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傅蕴德1李壬水1蔚欣21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4030)2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014032)E-mail:fuyunde@sohu.com摘要:该论文阐明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对与技术创新关联性较强的难点因素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把企业技术创新置于世界性创新环境中去探讨,对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剖析,提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对策,简要回顾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历程,呼吁全社会从全球性范围来关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对策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向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技术创新中的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对策,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企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技术创新的全球性形势,以积极的态度来关注技术创新。对于先进的技术要引进,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引进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消化,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加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主营业务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及资源跨国转移的进程,企业技术创新领域将出现“双赢”格局,各国企业在竞争中渗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人类社会的财富不断地丰裕。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我国技术创新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今天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企业、产业和学校、研究院所、政府的关系变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全球性的角度进行实践和研究。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的难点和对策。1.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其成因分析自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二十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和理论以来,技术创新经历了开发性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阶段。按照罗斯韦尔(Rothwell,1992)对产业创新模式的划代,从1950年代到现在技术创新方式经历了五代,它们分别是:1960年代2以前的“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1960至1970年代早期,出现“需求拉动”模式;1970至1980年代综合这两种模式出现第三代技术创新“交互(耦合)作用”模式;1980至1990年代初,集成(一体化)创新模式被提出;近年来,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问世。技术创新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现代技术创新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技术创新指新产品的产生及其在市场上的商业化以及新工艺的产生及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过程;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三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认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我国政府的政策与文件中明确地将技术创新界定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主编的《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对技术创新的界定是:“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综合国内外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也可以说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府、科研部门、企业的行为,但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管理机制几方面。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点,有利于我们认识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重要性,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1.1人才因素及成因从现象上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产品竞争、质量竞争、科技竞争、营销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而科学技术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不容乐观的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人才素质差异很大。有些发达地区,企业人才的分布密度大,素质高;有些企业没有人才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企业没有一支过硬的管理者、研究开发人才、营销骨干队伍;三是人3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大。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国192家中央级企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273万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只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方面,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拥有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59.49万人,比2004年底的54.15万元增加了5万多人,增长了9.86%。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支持。从原则上讲,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支持应表现在企业规划、战略、经费安排、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如果一个企业领导缺乏创新意识,就容易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停滞。企业领导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后果是导致企业组织整体的创新活力不能体现。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员,说明企业在人才的开发、使用上缺乏力度。而重视人才开发的企业,就是为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努力建立人才创新机制,设立了人才流动工作站,该工作站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合理组织配置公司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高效完成一批重点创新项目,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华北制药集团不断派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日、美、英、德等国研修,技术人员学成归来,成为研究开发中的骨干。美国微软公司以比尔·盖茨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成功地建立起三支人才队伍。第一支是管理者队伍,第二支是技术开发人员队伍,第三支是营销骨干队伍。可见,企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而成长起来。2003年12月19日—20日,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这充分体现了在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对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视。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开发,必定造成人才流失、人才浪费。1.2资金因素及成因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资金运作表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组织科研、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5年调查,在部分国家R&D经费按部门分类比较中,中国企业R&D经费投入仅占R&D总额的31.9%,而美国为71.1%,日本和德国均为66.1%,法国为61.6%,连新加坡和韩国也都分别达到了62%和73%。据《1998世界科学报告》统计,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研究和开发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0.5-0.7%之间徘徊,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2001年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联合公布了“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结果,2000年我国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为896亿元,R&D占GDP比重为1%,在896亿元中,60%来自我国各类企业,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490亿元,我国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近年R&D占GDP比重指标美国为2.7%、日本为3.0%、4欧盟为1.8%、韩国为2.6%、俄罗斯为0.93%、印度为0.86%。1996年以来,随着我国R&D经费的持续高速增长,R&D经费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6年为0.60%,1999年上升到0.83%,2000年为1.00%,2001年为1.09%,2002年为1.23%,2003年已达1.3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R&D活动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企业R&D经费支出(不含企业委托其他单位进行R&D活动所支付的经费)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逐年上升,1996年超过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而居于首位,2000年达到60.0%,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2003年已达到62.4%,比200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企业R&D活动的主体地位更为巩固。2004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9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6%,占全年总收入的2.1%。2005年上半年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达到597.76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2%,比2004年全年的1.52%和上半年的1.63%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国R&D的投入在逐步上升,但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不是很高,总量约为美国的5.67%,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为日本的1.1%,实在不容乐观。同样,我国企业的R&D支出水平也与全国R&D支出水平的国际地位相当。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起发达、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创新体系的完善,今后还要逐步缩小差距,迎头赶超。资金是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技术创新无法进行。我国研究开发经费历来向科研院所和大学倾斜,对企业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短缺,我国政府R&D资金,2003年已上升到460.6亿元,占当年全国R&D经费的29.9%。政府R&D资金的89%投向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比2000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政府R&D资金的10%资助企业R&D活动,比200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自己的积累可以自主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有这样能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如海尔集团,1998年研发投入7.38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4.6%;2001年研发投入近40亿元,居全国重点企业首位,占销售收入的6.6%,增强了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资是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对风险项目很谨慎。我国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起步时间不长,群众对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风险资本很难从股票市场获取,种种制约限制了业绩一般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而规模大、效益好、信用好的大型企业,在筹资时可以得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在证券、债券、信托筹资方面也优越一些。1999年国家已制定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设立了技术创新基金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资金上提供了政策保障,中信集团的金融子公司已与该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1.3技术因素及成因5技术是运用科学理论,为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和开辟新生产领域而发展的方法、手段。就本质上讲,创新是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所有知识是人类的创造物,因此可以说,所有知识都源于创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创新,提出相对论、量子力学是创新,揭示DNA双螺旋结构也是创新。一切技术创新的内核也都是知识创新。由于世界的统一性,认识世界的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中最经济、最重要的活动,基础科学的伟大价值就在于此。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大量的超技术,即大大超过原有技术水平的更先进的技术。这一时期开发的超技术是一些极限技术,如超低温、超高压、超净、超高真空、无重力等技术,它们原处在理论科学、实验科学领域的象牙塔中,由于受到企业界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