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北省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姓名:郑大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罗静20080501湖北省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作者:郑大为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董观志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2)重庆实现旅游产业化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文章讨论了目的地型旅游地发展模式与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了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是重庆旅游产业化战略的基本理念定位,阐述了重庆旅游产业功能布局采取东进西扩,南引北接战略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重庆旅游产业化的行动准则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和决策管理支持系统;行动哲学是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的方针;行动框架是以长江为主轴线,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量序尺度3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实施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方案.文章认为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运作关键是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运作平台是坚持战略主导、政府协调、企业担纲、资源共享方针的市场体制;运作重点是加强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4个体系的建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了动态的概念规划框架.2.期刊论文蔡生菊关于推进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构想-甘肃农业2010,(5)本文认为在区域一体化战略进程中,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应该立足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其他产业形成优势互补整体推进,使其在一定区域内更具有竞争力.对经济欠发迭的武威市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弱势地位,但就当前实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而言却有着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可能空间.3.学位论文叶林红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2004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和工业装备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理论,通过回顾国内外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出冰雪旅游产业的经济特征,并且在国内外对比中,找出我国与国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而对当前影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作具体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产业化发展的已有模式,结合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可以采取的模式,并就模式运行所涉及的市场体系、资源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选择等重要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在最后还通过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和证实本文的观点。4.期刊论文杜晓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黔东新的经济增长点-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8,(3)党的十七大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旅游产业是在新时代下对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一种创新发展,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黔东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挖掘文化旅游的宝藏,形成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成为当前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5.期刊论文李红运.何江川.杨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环境分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北部湾经济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较扎实,前景广阔,应把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与东南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制定鼓励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政策及民族体育产业社会支撑体系,可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制度、环境与条件的生成,真正走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使之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6.期刊论文刘莉柳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2)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加快柳州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合理配置相关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柳州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柳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探讨柳州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7.期刊论文田祖国.罗婉红湘西旅游产业与体育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02,21(5)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良好的共生性,共同构成可进行产业开发的自然、生态、体育和人文旅游资源.将其产业化发展并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是一项极具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从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着笔,分析其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以培育湘西新的产业门类,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经济,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繁荣.8.学位论文杨琼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2007民俗文化旅游凭借其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与青睐,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文化生态的破坏,民俗文化舞台化、庸俗化现象严重,产品开发缺乏创意,急功近利等,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民俗文化旅游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是指借助市场机制,有效配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规模化地生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或提供民俗文化旅游服务,其实质是将民俗文化与旅游市场经济相结合,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目前,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已取得初步的产业效应,基本呈现出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民俗节庆、民俗商品、民俗艺术表演、民俗服务及民俗文化旅游线路六种业态。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并列成为我国的三大主题旅游,许多民俗文化旅游地,由于发展旅游,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态环境也大为改善,而且,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得以抢救和发扬光大。但从规范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还刚起步,总体上还是一项相对弱质产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商品转化率较低,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为加快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需要深化民俗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优化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大环境;需要设计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增强产品的营销力度;需要建立产业基金,加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商品化建设;需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需要培育高素质民俗文化产业人才;需要重视知识产权,加强产权保护。9.期刊论文张菊梅新时期泾阳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陕西林业2004,(5)林业产业是林业建设的基石,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则是加快泾阳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产、加、销,林、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优化资产配置,引进龙头企业,科学开发利用,则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自泾阳县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都把林业产业化发展摆上了林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在全县发展以名、特、优干杂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大力兴办以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及人文景观开发利用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拉长林业产业链,增强林业的自我发展后劲,为泾阳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构筑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10.期刊论文李克成.钱碧红旅游纪念品开发思路和策略探析-科技信息2009,(35)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环节,在现今旅游业中占有相当的地位.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越发显现出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为了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分析当前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发思路和设计定位,推动旅游纪念品设计和产业化是必要和必须的.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80280dd5-fc48-4a12-84c3-9e0f00bd448e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