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1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李斌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安徽发展进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省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5110.3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2632.8亿元,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63.4亿元,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6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12126.3亿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增长17.9%:城镇新增就业6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5%左右,除氮氧化物排放量外,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一)着力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持续扩大有效投入,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在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推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把帮扶实体经济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努力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难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增速居中部首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达65.5%,提高2.1个百分点。认真落实中央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建成一批大型商贸流通项目,举办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带动消费持续增长。努力克服外需放缓的不利影响,进出口总额313.4亿美元,增长29.1%,其中出口170.8亿美元,增长37.6%,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汽车出口量全国第一。强化金融支撑作用,新增本外币贷款2456.1亿元,贷款余额增长21.2%。直接融资754.9亿元,增长50.9%,新增上市公司11家,保险直投突破100亿元。及时出台16条稳定物价措施,保障供给,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全年涨幅为5.6%。(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完成企业技改投资2946.9亿元,增长41.8%。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发挥自主创新的驱动作用,巩固扩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成果,试验区获准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总数分别居中部首位和全国前列。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启动首批21项重大产业化项目,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一批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评价考核和政策支撑体系,出台加快发展的34条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监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大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0件。开展省政府质量奖活动。(三)着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三农工作取得新成绩。大力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成效显著,战胜6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粮食总产达627.1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深入推进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和蔬菜产业提升行动,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设施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营造林315万亩。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6个。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061.2亿元,增长50.2%。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5387个,总数达2.3万个。提高涉农补贴标准,发放各类补贴159.8亿元,增长9.2%。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开展长江干支流治理,完成42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3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解决3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成效明显,省级示范村、镇分别达1930个和202个,实施240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开展970个村庄整治试点,改造10万户农村危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年扶贫资金投入10.7亿元,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四)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提速。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2900多个大项目落户示范区。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滁州、铜陵、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全省国家级开发区达到12家。江北、江南集中区建设扎实推进。顺利实施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芜湖、马鞍山迈进跨江发展新时期。加快皖北振兴,皖北地区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皖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皖南和大别山区绿色发展,出台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20条扶持政策,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出台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城镇化率达4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工作稳步推进,3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14个县(市、区)突破20亿元,县域经济呈现竞相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间的联合重组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后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启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我省成功召开,省及全部省辖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形成,出台完善基层医改的30条政策措施,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扎实推进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工作,健全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启动省直管县体制试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村(居)达1.6万个,占总数的92%。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成功承办长三角交流合作系列活动,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机制,承接产业转移、交通、能源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度拓展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合作,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区域和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181.2亿元、增长56.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3亿美元、增长32.2%。落户我省的世界500强企业达57家,新增6家。加快“走出去”步伐,新批境外企业和机构47家。(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促进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大保险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达到67个。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其中33项民生工程投入468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元旦春节前,共筹措困难群众生活专项补助资金11.5亿元,惠及900多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2.9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944万平方米,实施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进高校提标和化债工作,高考录取率达76.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施4l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9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2‰。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83个、农家书屋6924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马鞍山市、65个村镇、110个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和单位称号,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继续加强,地震、气象、地质、测绘、防灾减灾工作健康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七)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全面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行政复议和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显。加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力度,调解仲裁案件办结率达94.7%。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全省信访形势平稳趋好。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整治。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恢复重建任务,积极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驻皖部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工作,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82件、政协委员提案850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制定、发布省政府规章7件,启动“六五”普法。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目标管理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健全网络问政机制,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认真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需求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土地等要素和环境约束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难度较大,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自身建设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效能建设、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坚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迈出了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新步伐。这是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