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与结构互动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研究评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视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以行动与结构互动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研究——评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视野刘少杰原文出处:《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本文作者:男,1953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30012提要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从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互动基础上,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体为了从嵌入性资源获取回报而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投资,揭示了社会资本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展开形式、矛盾运动和变化机制,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假设与理论命题,开拓了广阔的理论视野,不仅吸收了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资本理论的成果,而且克服了关系论、功能论和集体论等方法论的局限,使社会资本研究进入了新的理论境界,对于在中国开展社会资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林南社会资本理性选择个体行动社会结构20多年来,社会资本研究取得了迅速进展,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提出了丰富的理论观点,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社会资本研究由此而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局面。林南(LinNan)在社会资本研究中独树一帜,他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了强调差异、变化和建构,把社会资本放到微观、中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进行系统论述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资本理论。一、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林南认为,研究社会资本是为人类科学地认识自身作出的努力,不同时代和从不同立场对资本问题开展的研究是人类对社会资本认识的不同环节,后来的研究只有在重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累计性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才能推进学术前进,并且坚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从这种建立科学知识的原则出发,林南认真考察了西方学术界对资本研究的发展历程。在林南看来,要想建立一个清晰而科学的社会资本概念,必须首先明确资本概念的确切含义。林南十分重视马克思对资本问题的研究,在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林精品文档南指出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包含5点重要内涵:(1)资本同商品生产与交换联系密切;(2)资本不仅仅是商品或价值,它还包括投资过程;(3)作为投资过程的一个结果,任何形式的资本都是增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或利润;(4)从本质涵义上看,资本是一个社会的观念;(5)资本是资本家从商品生产与流通中获取的,体现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注1)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对林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资本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资源;其二,资本是可以带来回报的投资过程。正是接受了马克思的影响,林南把资本定义为“资本是为了获取回报而在市场中的资源投资”。(注2)可以说,对资本的这种界定是林南形成独具特点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一。但是,林南对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不是全盘肯定的,他认为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阶级资本”(classcapital),而他在界定自己的资本概念时却剔除了资本的阶级属性,这说明林南不赞成从阶级关系的视角讨论资本问题。林南主张从个体的目的行动出发研究社会资本,这首先表现在他对“人力资本”(humancapital)理论的讨论中。关于人力资本的深入研究和系统阐述是由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和贝克(GaryS.Becker)等经济学家作出的。人力资本理论重点论述的是劳动者如何通过接受教育和技术训练而掌握知识与技能,进而具备获取更多利益回报的能力,并且利用获取的回报或利润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林南认为,人力资本理论是对马克思的阶级资本理论的超越,是一种“新资本理论”(neo-capitaltheory)。(注3)林南概括了人力资本理论同马克思阶级资本理论的主要区别:(注4)首先,马克思的阶级资本理论以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核心,而人力资本理论则以劳动者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社会地位为核心。进一步的结论是,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是关于“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的理论,而人力资本理论则认为资本是植根于劳动者自身的,因此它是一种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更进一步的推论是,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关注的是物,表现为资本作为物力资源的客观性;而人力资本理论关注的则是人,表现为资本附着于人身上,作为人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的主观性。其次,在马克思那里,劳动者仅仅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而在人力资本理论中,劳动者是投资者,他们可以借助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获取增值回报。因此,劳动者不再仅仅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具有了同资本家一样的获取回报的能力和期望。他们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不再是单纯对立的关系,可以为了对投资回报的共同追求而消解马克思所言的阶级对立关系。所以,在人力资本的论述中,资产阶级同劳动者之间的对立被淡化了。再次,在马克思那里,劳动者不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活动都是一种商品,也就是说人的能力和人的活动都被物化了;在人力资本理论中则恰恰相反,劳动者被看做是有目的、有选择能力的行动者。劳动者的目的性和选择行为受利益机制刺激,精品文档他们因为意识到知识和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并且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主动地追求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主动地以知识与技能为资本去开展投资活动。最后,阶级资本理论同商品生产与交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人力资本理论则把资本的获得与投资同教育联系起来。在林南看来,这种变化是资本研究从生产与交换的宏观过程向劳动者自身能力的微观过程转向,这种转向是人力资本向阶级资本理论的两个重要挑战之一;另一个重要挑战是认为劳动者可以凭自己的人力资本而变成资本家,而这两个重要挑战都同重视教育在资本形成中的作用直接相关。在阶级资本理论中,教育是资本家控制劳动者和生产过程的工具;而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成为劳动者实现自己意志和利益的工具。可见,林南认为人力资本理论改变了对资本存在的社会基础的认识,他指出:“我之所以把人力资本理论称为新资本理论,是因为它对生产与消费市场中的社会关系作了与阶级资本理论假定的基本结构根本不同的解释。”(注5)在林南认可的新资本理论中,还有一种保持了马克思阶级分析立场的资本理论——布迪厄(P.Bourdieu)的文化资本(culturalcapital)理论。布迪厄讨论的文化资本,是统治阶级通过教育向社会灌输的价值规范和象征意义,是体现了社会统治集团的意志和价值追求的系统,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社会成员进行的一种投资活动,其资本回报是权力地位的稳定。虽然文化资本的实现途径也是教育,并且灌输的对象也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成员,但是因为它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反映了统治阶级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它的内容虽然同人力资本有相似之处,但是,布迪厄关于文化资本的分析原则却是同阶级资本理论一致的,都是一种阶级分析的视角。文化资本理论也是社会资本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这不仅因为在布迪厄那里文化资本同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都是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三者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文化资本的这种解释也影响到林南、科尔曼(J.S.Coleman)和普特南(R.D.Putnam)等人对社会资本的界定。他们都承认价值、规范和意义是社会资本的构成内容,就此而言,他们的社会资本理论都接受了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直接影响。暂且不论关于社会资本概念界定的分歧,在一般意义上,林南关于社会资本的这个定义表达了他同科尔曼、普特南和布迪厄等人的共识:“社会资本是嵌入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注6)联系林南等人的其它论述,这个定义表示出了三个基本含义:其一,社会资本植根于社会网或社会关系之中,不能离开社会关系谈论社会资本;其二,社会资本是一种可以增值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包含货币、财产等物质资本,而且也包含声望、信任、规范等文化资本以及蕴含在个人身体之中的知识与技术等人力资本;其三,社会资本不仅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而且也是人们为了获取各种效益的投资活动。精品文档林南关于社会资本的这种界定,是在考察、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以来的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他汲取了这些资本理论中他认为合理的因素。应当肯定,林南在资本理论的演化史中总结和概括的社会资本理论具有真实的根据。事实上,阶级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过是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的共同本质是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马克思、舒尔茨、贝克、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不过是从不同层面或不同角度看到了可以带来回报的不同形式的资本,这些资本在投资过程中的作用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逐渐突显出来的。概而言之,阶级资本理论对应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应于新技术革命时期,而社会资本理论则对应于后工业社会充分发展时期。在对不同形态的资本理论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布迪厄、科尔曼、普特南和林南等人建立的社会资本理论,不仅有其对资本问题认识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逻辑根据,而且也有其资本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发展或展开的现实基础。尤其应当看到,社会资本理论是在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资本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承续了200年来经济学和社会学对资本问题的丰富思考。二、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尽管对社会资本问题的研究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例如把社会资本看做是嵌入社会关系之中的资源,社会资本是取得回报的投资等等,但是,也正是在这些共识中包含着走向分歧的内在根据。在对社会资本的共识中,已经展开了一些重要的矛盾关系:关系与资源、集体与个体、结构与行动等等矛盾。是从关系、集体和结构出发来认识社会资本,还是从资源、个体和行动出发来认识社会资本?或者是从这些矛盾关系的互动统一中来认识社会资本?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成为社会资本研究深入展开的前提。科尔曼从关系出发开展社会资本研究,他对社会资本作了这样的解释:“社会资本的形成,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有利于行动的方式而改变。物质资本是有形的,可见的物质是其存在形式;人力资本肉眼看不见,它存在于个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中;社会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它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注7)可见,科尔曼是根据同物质资本(马克思的阶级资本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区别来界定社会资本的。应当说,科尔曼的界定有其合理性,因为要把握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应当在同类事物的联系中来揭示它的本质属性,所以科尔曼的做法是合乎逻辑的。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认识还表现为一种功能主义的理解,他指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和其它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精品文档了人们是否可以实现某些既定目标。”(注8)科尔曼以一些实例来论证只有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获得了某种支持、利益和作用,社会资本对于行动者来说才真正地发生了。(注9)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可以看做是科尔曼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的进一步展开。在其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独自打保龄球》中,普特南论述了社会资本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普特南以实证研究为根据,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人参与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的兴趣呈下降趋势,美国的社会资本也随之趋向萎缩。(注10)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理解与科尔曼是一致的,他也认为社会资本只有在人们参与社会集体活动、从社会关系中获得利益和支持时才能发生。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解释也具有集体论的色彩。林南曾经指出:“布迪厄从他的阶级观点看问题,认为社会资本是主导阶级(如一个团体或网络)的成员为了维持和再造团体的团结和保持团体的控制地位而进行的对互相确认和认知的投资。团体的成员身份是建立在清晰的排外的界限(如出身、头衔、家族)上的。”(注11)团体论或集体论的特点是强调内部凝聚和对外联系的边界,这一点是布迪厄和科尔曼、普特南等人的共同观点。林南进一步指出:“团体的紧密性和内在的凝聚是有必要的。科尔曼当然并不假设存在这样一个社会阶级的景象,但是他也把网络的紧密性看做是社会资本的特殊优势,因为是紧密性维持并提高了普遍信任、规范、权威和制裁等。这些团结的力量保证了网络资源得以动员。”林南认为,从集体主义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