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教学设计作者:邵红(高中地理甘兰州地理一班)教学目的: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历史及地区分布;2、理解喀斯特作用的概念、基本条件、影响因素;3、掌握溶洞和地下河的成因及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喀斯特地形2、难点:喀斯特地形的演化过程三、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喀斯特地貌简介1、喀斯特的起源: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石灰岩层。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在具有溶蚀力的水经过长时间的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2、可溶性岩石的分布二、喀斯特作用的概念(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2、岩石的透水性3、水的溶蚀性三、师生合作探究解疑(1).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解决。(2).师生合作探究,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肯定、否定、修改、补充等处理。同时老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据教材相关图片,能说出喀斯特地貌的范围、喀斯特地貌产生的背景,要求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示意图说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指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原因。四、知识拓展拓展:在水库选址、储油气构造、桥梁建设以及医疗上的利弊影响,的克服与运用这一奇特的地质景观。旅游业的发展。迁移讨论:甘肃有没有形成喀斯特地貌区的条件?是怎么形成的?在甘肃主要分布的地方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如果不能形成,原因是什么?缺乏哪些形成条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师生合作探究。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学生总结情况进行点评、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回归到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自己检查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小结: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范围: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边境。地质条件: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地形条件:以高原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地壳运动活跃;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满足了岩溶条件,气温年较差小,岩石风化侵蚀明显;水文条件:河流径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含沙量小,冬季没有结冰期。土壤条件:土层较薄,肥力相对较低,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但附着困难;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加剧,岩石更易受外力侵蚀六、课堂练习学生适量练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七﹑课后作业相关的配套练习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