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左宝琪1(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首先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在国外的发展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哈佛学派(SCP理论)、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派。接着介绍了我国的产业组织现状,最后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SCP理论正文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它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率的关系和矛盾,研究和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对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合理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种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产业组织理论开始传人我国,如今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国外关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1.哈佛学派。哈佛学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是梅森和贝恩。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为早期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套基本的分析框架。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贝恩编写的《产业组织论》(1959)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所谓的SCP理论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其巾,市场结构指市场中企业问的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及竞争形式,主要的衡量指标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条件等;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对策,一般包括串谋、策略性行为、广告的研究与开发等;市场绩效指产业运营的效率,主要从利润率、效率、技术进步等方面来考察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优劣。2.芝加哥学派。20世纪60年代之后。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对SCP分析范式提出了批判,形成了所谓的芝加哥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其编著的《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认为,反垄断行为或垄断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其观点和政策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a.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b.绩效主义观点。芝加哥学派认为:垄断市场结构中产生的高额利润来自大企业的高效率。c.政府管制俘虏理论。芝加哥学派认为,政府管制者有各种各样利己的动机,而企业作为一种利益集团对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或管制有特殊的影响力,这两者结合便为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d.可作者简介:姓名(19xx-),女,安徽六安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合作研究。E-mail:310143645@qq.com竞争市场理论。1981年,鲍莫尔在前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有效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3.新制度经济学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支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产业组织学流派逐步发展起来,它就是以交易费用作为理论基础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首先是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其次是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交易中的产权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第三是企业理论。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动力。第四是制度变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二、我国产业组织现状1.企业规模小。中国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主导企业发展缓慢,生产能力分散在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中,难以实现最有效的规模经济。2.进入易退出难,缺乏产业合作。目前,国内产业进入与退出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企业进入壁垒过低,退出壁垒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引起新企业过度进入,产业退出壁垒过高造成企业负亏经营,存量资产难以按照效益原则合理流动,既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又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3.产业结构趋同,无序竞争激。各地长期追求“门类齐全、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目标,使得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性较强。三、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的启示针对我国产业组织呈现的一些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联系我国产业实际,对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建立企业集团、网络组织和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形态;另一方面强化产业内政策的法律支撑作用。1.建立企业集团。在我国,通过兼并、联合,使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和特大型企业集团集中,促进生产技术在成员企业间共享,降低企业成本,共同研究开发,共享信息,形成企业集团规模经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2.建立网络组织。网络组织是以契约方式或参股方式形成的、合作竞争型的、准市场化的产业组织形态。在此形态中,企业间关系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治理机制以市场交易为主,网络协调为辅;既有纵向企业间的关系,又有横向企业关系,形成一体化结构。3.建立企业战略联。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了一定的战略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成本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和组织安排。企业之所以结成战略联盟,是为了在各自关键的成功要素间展开合作,达到“双赢”的价值创造的协同效应,求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4.完善配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相关细则。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在克服计划经济遗留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应抓紧制定出台《反垄断法》相关实施细则,强化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威慑性,对垄断行为进行外部约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市场有序竞争。5.修改完善相关产业法。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中国对这些产业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大多制定于垄断性行业市场化改革之前,并且大部分是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这些法规多少都带有维持产业垄断经营、固化原有格局的痕迹,因而已经不再适应中国当今市场经济格局。因此,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结合中国本国的国情,以及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立法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行业各方代表及人大、政协代表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参考文献[1]姚瑶.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辽宁经济,2009(7).[2]陈云飞,黄声兰.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评述[J].生产力研究,2013(6).[3]魏娟,邢占文.产业组织理论三大流派综述及最新进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1).[4]彭颖.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其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0,12(5).[5]王建军.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理论依据:分工经济[J].广东社会科学,2010(3).[6]戚聿东,刘健.第三次工业革命趋势下产业组织转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