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二级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线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多选)(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长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者,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单选)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它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多选)其中:实证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但是两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单选)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回答了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设为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选择)1.供给无弹性,即2.供给有无线弹性,即3.单位供给弹性,即4.供给富有弹性,即5.供给缺乏弹性,即(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这个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以及劳动力(男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有中年妇女构成(女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正向)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反向)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多数情况下劳参率下降,即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2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设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我们用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其公式为: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即2.需求有无线弹性,即3.单位需求弹性,即4.需求富有弹性,即5.需求缺乏弹性,即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期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均衡状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多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多选)A.人口规模B.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多选)C.人口城乡结构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轮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单选)二、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工资率: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是: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单选)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1)计时工资计算公式: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小时工资制计算公式: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其计算公式为: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二)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包括各种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其二为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储蓄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3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C,储蓄为S,投资为I,则有:Y=C+S=C+I(二)就业总量决定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确的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多选)二、失业及其类型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失业类型:(多选)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它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多选)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单选)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就是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单选)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常用的反应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100%=失业人数*100%社会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期失业人数年失业率取决于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和平均失业持续期。(单选)其计算公式为: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失业的负影响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多选)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多选)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因其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刺激消费和投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削弱消费与投资。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多选)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平衡,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单选)货币政策包括两种类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3.收入政策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单选)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兹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一种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中国为0.46.4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多选)(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征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多选)A.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等。(多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劳动权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多选)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