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维西县猩红热暴发疫情调查[摘要]目的描述云南维西县2004-04发生的1起猩红热暴发疫情的调查情况,为今后及时有效地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对云南维西县维2004-04/05发生的1起猩红热暴发疫情处置工作情况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暴发疫情发生于2004-04-22/05-29,共持续了38d。波及学生238人,学生累计发病97例、无死亡,罹患率为40.76%。通过多部门协作,处置措施得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流行局限于维登乡中心完小,未波及该乡其他学校和村寨。结论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本起暴发疫情得到有效处置的根本保障,采取措施得当是本起暴发疫情控制在较小范围的关键。云南维西县2004-04发生的1起猩红热暴发疫情,维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处置。现将调查处置工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4-04-22/05-29云南维西县维登乡猩红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调查报告。2结果2.1疫情经过2.1.1首发病例情况维西县维登乡中心卫生院2004-04-22接诊1名10岁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38.5℃)、咽峡炎、全身散在性皮疹,初诊为疑似猩红热。该病例系1名四川籍打工人员之子(散居儿童),于当月26日离开暂住地维登村小庄社。2.1.2疫情经过自首发病例(4月22日发病)出现后,5月3日维登中心完小1名五年级学生(小庄社)出现与首发病例类似症状,卫生院以疑似风疹、疑似猩红热进行治疗处理;5月7日该班又出现2例类似病例,家长怀疑为麻疹用土办法在家治疗而未就诊;5月15日就诊新病例8例,该卫生院在院内进行了通报;至5月17日有类似症状就诊累计达42人次,该卫生院组织讨论后以出疹性疾病(疑似猩红热、疑似风疹、疑似麻疹)进行疫情报告。2.2流行特征2.2.1流行强度暴发疫情于2004-04-22/05-29,共持续了38d。波及学生238人,学生累计发病97例、无死亡,罹患率为40.76%。2.2.2地区分布此次流行局限于维登乡中心完小,未波及该乡其他学校和村寨。此期间仅维登乡中学报告了3例疑似病例,经医院会诊后排除。2.2.3时间分布维登乡中心完小猩红热暴发疫情首例发病为2004-05-03,末例发病为2004-05-29日,累计发病97例,流行持续27d。发病主要集中在5月17~24日,占学生发病总病例数的81.44%(79/97)。97例病例发病时间见图1,其分布为:5月3日1例(1.03%)、5月4~10日2例(2.06%)、5月11~17日25例(25.77%)、5月18~24日54例(55.67%)、5月25~29日15例(15.46%)54例(55.67%)、5月25~31日15例(15.46%)、6月1~10日无新发病例(图1),其季节性与迪庆州学校传染病流行特征一致[1-2]。图12004年维西县维登乡中心完小猩红热暴发疫情发病图2.2.4人群分布维登乡中心完小学生发病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年龄为14岁。其中,6岁2例(2.06%)、7岁4例(4.12%)、8岁12例(12.37%)、9岁8例(8.25%)、10岁9例(9.28%)、11岁24例(24.74%)、12岁14例(14.43%)、13岁20例(20.62%)、14岁4例(4.12%),学前班学生无发病。2.2.5临床特征97例病例均有发热、咽痛、皮疹的临床表现,典型病例有“杨莓舌”;出疹从颈部开始、压之色褪;对青霉素治疗效果明显[2][3],出现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症。2.3疫情处置采取的主要措施2.3.1成立疫情处置工作组2004-05-17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召开了有卫生院领导、学校领导和疾控专业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成立了疫情处置工作组。疾控部门主要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和消毒工作指导;卫生院主要负责病人治疗和预防性服药指导;学校主要负责消毒和预防性服药工作。疫情处置工作组每日进行信息汇总,并对信息的互通和通报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2.3.2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疾控流行病学调查组在开展调查工作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因疫情而有恐惧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2.3.3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当地政府给予中心完小学生星期六和星期日的生活补助费,全校学生就地隔离,并取消“六一”儿童节等一切集体活动。发病学生由卫生院医护人员进校开展治疗工作。2.3.4开展预防性消毒维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了消杀药品,维登乡中心完小用消毒灵每日2次对治疗区、教室、生活区等进行消毒,维登乡中学也开展了预防性消毒工作。2.3.5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工作要求全乡各行政村村医和农家卫生员密切观察辖区内是否有发热伴皮疹的患者,若发现应及时上报卫生院。2.3.6对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根据中医辨证在维登乡中心完小和中学用大锅药进行预防,并给予密切接触者服用阿莫西林。3讨论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对社会和公众所造成的危害。在本起暴发疫情处置中有可借鉴的经验,同时反映出事件报告和处置中的一些问题或不足,可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3.1基层卫生人员对发热、出疹可能是传染病的敏感性不足,是本起暴发疫情最根本的原因自首发病例至疫情报告相距26d,其间曾有多例症状相似的病例就诊,并初诊为疑似猩红热或疑似风疹,由于缺乏必要的敏感性或其他原因,疫情没有及时上报处置而导致暴发。3.2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本起暴发疫情得到有效处置的根本保障当地政府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疫情处置工作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与协作要求,并给予经费支持,保障了本起暴发疫情处置工作有效地开展。3.3采取措施得当是本起暴发疫情控制在较小范围的关键本起暴发疫情处置采取了以患者隔离治疗、预防性服药、预防性消毒、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取消一切集体活动等临床与流行病学措施。全校学生在学校隔离,防止了病人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回村,使治疗或相关工作有序进行,在控制疫情扩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4本起暴发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卫生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当1天就诊新病例8例,该卫生院在院内进行了通报,但仍未进行疫情报告,当情况失去控制时才进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卫生院相关人员缺乏法制观念。3.5本起疫情迟报可能存在传染病控制指标要求理解方面的问题传染病属自然科学范畴,其关键应看采取了什么措施及是否有效。本起暴发疫情就诊病例累计多达42人次,在情况失去控制时才报告疫情,可能对传染病控制指标要求理解有偏差,并存在疫情可控制时而不报告疫情的嫌疑情况。3.6本起暴发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卫生人员缺乏传染病诊断技能在已有多例类似症状病例就诊,并经该卫生院讨论后报出的疫情,仍以可能是疑似猩红热、疑似风疹或疑似麻疹报告,说明了基层卫生人员缺乏传染病诊断的相关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