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报》(TheDailyTelegraph)《每日电讯报》(TheDailyTelegraph)是一份英国大开型报章,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星期日电讯报是其姊妹刊物。每日电讯报早期政治立场亲英国自由党,近代政治立场则亲英国保守党。目前其拥有者为大卫和弗雷德里克巴克利。每日电讯报由斯雷上校创立,由JosephMosesLevy(当时theSundaytimes的拥有者)将报纸付诸印刷。第一版于1855年6月29日公布,当时报纸长为四页,售价两便士。但是当时,由于斯雷上校不能负担起印刷费用,不久转手于斯雷债权人利维(J.Lery)。立维的目标是发行出比他在伦敦主要的竞争者(theDailyNewsandTheMoringPost)更廉价的报纸,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利维然后任命他的儿子,爱德华利维-劳森和桑顿-李亨特编辑报纸,并重新启动它的口号——“最大,最好,全世界最便宜的报纸(thelargest,best,andcheapestnewspaperintheworld)。”利维之子劳森接手编务后,采用美国报纸的编辑方法,大胆使用多行标题,聘请高水平的记者和作家参与报纸工作,扩大版面,根据读者特点采写新闻。亨特为报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曾经对立维这样说道:“我们应该报告出在科学领域里所有引人注目的事件,由此一来睿智的公众就可以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可以预见到这些事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的前途有什么影响。同样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方面,我们要报道出新的时尚风潮,新发明,新的商业模式等等。1877年日发行量近25万份,为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至1888年,《每日电讯报》发行量30万份,超过《泰晤士报》成为当时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日电讯报》在劳森的主持下一度辉煌。之后发展1916年劳森去世后报纸发展一路下滑。1928年该报被贝瑞(Berry)兄弟购得。在哥哥W.贝瑞主持下,报纸格调较过去庄重些,开始脱离大众报纸行列,演变为相对“高级”的报纸。1937年同英格兰最早的报纸《晨邮报》合并,称《每日电讯和晨邮报》,后又改用原名,属独立的每日电讯报公司。1940年11月,由于二战影响,舰队街几乎每天受到空军袭击,每日电讯报开始在曼凯姆斯利楼印刷。当舰队街处在危险之中时候,曼彻斯特的工作处常常承担报纸所有的打印工作。每日电讯报网站1994年11月15日,每日电讯报推出电子报纸,成为欧洲第一家网上报纸。最初,网站只发布报纸的印刷版的头条新闻,后来逐渐增加,直到覆盖几乎所有的报纸所出版的原始材料。该网站,托管于Sun公司的Sparc20服务器的连接,通过64千比特/秒专线连接。2005年11月成为英国第一批定期提供博客服务的报纸网站。2006年5月8日在电讯报网站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在拓宽页面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加丰富的音频视频和记者博客资源。2006年10月,工作地点搬迁到维多利亚白金汉宫路,电报更名为本身的电报传媒集团,重新定位为一个多媒体公司。《金融时报》《金融时报》(英语:FinancialTimes,简称FT)是一份国际性大开型报章,一般大众对其评价颇高,公信力享誉全球。总部设于伦敦,每日发行量45万份,于英国、欧洲大陆、美国及亚洲印有当地英文版本。2000年起开始出版德文版的《德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Deutschland),设有自己的编采部门,2003年发行量约9万份。该报于1888年1月9日创刊,当时名为《伦敦金融指南》(LondonFinancialGuide),至同年2月8日改名维持至今。当时报章只有4版,并于1893年使用粉红色报纸印刷,用以和当时的对手报章、创刊于1884年的《金融新闻》(FinancialNews)划清界线。经过多年和众多对手竞争后,《金融时报》最终于1945年吞并仅余的《金融新闻》。《金融时报》主要报导商业和财经新闻,并详列每日的股票和金融商品价格。该报也于世界各地设有分社,就当地时事作第一手报导。《金融时报》一般分两大叠。第一叠主要报导世界各地时事新闻,第二叠则详细报导各地商业及财经新闻。周六版的《金融时报》设有文化、艺术、活动等专版。1888年于伦敦创刊,是英国金融资本的晴雨表.《每日快报》英国《每日快报》是英国全国性通俗报纸,1900年由比弗布鲁克爵士在伦敦创刊。该报以4开形式出版,每天40-50版,多为国内新闻,也报道重大国际新闻。《每日快报》的文章短小精干,浅显易懂,读者多为中下层阶级。1900年由比弗布鲁克爵士(LordBeaverbrook)在伦敦创刊。《洛杉矶时报》(LosAngelesTimes)《洛杉矶时报》(LosAngelesTimes)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对开日报,其影响与地位仅次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称为美国的第三大报。它于1881年12月4日在洛杉矶创刊,属“时报-镜报公司”,财政上受控于美洲银行财团,与摩根财团也有关系。该报平日出100多版,星期日常在200版以上,发行量经常保持在100至150万份,成为美国仅有的几家销路在百万份以上的大报之一,而其广告登载量为全美报纸之冠美国有影响的英文对开日报,美国西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881年12月在洛杉矶创刊,属时报镜报公司。该报曾为美国西部的开发和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工业化进展起过重要推动作用。广告登载量为全美报纸之冠。编辑部有职工650余人,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1962年同《华盛顿邮报》合办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通讯社,每日向国内外约600家订户发稿5万多字。洛杉矶时报辛迪加还向国内外报刊提供特稿和为读者生活服务的各种书籍。截至1985年,有14人获普利策奖。平日出100多版,星期日常在200版以上。发行量平日为111.7万份,星期日139.7万份(1987)。《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是《纽约时报》全资拥有的一份英文国际性报纸,总部设在巴黎。美国人在法国巴黎出版的英文对开日报。前身是1887年10月4日美国人J.G.本内特出版的《纽约先驱报》的欧洲版。1935年改名《纽约先驱论坛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刊,1944年底复刊。1959年由惠特尼电台和电视台、《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合股经营。1967年5月22日改用现名。《国际先驱论坛报》还以卫星传送版面在伦敦、苏黎世、香港、新加坡、海牙、马赛、迈阿密等地印刷发行,每日平均14版,广告占30%。2002年12月30日,在《纽约时报》收购了属于《华盛顿邮报》的50%股份后,现属于纽约时报公司全额拥有。这次收购结束了《纽约时报》和它在的国内竞争对手《华盛顿邮报》长达35年的合作关系。这张颇有影响的英文报纸目前在全球拥有26个印刷点,销售至180多个国家,2002年发行量为269,000,旗下员工335人。《新闻周刊》(Newsweek)由托马斯·J·C·马丁于1933年2月17日正式在美国创立出版发行。1937年,马尔柯姆·米尔成为该刊主编及总裁,他将刊物的英语名字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并加强了该刊文章的可读性,以及引入了新的署名专栏和国际版面。1961年被《华盛顿邮报》收购,其新闻范围涵盖美国国内外大事、商业、科技、社会、艺术和娱乐等方面。经过多年经营,《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已经达到440万份,拥有3种英文版本和6种非英文版本,前者包括大西洋版本、拉丁美洲版本和亚洲版本,后者包括日语、韩国语、西班牙语(拉美地区)、阿拉伯语、波兰语以及繁体中文。其中除繁体中文版外,其它几种语言的版本均以时政新闻为主,发行量也十分可观。目前正在筹划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将真正成为《新闻周刊》的第7种外文版本,预计首期发行量将达到30万份。《新闻周刊》总部设在纽约,2003年在全球有22个分支机构。其中在美国国内9个,其余分布在北京、开普敦、法兰克福、香港、耶路撒冷、伦敦、墨西哥城、莫斯科、巴黎、东京和华沙等地。美国《新闻周刊》《新闻周刊》在美国境内始终紧随《时代》(TIME),扮演着第二大新闻类周刊的角色,并偶尔在广告收益上超过对方。算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在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中,《新闻周刊》的立场最左,也可以说,更倾向于自由派(liberal)。《新闻周刊》的报道风格与英国的情况不同,放眼望去,美国媒体中几乎找不到走中间路线的成员,要么和大部队一起左行,要么就要成为“保守”的异类。美国的“自由派媒体(liberalmedia)”对政府从根本上抱着批判态度——像伊拉克战争这样的事情,只可能被描述成一场噩梦。默多克(RupertMurdoch)于1996年创建福克斯新闻网(FOXNews)。该新闻网坚持认为,完全“客观”的报道无法实现,并决定以“公正和平衡(fairandbalanced)”的原则公开宣扬其保守派主张,以取得对自由派媒体的平衡。但是在美国新闻工作者眼中,福克斯电视台不过是一堆垃圾——从早到晚替美国政府唱赞歌,与在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尽管福克斯新闻网以保守派形象示人,但它的右派倾向远远无法与主流的左翼声浪相抗衡。除去《华尔街日报》(WallStreetJournal)等媒体,美国的舆论导向几乎完全掌握在自由派手中。自由派游说组织“美国民主行动(AmericansforDemocraticAction)”曾对美国媒体的倾向进行打分——100分表示立场最倾向自由派;而众议院中立派的得分为39分,可视作中间基准。在保守派一方,“福克斯新闻特别报道(FoxNewsSpecialReport)”的得分为27;而在坐标的另一端,《新闻周刊》高达72分,完全超过《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和“NBC晚间新闻”所处的60分区间。在2005年,《新闻周刊》因为远胜同行的左派作风吃尽苦头。5月9日,《新闻周刊》老牌记者刊发报道,引用匿名消息来源,指称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存在亵渎《古兰经》行为。该报道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穆斯林信徒对美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但此后不久,白宫与五角大楼纷纷指称该报道失实,并对《新闻周刊》施以重压。5月16日,《新闻周刊》改变态度,由编辑马克·惠特克撰刊发了只有一句话的撤销声明:“基于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我们撤回关于军方在关塔那摩基地亵渎《古兰经》的报道”。从《华盛顿邮报》曝光水门事件开始,带有严重自由派倾向的美国媒体就成为政府的眼中钉。而1961年《新闻周刊》被华盛顿邮报公司收购后,两者就自然而然地结为同系。《新闻周刊》曾在克林顿性丑闻、“911事件”等负面报道中一马当先,让政府下不来台。考虑到近年来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强劲复兴的大背景,《新闻周刊》在派系斗争中光荣挂彩也显得顺理成章。今日美国报是当今美国第一大报。成功的秘密:拥有数百万读者、经常被竞争对手忽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希望在广受欢迎的基础上提高声誉。当卡伦·约根森1999年成为《今日美国报》的编辑时,她自己却成为了新闻,数家相互竞争的报纸对她进行了报道,其中部分原因是卡伦-约根森是为数不多管理大报的女性之一(约根森说:“好像我有三个脑袋。”,她认为性别因素被过于夸大。)约根森注意到几乎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错误----虽然问题不大但足以促使她思考:难怪人们不喜欢媒体。因此约根森创立了“准确计划”。《今日美国报》开始随机地挑选已经出版的文章,然后回头检查其来源以发现问题,当然首要的是防止错误。当时,这种做法可能被认为是对一点曝光的错误反应过大。现在,在《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因一系列剽窃和编造新闻丑闻被抓并最终引发编辑部“地震”和执行编辑霍韦尔-雷尼斯辞职后,约根森的做法看起来不无先见之明。它也同时强调了约根森面对的双重挑战。在后布莱尔时代,任何编辑都想避免负面的关注。另一方面,约根森想提升这份美国最大报纸的声誉和形象,过去《今日美国报》从没有将关注引向自身,这与它的规模很不相称。《今日美国报》就象是机场的星巴克咖啡店、路上的生活必需品(每天出售的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