国的军事霸主的位置。从地区意义上讲,“中国威胁论”滥觞于东亚有其必然性。由于中国一个世纪的衰弱和混乱,以及期间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奠定了今日亚洲格局的基础。今日中国的强大自然引起疑虑、猜测和期待。国际社会关注的是,一个更加强大和自信的中国如何对待邻国,其邻国对中国在东亚影响的增强做出何种反应。关于中国崛起对东亚安全秩序的影响不乏悲观认识,中国威胁论便在世界上叫嚣起来。以中日关系来看,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处于战争状态,日本的侵华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及近现代中国落后的发展状况,因此中日两国关系始终处于冷暖交织的形势下。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现在一直在谋求政治上的大国地位,但是,日本的特殊地缘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即使经济上可行,政治和军事上也不可行。由于中国的日益强大,且两国缺乏互信,加上领土争端、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台湾问题、民族主义情绪、国内政治等诸多因素,因此在日本看来同处于东亚的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它的最大的威胁。我们不能排除中日两国成为敌对国的可能性,两国的敌对关系将导致东亚分裂。但在近期内,中日两国的竞争演变成敌对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从长远来说,中日两国合作主导东亚并非不可能,毕竟两国的经济高度依存,和平符合两国的经济利益。同时,一个强大但非霸权的中国仍需东亚国家的支持,更强大、更自信的中国也更愿意跟日本合作,共同推动东亚一体化。而经过多年痛苦的心理调整,日本也会逐渐面对现实,准备接受崛起的中国,寻求合作,而此时的日本会逐步摆脱美国的束缚,积极寻求自我独立发展之道路。鉴于中日之间历史宿怨、现实冲突和未来竞争的判断,日本在经济上加强与中国合作、在安全和战略上制衡中国的目标短期内不会改变。当然,随着东亚合作进程的加速进行,中日问题走向缓和、稳定和逐步解决是可能的,也符合东亚所有国家的利益。中国积极参与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东亚进入全面接触的时代,使东亚政治政治经济文化取得显著发展。中国应尽可能维持与地区内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以防止一个针对自己、且得到其他大国支持的遏制联盟形成。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说明这样一种观点,即经济的相互依赖能创造共同利益、有利于防止冲突,最好的战略就是通过成为地区内国家的市场和投资、技术提供者,使中国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东亚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一个紧密型的环中国经济带正在形成。与之并行的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地区震动表明,中国有必要以东亚地区发展为核心,大力促进东亚一体化,创立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经济开放的地区性国际制度,为其他国家搭中国发展之便车提供机会。中国机遇论随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中国威胁论”一直像幽灵一样,一路相伴而行。与此同时,“中国机遇论”也在稳步上升,特别是一些美国主流媒体,开始增加对中国的客观报道,展开了“中国机遇论”和“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讨论。,“中国威胁论”终究仍是一种误读,西方观察家们对中国反复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承诺将信将疑;并且,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奉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自由贸易、平等竞争、国际合作来赢得市场和获取资源,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对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