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论文台商与浙商产业链发展整体战略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论文:台商与浙商产业链发展整体战略比较[摘要]浙商与台商均受闽南海商文化影响,基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发展出各异的商业网络建构模式。比较这二者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发展模式,既凸显典型模式价值,也提供未来华商拓展世界商业网络的参考。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归纳了浙商与台商在世界产业链中跨区经营的战略异同,并提出了未来的思考路径。[关键词]产业链;商业网络;企业国际化;浙商;台商一、引言台商与浙商目前都已卷入全球化进程中,只是台商由于更早介入,处于较成熟阶段,已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而浙商大规模的跨国投资时间并不长,处于开始阶段的探索过程中。本文对浙商与台商产业链发展整体战略的比较主要是从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浙商与台商网络整体的战略选择比较,包含对外投资主体的构成分析、两者对投资区域的选择决策因素以及对投资项目选择的比对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浙商与台商商业网络整体的发展模式比较,主要探讨两个族群跨界进入模式的异同以及跨界后发展模式的差异。将台商与浙商放在一起比较,既可以发现其同与异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先发者”(台商)的经验提供给“后起者”(浙商)借鉴,还可为其他商群进行自身发展跨区经营的优劣势分析提供帮助。二、浙商与台商网络整体的战略选择比较(一)对外投资主体的构成对外投资主体的构成直接影响到跨区商业网络的构建及其战略选择,就台湾方面来说,其对外投资的主体呈现由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型的趋势。从下表1可以看出,在平均规模上,台商对外投资的先锋仍属于较小型企业,然而台商的平均资本规模是逐年增加的,显示出正朝资本密集的趋势发展。近20年来我国台商对外投资主体的先锋为中小企业,这一点似乎有悖于经济学常识。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表明,能够成功地进行对外投资的往往是拥有强大经济后盾的大企业。然而这一点并不适用于台商。这种现象是产业调整造成的。随着台湾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优势的急剧丧失,中小企业无力以较长时间换取产业的生机和市场的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转移生产基地成为其主要的生存之道。反之,台湾大型企业的对外投资则起步较晚,1994年台湾的一些大型企业才开始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其中一些大型企业如台塑、远东等对东南亚的投资使得当年的该地区的直接投资额增长了3.2倍。而浙商对外投资的主体一直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截至2007年6月,浙江省对外投资的2809家企业中有1910家是民营企业,占总数的68%。具体来说,4类企业的国际商业网络最为典型:①以万向、飞跃、正泰、星星冷柜为代表的生产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多从国外引进生产流水线,经过消化、仿制和创新,形成自己新的生产能力,随后为了维持这种生产能力以及打破国际保护主义的制约而进行生产外移。②以远东化纤、龙盛集团、天台银轮机械等为代表的生产纺织、机械制造等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技术要求已趋于标准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开始逐渐丧失,因此急于产业外移。③以钱江摩托、星月集团等为代表的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生产结构和相应的技术与消费成本水平的相关技术型企业。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较小,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和熟练劳动力缺乏,不适应发达国家大型跨国企业所采用的大规模使用资本密集型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④以康莱特制药、新利软件、浙大网新、横店东磁公司等为代表的生产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超导材料等高新技术的企业。虽然这类企业在浙江民营科技企业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随着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植,此类产业在对外投资中将具有极强的上升趋势。(二)投资区域的选择台商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海外生产据点,重视的是当地社会或开发区条件、政策及其他实质性优惠、地方政府绩效、产业群聚效应、市场前瞻性及公共安全等因素。就台商投资的具体区域选择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其投资目的地除了少数是西欧、北美与日本等核心地区外,中美洲、东中欧以及澳洲等地的投资很少。就整体而言,台商的投资区域以临近的东南亚与中国大陆为主,其中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潮不断,有着后来居上的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1年至今,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已达7万多家,台商投资总额已达800亿美元,分别占大陆41万家外资企业和4200亿投资总额的1/6和1/5,而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总额超过了在大陆以外全球投资的总和。据台湾“经济部投审委员会”资料显示,愿至中国大陆投资的台商数目占45%,而愿至东盟投资的台商数量合计共占55%。从表2可以看出,在回答“增加海外投资据点所考虑的地区”时,55.4%的企业表示中国大陆为首选。而就已经发生的投资来看,台商每年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均占总投资额相当大的比例(见表3)。台商对大陆进行投资是有深刻的经济及社会背景的。除了土地、劳动力的低廉和充足以外,中国大陆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确实是其他地区所难望其项背的,此外台湾与大陆属同一文化圈,语言与风俗相同,给台商带来了莫大的腹地,这一切都促进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浙商的投资区位选择相对比较复杂,现就省外投资及海外投资的区域选择两方面进行论述。从浙江省外投资来看,据2004年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从浙企外迁看我省个私民营企业生态环境——关于全省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浙江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迁出省外),外迁企业对外投资总额226.3亿元,外迁企业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达453.59亿元。浙商在全国部分地区的投资情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就投资总额来看,排名前6位的为黑龙江及甘肃(并列)、湖北、天津、河南及云南(后二者并列)。而从投资企业数来看,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河南及甘肃(二者并列)、黑龙江、海南及新疆(后二者并列)。从企业家人数来看,排名前6位的地区为河南、湖北、广西、湖南、云南及新疆(后三者并列)。由此可以看出,河南、湖北以及黑龙江成为浙商投资的热门地区。从浙商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来看,浙江的境外投资项目遍布6个大洲、121个国家和地区。从2006年境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对亚洲、欧洲、北美的投资比较集中,投资比重分别为37.3%、27.1%和14%。而具体国家(地区)则主要集聚在俄罗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地,合计约占总投资额的56.4%。(三)投资项目选择的比对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台资企业大都选择建立垂直式的分工模式,将企业的总部根植于台湾,由其负责研发及财务管理,而将下游的组装、生产等部分交给投资对象进行。这种形式的投资项目选择一方面可以维系并巩固其在该产业全球商品产业链中所擅长的环节;而另一方面,台商也藉此增加海外分厂,扩充企业规模,成为后进的跨国企业,虽然在规模上可能无法与欧、美、日等抗衡,但这却是台湾独特的跨区商业网络构建的特征。一般而言,台商对外投资大都以制造业为主,主要原因在于台湾的中小企业大都以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也具有相对高的管理优势。根据台湾“经济部”的资料统计,主要项目包括电子及电子产品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以及纺织业等等。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此外,台商在选择具体项目时,会因目标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及加利曼丹、马来西亚的沙巴及沙捞越两个州,其木材资源非常丰富,台商在当地的投资项目就以木材为主;泰国北部的清迈地区,其气候适合于龙眼的生长,而龙眼又非常适合制造蜂蜜,因此在清迈的厂商就以制造蜂蜜为主;而印度尼西亚、缅甸的劳工非常低廉,每月只有50美元左右,因此,台商大都投资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业及其相关产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地区)具有的独特优势。以电子机电产业以及纺织产业为例,对于电子机电类产业的跨区网络的构建来说,由于电子业厂商属于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特别重视产业的群聚效应,力求维持产销体系的资源创新性结合。而对于纺织产业跨区商业网络的构建而言,由于纺织业者属于劳动力密集产业,在目标市场国的项目选择上比较注重劳动力的来源、价格以及能够涵盖多元庞大的消费市场的项目。浙商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主要涉及机械、纺织、电子、轻工等行业,就投资的具体项目来看:①资源开发项目。以2006年为例,浙商在境外投资中涉及森林和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开发型项目新增10个。至此,浙江省在境外投资的资源开发型项目累计近30多个。在有色金属乃至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浙商也不断涉足。浙江资源的匮乏、资金急需新的出口,使越来越多的浙江资本瞄上了国外丰富的矿产、森林等资源。2006年8月,倪召兴在加拿大注册成立“加拿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开发油矿;2004年宁波华州矿业有限公司在非洲加蓬揽下了1.1万平方公里锰矿项目的勘探权,该矿年产锰可达300万吨;2005年越南一座年产30万吨的铬矿也已被浙商收入囊中。②产业升级项目。浙商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已经从简单的贸易公司和办事处,向境外加工贸易、境外资源开发、境外营销网络、境外房地产开发、境外研发机构、境外商品专业市场发展。2006年,浙江全年共批准10个并购项目,其中中方投资2206万美元。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涉及纺织、服装、机械、化工等领域,企业性质包括生产企业、贸易公司和研发机构等。③区域性战略项目。从投资项目转变的趋势来看,以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为目的的对外投资项目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其中,轻纺产业投资方向倾向于档次高、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一般加工项目倾向于投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投资点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飞跃、华立、康奈、德力西等著名浙江民营企业,也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在国外建立了研发中心、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三、浙商与台商网络整体的发展模式比较(一)跨界进入模式的异同在跨界进入模式的选择上,台商与浙商皆采用贸易、投资、战略联盟等方式进入目标国市场,在这一点上具有趋同性,然而就进入的方式来说,二者又有各自独特之处。1.台商的进入方式(1)“母鸡带小鸡”式的进入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由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携一定量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一起进行对外投资。实行这种方式是由台湾独特的产业链结构所决定的,若不采取此方法,则无论是牵头的大企业还是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都无法独立完成自身的产业转移。对于大企业来说,拥有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土地资源的目标市场国往往不具备相应配套设施的生产能力,因此无法完成大企业进行日常生产所需的订单要求及质量要求;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则深受目标市场国组装大厂的影响,母厂没有过来,企业找不到订单。所以,开始一定要与母厂一起进来。此后,再去开发协力厂和客户母厂。这一“母鸡带小鸡”的模式在台湾的电子机电类产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1992年台达电子赴东莞投资(徐伟杰,1999)、1995年明基在苏州投资(张家铭,2005)等等皆是“母鸡带小鸡的”外移形态。(2)“假OEM,真FDI”形式。以台商在东莞的投资为例,台商以“假OEM,真FDI”的方式通过外资形态的资本注入,在广东东莞以及福建莆田建立供应世界鞋类市场的新基地,从而使其成为全球鞋类供应、采购网络的生产环节。同时,相当多的台商以OEM起家并以OEM的姿态前来大陆投资,但因为体验并且看好目标国市场的前景,对于目标国内销市场越来越重视,除了积极转型为以外销为主的经营形态之外,还逐步开拓目标国内销市场,甚至建立起自有品牌,试图在全国商品链的阶层体系寻求向上流动。电子业明基电通于1999年创立了BenQ的自有品牌。对他们来说,目标国市场提供了台湾企业自创品牌、经营品牌的良好时机和舞台。(施振荣,2005)(3)投资移民方式。这是台商投资的独特形式,即以投资形式建厂,并长期在目标国居住,发展成家族式企业,由第二代、三代的移民继续经营该产业。台湾对外的投资移民已经过了三轮高峰,并且台湾向目标国进行移民的大都是携带资金前往的。由于台商以资本家的身份前往目标国,目标国的政府与人民大都非常欢迎,良好的投资环境及相当的礼遇,使得台商不仅愿举家移往目标国,甚至愿在当地购屋置产,获取当地的居留权,有计划的常驻。而台商的这种方式也受到了目标市场国的赞赏,例如,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人物都在公开场合赞扬台商对该国的贡献,称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