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工程综述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根据高新区五四大道南段设计施工图编制。2、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3、现场踏勘情况。4、我司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资源状况。(二)编制原则1、遵循投标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投标文件要求的内容,做到标准统一、编制规范。2、遵循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原则,在制定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3、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和安排工期时,根据工程所处的自然条件以及我司的施工能力,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管理、均衡生产,确保按期、高速、高效地完成全部工程的施工任务。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质量管理的原则,建立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保证措施,贯彻GB/T2000-ISO9001系列标准;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意见,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5、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6、坚持专业化、标准化作业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组织形式,组织好各类专业人员,配齐、配足各类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优势,提高综合施工能力;工程实施过程中推行标准化作业,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强化各种管理手段,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二、执行相关规范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3、《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2-2007)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28、《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10、《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15、《砼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1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17、《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1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20、《市政工程边坡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21、《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三、施工范围设计施工图范围内所示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雨污排水管网工程、人行道工程(不包含行道树及绿化)、路灯工程(不含变压器及变压器进线部分、成套节能装置、路灯控制装置、灯具)等所有工程内容。其中该道路所设天桥不在施工不在我公司施工范围。四、工程设计概况项目区位项目位于重庆市高新区,处于重庆市主城区大杨石组团中部,属于大杨石组团L、M标准分区(高新区部分)。项目周边交通便利,北临谢陈路(G85渝昆高速),南至桃花溪畔,西靠彩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附近轻轨一、二号线均已投入使用,对本区呈三面环绕之势。本项目相距杨家坪轻轨站仅1公里,距解放碑中心商业区约8公里,距菜园坝火车站约5公里,距朝天门码头约9公里,距江北机场约28公里。项目北侧为110kV高新变电站,南侧为桃花溪污水处理厂,项目下跨陈庹路桃花溪大桥。工程简况本项目为重庆市五四大道工程南段,属于新建项目,起于五四大道北段,起点接科城东路,终点接高新区与九龙坡区区界,全长1299.11米,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米,双向四车道,建3设工期预计为2年,至2015年底建成通车。一、道路及附属、挡护结构设计概况一、道路设计1、参数及标准序号项目名称规范采用标准五四大道南段道路工程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2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15年3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10年4设计速度(km/h)40405标准路幅宽度(m)--266道路横坡--1.5%7道路设计长度(m)--1299.118最大纵坡6.0%6.0%9最小纵坡0.3%1.1%10最小坡长(m)110180.00711最小竖曲线长度(m)909112最小竖曲线(凹)半径(m)700130013最小竖曲线(凸)半径(m)700265014最小平曲线长度(m)11011015最小平曲线半径(m)15017016停车视距(m)≥40m≥40m17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BZZ-100型标准车42、道路平面设计(1)K0+114~K0+680段本段属于重庆市高新区。规划红线宽26m,标准横断面形式为双向四车道,单侧人行道及行车道宽均为5m。平面线位位于北侧高新区110KV变电站、春风与湖居住区及南侧桃花溪污水处理厂所构成的走廊带范围内,线位南北偏均受限。范围内地形条件复杂,道路南北两侧高差达60m,且横向距离不足60m,自然边坡坡率陡于1:0.2。K0+130~K0+380段道路右侧设置路肩重力式挡土墙。综合考虑道路南北侧用地开发条件、周边地块开发需求、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后期施工难度等情况,此段道路共设置3个JD,由于平面受限,采用S型曲线设计。起点处JD1处于五四大道与科城东路平交口范围内,采用较大半径平曲线与二郎科技新城跨线桥道路相接,圆曲线半径R1采用750m,不设置缓和曲线;JD2曲线半径R2=170,缓和曲线长Ls2=50,回旋曲线参数A2=92;JD3曲线半径R3=275,回旋曲线参数A3=147,缓和曲线长Ls3=79,R3:R2<2:1,A3:A2<2:1,均满足相关规范推荐要求。JD2、JD3半径均小于300,须设置超高,超高横坡变化为2%,超高过渡段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一致。JD2圆曲线半径均小于规范对于不设加宽最小半径250、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00的要求,曲线内侧设置超高加宽,每车道加宽值均为为0.45m,超高横坡变化为2%,超高过渡段长度、加宽过渡段长度均与缓和曲线长度一致。(2)K0+680~K1+215段本段属于重庆市高新区。规划红线宽26m,标准横断面形式为双向四车道,单侧人行道及行车道宽均为5m。为减少项目建设及项目建成后运营期对陈庹路桃花溪大桥桥墩的影响,保证道路与桥墩间间距,以减少新建道路对既有桥墩的影响,并避开道路下方已施工的110KV电缆隧道对本道路的影响,在设计时线位从下穿桃花溪大桥时,平面线位设计以直线加缓和曲线通过,JD4处的圆曲线半径设计为235m(Ls=40),需设置加宽及加宽。考虑水务集团的拆迁和电力隧道迁改的施工工序的先后,在设计中提前为电力隧道项目预留施工走廊,线位尽量从水务集团场平中穿过。(3)K1+215~K1+414段本段地处重庆市高新区,并与重庆市九龙坡区交界。规划红线宽26m,5标准横断面形式为双向四车道,单侧人行道及行车道宽均为5m。为减少跨桃花溪中桥的技术难度,将平曲线设置于交叉路口之前,JD5的圆曲线半径为200m,曲线内侧设置超高及加宽,每车道加宽值均为为0.45m,超高横坡变化为2%,超高过渡段长度、加宽过渡段长度均与缓和曲线长度一致。桃花溪中桥桥后设置JD6,相关平曲线参数为R=215,Ls=35,设置相应的超高加宽。本段范围内K1+255.061~K1+344.061为桃花溪,根据相关部门防洪要求,通过实地水文调查及水文计算,应设置桥梁跨越,桃花溪一桥采用3跨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桥,桥跨布置为3×25m,全桥长度为89.00米。3、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项目纵断设计受限因素较多,主要为沿线规划道路高程、周边已开发地块场平标高、道路下方110KV电缆隧道高程以及沿线被交路高程等控制点。项目设计范围内共设6处变坡点,最大纵坡6.0%,最小纵坡1.1%,凸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2650m,最大竖曲线半径2700m,凹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1300m,最大竖曲线半径7500m。4、道路横断面设计本项目具体路幅分配如下:道路标准横断面:5.0m(人行道及绿化带)+0.5m(路缘带)+7.25m(机动车道)+0.5m(双黄线)+7.2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5.0m(人行道及绿化带)=26.0m。桃花溪一号桥,由于该段桃花溪河堤外侧布设截污干管,结构形式为箱涵,且尺寸较大,桥墩布置难度较大,在满足远期交通量预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该段桥梁建设的工程投资,该处断面设置宽度为23.25m,桥涵与路基同宽。5、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路面顶面标高。全线道路采用双向路拱横坡,道路横坡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采用2.0%。(2)路基压实标准、压实度及填料强度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路基填料质量,严禁填筑盐渍土和有机质土,其最大粒径、填料最小强度及压实标准满足下表要求:6由于本项目存在其他单位施工,且部分路基土石方为虚填,路基压实度不足,路基填料为周边居民及工地产生的生活及建筑垃圾,为保证路基的各项指标能达到设计要求,需根据现场情况对其进行翻挖、换填及碾压。(3)路基清表项目所处路线走廊范围内,地表0.5m范围内情况复杂:存在其他项目施工所堆砌的松散填土、建筑垃圾;原地面种植土厚度较大,植被根系较茂密;夹杂粒径5~300mm的卵石、碎块石的路基表土。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勘察,本次设计对原路面须进行清表,清表平均深度为0.5m。(4)填方路基路基边坡坡率根据填料性质、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及边坡高度合理确定。本项目设计中以安全为首要原则,在尽量不增加特殊加固措施,以及满足边坡绿化条件的前提下,当填土高度≤8.0m时,边坡坡率1:1.5;当填土高度>8.0m时,第一级边坡坡率采用1∶1.5,第二级边坡坡率采用1∶1.75,且在8.0m处设置2.0m宽护坡道,路堤边坡采用流线型,即取消路堤路肩、坡脚的折角,从边坡坡脚的边坡开始,表面采用弧曲线(圆曲线)-直线-抛物形。有条件时对土质边坡坡脚、坡顶作圆弧处理,使边坡更好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5)挖方路基根据沿线地质调查及地质勘探等资料掌握的岩土类别、岩性、风化程度、岩体产状及其与路线的关系、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产状、夹层性质等,结合路堑边坡高度、地形、气候条件,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性,本项目土质挖方高度H≤8.0m时,边坡坡率采用1:1,挖方高度8≤H≤16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石质挖方高度H≤8.0m时,边坡坡率采用1:0.75,挖方高度8≤H≤16m时,边坡坡率采用1:1。考虑到路基安全、稳定同时兼顾防护、施工及养护作业的方便,对较高边坡按8m分级设计,在边坡分级处设置2.0m宽的边坡平台,并以2%的坡度向外侧倾斜,边坡平台上设下凹式平台截水沟。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设截水沟。(6)陡坡路段设计为了保证填挖过渡段及陡坡路段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定和强度,减少不均匀沉降,当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路基底部自地面线应开挖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并以4%的横坡向内倾斜。7(7)桥(构造物)头路堤为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考虑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进行特殊处理,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或减小)桥头过大差异沉降的产生:(1)清除地基表土或薄层软弱土,桥头一定范围内路堤填天然砂砾,要求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台背路基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要求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达到95%,并分层压实;(2)桥头路堤压实度(重型击实试验法)不得小于95%,重型压路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