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研究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资源类别:区外转载作者:发布时间:3/5/20084:35:05PM点击:1319来自:教科中心[理论研究部]一、研究背景:当今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教育出现了过分强调竞争意识的倾向,儿童的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由于自己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迫切期望独立生活,而且不断产生各种强烈的社会性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自己的愿望、行为的合理性,往往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样就使个体需要和现实状况经常处于矛盾之中。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一转变使得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发生了强烈的撞击和冲突。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好是坏,不分先后,都直接或间接地传播,初中学生也在这个大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从全球化的战略视野考虑学生综合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最深刻的改革。正值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之际,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了使初中生能树立学习的远大目标,发挥他们的潜能,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地学习,我们确定了以《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为课题开展校本研究,让新课改的理念深入到全体师生心中。我们的研究方案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教授们的认可和肯定,并被确立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目前世界上冠以“合作”字首的教学改革可谓量大类多、异彩纷呈。仅美国现在流行的合作学习的策略就不下百种,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类似这样的改革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十分盛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斯莱文博士将这种现象称为“教育中的合作革命”,是一种“合作热”。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合作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全国教育界众多有识之士的青睐。二、课题界定:斯莱文(RobertSlavin)定义合作学习为:所有共同学习方法都包含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戴维森(Davisen,N.)定义合作学习七要点是: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约翰逊兄弟(W•Johnson&T•Johnson)的著述中,把合作学习称为共同学习(LearningTogether),并提出共同学习的五要素:正相互依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个人责任感;面对面交互活动(face—to—faceinteraction);教授合作技巧(collaborativeskills);检查小组交互活动。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或团体内一种任务定向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其实质是集众人之力,解决个体困难,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借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家校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是初中学生合作学习问题。即从课堂教学效果入手,对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成长过程中所实施的合作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突破以往合作学习仅限于某一学科、某一侧面研究的现状,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合作学习体系,促使初中学生在个性心理、学习成绩、合作意识及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本课题涉及的初中生合作学习场域侧重于课堂教学中的求知的学习,同时也自然渗透到广义的生活、做人的学习。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国务院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等文件中指示我们: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1)布鲁姆在《如何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周南熙译外国教育1982(2)]中明确表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逐渐缩小学生业已存在的差异,他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相近,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条件都趋于极大地改善,达到某种理想境界的情况下,学校中的个别差异就应接近消失,这就使学生都能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2)19世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德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借助于19世纪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结果,从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视角探讨了个体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而形成心灵和自我,并对社会化产生主动影响的双向过程。米德认为我们是在与他人交往关系中获得意义的,有意学习过程必然是与他人互动的过程,这一原则与杜威的经验学习(从做中学)相似。(3)美国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斯莱文曾经把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概括为六种观点:①动机的观点;②社会凝聚力的观点;③发展的观点;④认知精制的观点;⑤练习的观点;⑥课堂组织的观点。(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智力的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大的聪明。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非象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也并非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智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出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此,加德纳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5)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即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以发现为主导的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的辩证统一,以建构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与建构的辩证统一以及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同时还应注意明确知识与默认知识的联系。四、研究目标:1.近期目标:营造民主和谐、充满激励、轻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探寻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的合理性;达成教学系统中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形成和谐恰当的初中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让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创设有效的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探索建立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体系。2.终极目标:使学生获得自立的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希望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直气壮地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师生获得愉悦和幸福。五、主要研究过程:1.指导思想: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运用合作学习理论,探索出有利于师生全员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境,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出合作学习评价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共同探索、共享成功的品质。2.研究内容(1)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与策略的研究(2)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3)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的研究(4)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与体系的研究3.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为指导,运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科学方法,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分析考察课题研究的运动过程,使研究系统发挥最优功能。本课题遵循了:面向全体原则、教育均等原则、教育充分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原则、能力平衡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教育发展性原则。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采用了一系列适合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如:运用文献资料法,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运用调查法了解师生关系的和谐性;运用盖夫勒APSC自尊量表、艾森克EPQ个性量表和明苏尼达MMPI量表测量学生心理特质;运用统计法、表列法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成绩等。更多方面采用经验总结法,加强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此外,还运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搜集信息,获得观察材料,提高观察的效率。4.研究过程概述:(1)准备培训阶段(2002年3月—2002年9月):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组;查阅国内外有关教改信息,调整总课题研究思路;设计并制定总课题的研究方案;确立一、二级子课题组,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教师前期培训工作。课题研究成员学习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通过教研活动、讲座、座谈会,探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得与失,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营造了浓郁的合作学习研究氛围。尤其是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以及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本课题的研究中,他们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我们举行了“合作性学习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有效的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为教师角色转变做好了思想准备。(2)研究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6年12月):针对“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等四大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行动研究。按照总课题组审批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写出阶段性小结和子课题实验报告;课题组听取合作学习实验课80多节,并定期组织研究报告会、座谈会,共计33次;进行心理测量及学习成绩统计,开展与课题有关的各种活动,调查搜集反映研究过程的材料;组织一年一度的教学比武、论文评选;印发课题研究年度通报,交流研究经验,探讨解决实际困难的方法;举办合作学习作品展览;请常德市教科所理论研究室刘忠义主任跟踪指导研究的全过程,请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传邃教授及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常思亮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刘春花副教授等专家对课题进行分析、指导,帮助改进研究工作;教科室搞好研究追踪,搜集整理研究档案。①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初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我们在实验班内尝试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秧田型”空间形态,代之以“马蹄型”,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规则,编排合作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达到全体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从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中优势兼顾,求其均衡,并力图整合所有教育资源的全员合作。课题组举行了“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德育工作及班级管理研讨会”。根据初中教育的特点,我们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的研究场域由校内延展到了校外,建立了社会教育联系网络:由“关工委——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学生”五级代表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经常沟通机制,并实现了经常性联系。通过对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学习组织策略的研究,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和育人目标。通过研究我们理解到:学校是开展合作学习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