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姓名:荣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汪克夷20081222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作者:荣蓉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相似文献(8条)1.期刊论文杨德伟.陈治谏.倪化勇.王贺一.YANGDe-wei.CHENZhi-jian.NIHua-yong.WANGHe-yi烟台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目前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尚无定论,但在某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烟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泛生态旅游、准生态旅游和纯生态旅游三个层次,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展相应层次的生态旅游.在分析了烟台发展生态旅游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和市场前景有利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市场的竞争多变性、原生环境的脆弱性、资源的季节性和交通的易达性等制约因素,结合烟台市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远景需要,提出了一带三区,即滨海生态旅游带、海洋生态旅游区、山地生态旅游区和农业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规划设想,从管理、市场开发、在资源保护和旅游宣传等方面探讨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2.会议论文康乐北海市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007滨海旅游是21世纪的旅游热点之一。北海市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经过20多年的开发,其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银滩、山口红树林、涠洲岛等品质比较高的景点。但在开发的过程中,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如何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北海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针对该市滨海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与保护的设想: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导滨海生态旅游;提高旅游开发层次,实现多元立体化发展;对现有旅游资源的进行地域整合,挖掘旅游亮点;拓宽旅游产品渠道,发展服务业,特别是购物业;加大资金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专业旅游人才,以期为北海市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3.会议论文荣蓉.汪克夷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研究2008滨海生态旅游是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兴产物,在目前倡导绿色环保的时代中,其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值得人们关注与重视。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观点,给出了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提出了滨海生态旅游管理要求和管理模式并构建其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有助于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应管理对策。4.期刊论文徐菲菲滨海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连云港为例-经济地理2003,23(4)文章以滨海城市连云港为例,通过多目标加权平均法,创建了滨海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首次运用趋近度和因子贡献度两个指标对其定量分析,对所有参评因子,都采取了简单的便于计算的量化指标,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并据此尝试提出了滨海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源环境--社区参与--经济发展--管理监控型模式.5.学位论文朱江基于生态思想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2004该文进行的基于生态思想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具体指的是以生态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哲学基础,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环境承载力理论中的相关原理为指导,结合生态规划的方法,对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构建在滨海生态环境和滨海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框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概述了该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简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和该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第二章: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在研究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历史,和概括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定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和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生态思想的引入.分析了把生态思想引入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和规划设计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了基于生态思想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分析.重点分析了与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相关的滨海地区的基本生态因子、生态干扰因子和滨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第五章:基于生态思想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对基于生态思想的滨海度假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及环境承载力测算、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旅游用海规划、建筑容积率与建筑高度控制、环境保育规划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六章:基于生态思想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结合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实例,分析基于生态思想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可能途径.6.期刊论文徐菲菲.丁敏.XUFeifei.DINGMing滨海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江苏连云港为例-产业经济研究2001,(4)本文以滨海城市连云港为例,通过多目标加权平均法,创建了滨海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首次运用趋近度和因子贡献度两个指标对其定量分析,对所有参评因子,都采取了简单的便于计算的量化指标,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并据此尝试提出了滨海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市场-资源-环境中心型社区参与模式.7.期刊论文陈放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的研究-科学咨询2008,(17)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高品性的旅游活动,在可持续发展旅游成为主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资源和环境均存在优势的滨海地区,则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好场所.本文分析了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并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进行评价和研究.8.学位论文刘朝阳营口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2009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营口市经济将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土地压力和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际操作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即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此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营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大背景以及国家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本文在对营口市土地综合分区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营口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营口市近年城市化进程快,为构建营口市友好型用地模式,本文在深入分析了营口市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了解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运用综合分析法分析营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运用统计分析及经济学方法计算出营口市的生态足迹和环境容量,通过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结合计算的结果,及营口市生态环境特征、营口市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现状对营口市进行综合分区,将营口市分为三个区,即西北部平原区、西南部沿海平原区、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并根据每个区不同的生态地理特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每个区按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类用地类型,提出不同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西北部平原区,农用地提出了三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即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稻田养鱼土地利用模式和稻田养鸭土地利用模式;农村建设用地提出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利用模式,大石桥市中心城区提出的是以镁质材料产业为主的环境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南部沿海区,建议该区采用带状组团式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农用地作为城市绿化隔离带,主城区在进行改造和扩建时可以采用“珠海模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各个园区采用循环经济园区土地利用模式;农用地可以采用生态果园型、生态水产养殖型和滨海生态旅游型土地利用模式。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建议该处农用地采用林下(果园)种草养家禽、山地生态观光型和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园三种土地利用模式;建设用地可以采用以柞蚕养殖及丝制品加工为主和以优质绒山羊养殖及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土地利用模式;该区有大量的工矿用地,对于废弃地,要采用工矿用地生态复垦模式。最后针对各区域的各类用地提出了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ecb726c-365c-4fd8-ab48-9df300d06ff8下载时间:201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