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养老保险论文(养老保险论文)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养老保险论文(养老保险论文)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2009年1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但从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各试点进展非常缓慢,目前还没有一个试点拿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明确,从而对改革的目存有疑惑,制约了政策与方案的制定,使得改革无法从实质上得到推进。因此,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消除人们的思想顾虑和错误认识,是排除改革阻力的一项艰巨工程。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标2009年1月28日,国务院下发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统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部分,改变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的状态。目的是通过建立这样一种国家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束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相分割的二元结构状态,完成两种养老制度的对接,从而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按市场机制有效流动,增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障的责任感,更好地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接下来还要进行公务员、农民的养老制度改革,最终会把社会的各种成员不分身份全部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从长远来看,改革将有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民养老体系,并提高国民养老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标的认识误区(一)把改革的背景确定为财政不堪重负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所以与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就会大,财政支出肯定就是一个很大的数额。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务人员的养老金支出相比,我们国家养老金支出所占GDP的百分比并不高。况且,在我国深入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即使压缩财政开支,也是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和浪费,加大监管与监督的力度,逐渐减少不合理的财政支出,而不是通过降低退休人员应得的待遇来实现。所以,对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并不是在财政不堪重负的背景下进行的,目标不是减轻财政的负担,而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原则、责任分配更加合理、有利于养老保障事业可持续地、良性发展的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二)把制度统一理解为通过降低事业单位待遇达到待遇统一目前,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由于执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待遇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关键是怎么来合理地缩小这种差距。社会保障需要遵循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刚性原则,保障的水平只能不断提高,而不能降低,起码不能大幅度的降低,而且社会保障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不但要保障人的生活,还要保障人的发展,不断提高保障的水平与层次。所以,我们主要是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的养老待遇水平,把企、事业养老待遇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把事业单位的待遇拉下来同甘共苦。当然,由于过去体制的惯性影响,这种差距的缩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跟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渐进地实现。养老方案中提出要建立企、事业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只是强调参照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从制度上达到基本一致,实现两种制度的衔接,例如在缴费制度上,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待遇与缴费相关连;在替代率上可以逐步缩小与企业的差距;缴费比例上可以参照企业的设定,在补充养老保险上,企业设立企业年金,事业单位可以参照设立职业年金等等。特别是职业年金的弹性设立,既可以有效弥补替代率的偏低,又可以体现效率。因此,不管从各个角度出发,改革都不会而且不应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即使有小幅度的下降也是暂时的,必定会随着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三)把公务员排除在改革的对象之外加深了误解这次改革的对象明确界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包括行政性事业单位,也就是意味着改革所触及的对象基本上是以教师和医生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却被排除在外。在人们的认识中,政府的公务员与各类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人员构成的属性和水平很相似,待遇水平相近,从事的都是公益性事业,两者之间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所以二者是“血缘相近的双胞胎”,是很难分割开的。但在这次改革中单把一般事业单位拿出来开刀,作为改革决策的制定与执行者的公务员自己却没有出来试水。就像不同科室的两个医生,一个医生不经对方同意就拿另外一个医生,而不是在自己身上做医学实验,不得不让人怀疑实验结果的副作用。所以我们避开公平性不说,仅从利益触及这一方面,又一次加重了人们对待遇降低的误解。“如果不是降低待遇,不会损害改革对象的利益,为什么不敢拿自己开刀?”,这是放在人们嘴边的话,所以对目标的误解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改革之所以把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职工作为对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占据了所有事业单位人数的大部分,数量远远超过公务员,把他们作为改革对象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事业单位群体。如果改革的社会效果是优良的,改革是成功的,便可以自然的推向公务员,就像水利工程一样,主道通了,小道水到渠成。二、消除目标认识误区的措施与手段(一)诉诸官方正式渠道使改革的目标明确化造成对改革目标错误认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一些非官方的、却以近似官方或者权威人士的名义透漏在一些主流媒体上的信息。本来这次改革试点方案发布之前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不多,来的比较突然,很多人处于完全不知情的状态,官方的改革指导思想和方案内容是比较宏观的,一经这些透漏信息的详细的、甚至利用量化数据来证明的“注释”或“解读”,一下子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将大幅度缩水”这个错误认识上,并且这种认识在全国迅速放大、蔓延,已经达到了通过几个专家学者站出来分析不足以澄清误区的地步。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必需利用官方的正式发言来给予改革目标的解释、澄清和一定的允诺,才能够真正消除人们的思想顾虑与错误认识,减轻各试点执行改革方案的压力和阻力,为试点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二)通过宣传和对国民的国情知识教育澄清认识误区首先,要通过各种有力渠道让国民了解我国养老保障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企、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过大的客观历史性、适当差距的合理性、缩小差距的必然性。其次,要通过教育让国民感受到改革的必然性。引导国民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待、支持和参与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而不是成为维护眼前利益的害怕变革的保守派。最后,要通过宣传让国民意识到要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要覆盖全民,每一个单位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公务员群体也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三)制定出较具体的改革措施,解除利益相关群体的疑虑我们不但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消除人们对改革的根本目标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出具体的改革方案是百姓自己算过一笔账后很信服地确认改革的根本目标不是降低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例如改革者可以初步确定养老金的替代率,可以给出具体的作为体现效率的职业年金的计发方法与财政来源、退休金按在职工资或物价指数增长的比例,过渡期的利益损失如何补偿等等。这些数字说明的具体的方案措施要比语言上的教育与宣传更有说服力,可以最有效地排除利益相关者的疑虑与误区。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