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讲堂建设为重要抓手夯实十八大后党的理论宣传和哲学社会科学阵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历史眼光看待基层讲堂建设重大意义——夯实“十八大”后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和理论宣传阵地基层大讲堂与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本期主题用党的理论武装、教育、动员群众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灵魂工程。新时期如何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基层干部群众之中?如何通过理论宣讲团结、动员、引领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内蒙古自治区从2009年开始,以“立足基层、面向大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为宗旨,在全区各个层面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地建设“基层大讲堂”,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政策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群众中的“入耳入心入脑”,极大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气神”。为了探讨、总结、推广基层大讲堂的经验和做法,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日前,光明日报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基层大讲堂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研讨会。来自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讲师团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永联村农民大讲堂、鄂温克自治旗巴彦托海镇艾里社区大讲堂、陈巴尔虎旗牧民流动大讲堂、满洲里市新世纪社区大讲堂。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委讲师团、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专家、学者就基层大讲堂的作用和地位、意义和影响进行了广泛研讨,本报总编辑何东平作了总结发言。本版今刊发研讨会发言择要,以飨读者。讲堂建设在基层宣传工作中体现特殊功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太平近年来,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积极推动基层宣传工作机制和方式创新。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为重点,以讲堂宣传阵地建设为载体,以理论政策服务和文化惠民为内容,全面整合基层宣传资源,大力加强基层宣传工作。逐步实现宣传工作由时段性宣讲向常态性宣讲转变,由单纯宣传教育向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理论政策宣讲向推动基层工作全面发展转变,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基层宣传工作变革上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区101个旗县(市区)全部建立了综合性讲堂、农牧民讲堂、市民讲堂和各类专题讲堂,基层单位、企业、学校也都积极推进讲堂建设,基本构建了分层次、相关联、广覆盖的讲堂体系,形成相互分工、各有侧重、联动配套的基层大宣讲、大宣传的新格局。在宣讲内容上,基层的同志把讲堂的任务和宣讲的内容概括为“天、地、人、和”,即把党的理论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宣讲工作的“天字第一号”任务;立足地区实际,真正解决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需求,提供对应的精神食粮;通过讲堂合力促进科学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在宣讲方式上,各地讲堂突出公众性、地域性、针对性、通俗性和互动性,从宣讲需求、宣讲载体、讲授形式、宣讲效果等各个环节入手,创新宣讲方式,设立了高层讲堂、名家讲堂、巡回讲堂、社区课堂、身边讲堂、媒体讲堂、网络讲堂等,创建理论宣讲工作的品牌载体,不断增强讲堂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在宣讲队伍建设上,通过统一选聘、分级组建,组建了一支能够对不同受众宣讲的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专兼职相结合的讲堂宣讲队伍,形成了领导讲任务、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典型讲经验、群众讲感受的宣讲态势。实践证明,讲堂建设在基层宣传工作中体现了特殊功能,发挥了巨大作用,讲堂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平台,成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成为服务群众的特殊手段,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支撑平台,成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我们的体会是,基层宣传工作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才能积极推进,基层宣传工作必须加强阵地建设才能落实到位,基层宣传工作必须实现深度融合才能见到实效,基层宣传工作必须形成共识合力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大讲堂应该在全国推广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这次研讨会之前,与会代表考察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的四处基层大讲堂。我们看到,基层大讲堂并不单单是一间教室,而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集中了非常多的内容。比如,讲堂周围的走廊、房间就很重要,其中陈列的东西,也都是讲堂的组成部分,是讲堂的延伸。除了讲课,基层大讲堂还发挥着组织、服务、协调、引领群众的立体化功能。实践证明,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大讲堂建设是扎实有效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作用发挥上都有所创新。一是在形式上实现了“六个转变”。具体而言,就是理论宣讲工作由“下基层”向“驻基层”转变,由宣讲员“个人宣讲”向“团队宣讲”转变,由“我讲你听”向“按需所讲”转变,由“要我听”向“我要听”转变,由“讲授为主”向“综合指导服务为主”转变,由“时段性宣讲”向“常态化宣讲”转变。二是在作用发挥上实现了“四解四共”。基层大讲堂已经成为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缚、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特色阵地,形成了思想道德共教、经济发展共促、文明风尚共倡、文化知识共享的良好局面。当今世界,西强我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力不可小视。表面看来,在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公众标榜“自由”。实际上,遇到核心价值的问题,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时侯,他们是高度一致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美军出征,有时神职人员跟着走;美国的军校里也有教堂。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也提醒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团结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党和群众的关系史,思考了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中国共产党怎样将自己的思想、理念、方针、政策传递到全国人民中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除利用传统的新闻媒体、行政管理等手段外,还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形式,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送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建设基层大讲堂,是一项成功创新实践,应该在全国推广。基层大讲堂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气神”,是全国宣传文化领域的一个著名品牌、一个重大典型。下一步,希望基层大讲堂能在“讲什么”和“怎么讲”等方面探索出更多的成功经验。基层大讲堂具有战略意义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林培雄把科学理论、先进文化、科技知识、文明素养源源不断注入“末梢神经细胞”,对一个人来讲是强身壮体,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大厦来说是强基固本。把科学理论和知识让千千万万群众所掌握,在基层中扎根,在实践中运用,对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凝聚力量、密切党群关系,以及推进基层执政建设都有战略意义。所以,我认为,仅仅把基层大讲堂建设看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的一个创新手段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来认识。一要从凝聚思想共识、打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二要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和执政基础的战略层面来看待;三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占领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高地的层面来对待;四要从执政为民、谋求人民福祉、保持和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来推进。我们以往都注重精英阶层的理论武装,随着形势发展,这一阶层的武装要继续坚持,但是我们也特别需要把理论送到基层,更加关注民生。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实现各级党组织坚持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把大讲堂作为利党、利国、利民的大平台,作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大舞台,在党心与民心、理论与群众、理论指导和实际工作之间架起桥梁,充分彰显科学理论武装的优势和魅力。基层大讲堂建设是个阳光工程,体现了三个重要把握:一是对基层理论文化建设特点规律的把握;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态特色的把握;三是对群众所听所见所用的把握,是充满创造性、挑战性的劳动。可以说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是我们全党理论大众化的一个缩影、一个写照,也标志着我们党用创新理论武装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基层大讲堂的建设优势很大、空间很大、潜力也很大。我们应进一步扩大宣讲的声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冯秋婷内蒙古基层大讲堂不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而且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它做到了三个实现,发挥了四个作用。所谓三个实现:一是实现了组织化学习。首先是在活动中组织的领导作用非常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尤其是党委宣传部,及时发现基层创新经验,并加以总结,运用于全区,成为全区工作的大事来抓。讲师团由过去的以讲为主,转化为以组织、协调、服务为主。其次是建立了很好的组织机制,突出体现在合力共建上。宣传部、组织部、财政厅等20家单位联合,形成“党委领导、宣传部主抓、各部门配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格局,让组织化学习有了组织机制的保障。二是实现了全员学习。基层大讲堂让所有的社会单位、所有干部和老百姓都纳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并且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实现了差异性学习。基层大讲堂理论武装是主导,另外还有形势政策、道德文明、法律法规、科学技能、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婚姻家庭等方面丰富的内容。大讲堂用老百姓感兴趣的东西来落实理论武装,根据群众的需求来进行理论武装,既强调计划性、系统性,又强调及时性、针对性、多样性。所谓发挥了四个作用:一是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大讲堂聚集群众,引导群众,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二是转变思想观念的作用。基层大讲堂体现的“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工程、理论的内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影响着党员、群众的思想,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三是基层大讲堂立足基层、面向大众,密切了党群关系。四是促进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基层大讲堂把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宣讲,有效地解决了大量社会问题与矛盾,促进了内蒙古的和谐与进步。可以说,内蒙古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科学发展与基层大讲堂的建设密不可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内蒙古基层大讲堂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是党的理论普及、宣传思想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讲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意志品格、智慧谋略、精神动力、艺术感染等等,其实都是文化软实力的要素。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把这些都涵盖了,很不容易。一个民族素质的全方面提高,关键在于落实在基层上。在我看来,基层大讲堂的主要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合力打造大讲堂的格局。大讲堂“九有标准”中要求有固定名称、有固定阵地、有组织领导、有师资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授课计划、有档案资料、有活动信息、有检查考核,把看似很虚的大讲堂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宣讲工程,使大讲堂有了很规范的机制体制保障,使文化软实力有了一个很硬的规章制度。二是师资专兼结合,各扬所长,能够适合打造各类群体需求的宣讲队伍。包括各个系统、各大部门、各行各业,甚至包括基层群众自己都可以成为宣讲者。政策有人解读、理论有人剖析、法律有人普及、体会有人畅谈,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把过去我讲什么你就得听什么,变成你想听什么就能讲什么”,针对性强、效果好。三是群众唱主角,让群众登台亮相,做到主客换位、讲听互动。过去不管想听不想听都得听,现在老百姓登台后,他们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都讲清楚了,这样就能让专家学者们了解老百姓的心声,这样就需要宣讲员先当学生后当老师。让老百姓登台充当主角,就能讲到群众的心坎儿里去。这样讲,老百姓就愿意听,听得进。这就是喜闻乐见。内蒙古大讲堂的经验有很多,它让我认识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关键在于能不能够抓好基层教育。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动员广、组织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够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的宣讲必然会有效果。所以,对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可以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它是凝聚人心的大熔炉。大讲堂要坚持三个“善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内蒙古自治区把广大的理论宣传工作者都发动起来,发展成为大讲堂,成为一个全社会、全民性的活动,效果非常好,这是一个质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