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件由互联网搜集经《中华培训学会》编辑整理。衷心感谢原创学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知识在分享中创造价值,智慧在传播中展现意义!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第一节价值观•某主管说:“35年前召募进来的员工,每个都很上进、认真、诚实,又肯苦干实干,不过这一代就不同了”。你同意吗?你觉得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和他的事业成就间是否有关?•一、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values):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状态更可取。•价值观体系:这些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体系的源泉:遗传(40%的工作价值观)、民族文化、父母行为、教师、朋友以及其他相似的环境因素。•二、价值观的特点1、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2、相对稳定。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3、可以改变。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4、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5、影响效应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三、价值观的分类:1、奥尔波特(Allport)及其助手的分类: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找真理。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审美型: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三种职业的人对价值观重要性的排序排序牧师采购代理商工业工程师1宗教经济理性2社会理性政治3唯美政治经济4政治宗教唯美5理性唯美宗教6经济社会社会2、罗克奇(MiltonRokeach)1973,价值观调查(RVS),将价值观分为“行为方式”与“终极状态”两大类: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valu-es)和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values);每一类由18项价值信念组成。•价值观具有层次性质和顺序,价值观作为“深层建构”和“信仰体系”与“行为选择”之间相互体现与依存。•“价值观调查”量表使得价值观可进一步操作化。终极价值观工具价值观舒适的生活;振奋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丽的世界;平等;家庭安全;自由;幸福;内在和谐;成熟的爱;国家的安全;快乐;救世;自尊;社会承认;真挚的友谊;睿智雄心勃勃;心胸开阔;能干;欢乐;清洁;勇敢;宽容;助人为乐;正直;赋予想象;独立;智慧;符合逻辑;博爱;顺从;礼貌;负责;自我控制的•3、格雷夫斯7个等级类型价值观•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曾对企业组织内各式人物做了大量调查,就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作风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出以下七个等级:1、反应型:这种人非常少见,实际等于婴儿。并不意识自己和周围的人类是作为人类而存在的。他们可是照着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2、部落型: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3、自我中心型: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力。4、坚持己见型: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5、玩弄权术型: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实,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6、社交中心型: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7、存在主义型: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对制度和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敢于直言。•管理学家迈尔斯等人在1974年就美国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对照研究。认为一般企业人员的价值观分布于第2-7级之间。管理人员过去大多属于第4-5级,现在渐被第6-7级的人取代。四、当前中国的价值观(一)当今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阶段进入劳动力的时间现在大概年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崇拜主义解放初期60-75忠诚、爱国、热情、服从、崇拜、勤劳刻苦、诚实、节省文化革命主义文革时期45-60猜疑、知识系统不够、批判、明哲保身、好斗、压抑文化精英主义80年代30-45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功、负责、健康物质主义90年代<30灵活、组织忠诚度减弱、享受、竞争、思考、好学、成就、独立(二)企业管理者职业价值观•在职业价值观十个内容上的价值取向依次为自主、进修、升迁、学以致用、环境、待遇、同事、福利、工作时间、休闲(刘广珠,2001)。•最注重自主性•最不注重的是工作时间的长短和休闲度假的有无•(三)企业经营价值观的比较比较方面最大利润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一般目标最大利润令人满意的利润水平和其他集团满意利润只是手段,只占第二位指导思想个人主义、竞争、野心勃勃个人主义与合作混合合作政府作用越少越好虽不好,但不可避免,有时必要企业的合作者看待职工是手段、只有经济需要是手段,也是目的本身就是目的领导方式专权方式开明专制、专制和民主混合民主、高度的参与式看待股东头等重要主要的,但也要考虑其他集团并不比其他集团更重要美国企业经营价值观经历了由利润最大化,到利润-价值最大化,再到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过程。测试:美丽公主之死•请考虑下面这个故事以便了解价值观成熟的不同水平。•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漂亮宫殿里里住着一位年轻美丽的公主。这位公主刚结婚不久,她的丈夫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王子。可是年轻的公主却不知足,每当她丈夫长途跋涉到邻近的国家去时,她便无所事事,觉得很孤单,很不快乐。有一天,当她独自一人在御花园里散心的时候,一个英俊的浪子从森林里跑出来,博得了她的欢心并且把她带走。•两人享受了一天的欢乐时光后,公主便遭到了浪子冷酷无情的抛弃。这时,她才发现唯有通过邪恶男巫管辖的大森林才能回到宫殿去。•公主害怕独自一人走进森林里,便跑去找她那聪明能干的干爹帮忙。她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请求他的宽恕,恳求干爹在她丈夫回家之前把她送回去。干爹对公主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不但不原谅她,还拒绝帮忙她。•公主只好隐瞒身世,去找全国最勇敢的剑客帮忙。听了她凄惨的故事后,剑客答应帮忙,只要公主能付出酬金。可是公主付不起酬金,而剑客只拯救那些付得起酬金的人。•公主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人能帮助她了。因此她决定自己独个儿冒险走一趟。她沿着自己所熟悉的最安全的小径走,眼看就要走出大森林的时候,却被邪恶的男巫发现了,结果她被火烧死了。•请回答:谁应该对公主的死负责?谁该负责公主王子浪子男巫干爹剑客问题讨论:请先作个人的选择,再组织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1、对每一个人物,你为什么作那样的选择?说明你每一个选择的理由。2、在每一个选择中,你是根据什么原则或基本价值观作出决定的?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可能改变决定?4、你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什么认识和启发?一、态度的内涵1、定义态度是指主体对特定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是关于客观事物的评价性陈述。2、态度成分(ABC):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行为behavioral。第二节态度与行为改变•1)认知成分:指个人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它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等。认知成分是个人知觉和判断的参考,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2)情感成分:表明人对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或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3)行为倾向成分:指个人对外界的人或物所预备采取的反应或行动倾向。•以上三因素不一定相互协调一致。三种成分一致性越强,态度越稳定,越不易改变。态度的一致性规律:员工自动会在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寻求一致性。3、态度的特点:•(1)对象性•(2)社会性:态度不是遗传的•(3)内隐性:某人看书•(4)稳定性与可变性:决定面对变化了的环境的忍耐性高低;预示个体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规律性。回头客•(5)价值性:人们对于某个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的意义大小。价值相符则形成正面态度。•(6)调整性:在社会奖惩或榜样示范作用下改变自己的态度。•(7)态度的习惯性:决定人们的判断与选择①导致刻板印象;②导致先入为主的判断;③导致晕轮效应。4、态度的作用1)效用功能(utilitarian)或适应功能:能得到他人的赞许、奖励而避免受到惩罚的态度,如小学生总是以老师的态度为转移。•2)知识功能:态度有助于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合适的信息,拒绝不合适的信息,也可能形成偏见。•3)自我保护功能或防御功能:类似于外射和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机制,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4)价值表达功能:态度来自价值观有能表达价值观,这是态度性质的主要点。二、态度的形成(一)态度形成的条件•1、态度是在满足个人社会性需要基础上产生当某一事物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并能缓和由需要引起的心理紧张,人们便会对态度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反之,形成消极的态度。2、态度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与价值观一样,是从父母、教师、同辈群体那里获得。但是与价值观不同的是,它不太稳定。•3、态度是个人实际经验作用的结果•4、需要的影响:凡能满足需要的对象必然产生喜好的态度,反之产生厌恶态度。•5、知识的影响: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人们根据已有态度来判断他人,与态度一致的材料容易被接受、记忆。社会心理学家兰伯特:让加拿大学生根据声音判断说话者人格,英语比法语朗诵者获好评。•6、参照群体的影响•1)参照群体选择的规范、态度或特征,会构成对群体成员的外在压力,使群体成员依从作出相同的选择。•2)个人会认同于参照群体,自愿采纳群体的态度。•3)对于同一群体的隶属,使人们有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经验,使群体中各成员的态度自然的渐趋一致。•7、个人性格的影响•8、其它:个人创伤经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二)态度的形成过程凯尔曼(H·C·Kellmen):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提出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1、依从: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外力性、表里不一性、暂时性、转化性、模仿性2、认同: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样人物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3、内化: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三)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即指向的是一般人群还是特殊个体,态度的特殊性越高,预测就越准确2、时间因素:态度与相应行为的时间间距越短,二者的关系就越是密切,预测越准确。对总统选举的民意测验3、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态度与行为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公众自我意识高者较关注外在的行为标准,如哲学家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致性较高,政治家则较低。4、态度的强度:态度越强、信息知识越多,与行为越一致5、态度的可接近性:指态度被主体意识到的程度,越是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四)态度的改变(1)方向的改变--非一致性的改变新的态度代替旧的态度,反对变成赞成,喜欢变成不喜欢。(2)强度的改变--一致性的改变态度的方向没有改变,而只是改变了态度的强度。三、态度的理论(一)自我知觉理论: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拉皮尔调查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为的工具。•这表明人们擅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于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