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备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4、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二)数学思考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5、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体系意图: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2、注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知识结构。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4、强化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及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握课标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2、在教学中,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进行交流,使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自主练习中的题目,使每一个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5、要重视口算练习和计算正确率的及时检测,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6、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教材中的一些不太适合本校学生接受的信息窗可以有选择、有限度地进行删改,但一定要保证知识点的不遗漏。7、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加强评价的改革,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利用各种评价时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9、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非书面作业。比如自主练习上介绍的游戏类作业、测量统计类作业、制作口算卡片等。10、注意后进生的发展动态,对于新知识接受慢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辅导,并要重视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跟教师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学好数学。四、课时安排:1、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2、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2课时)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1课时)3、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8课时)4、做鸟巢——图形拼组………(3课时)5、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7课时)6、去姥姥家——混合运算………………………(7课时)7、我锻炼我健康——统计……………………(2课时)实践活动——户外活动……………………(1课时)8、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0课时)9、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3课时)10、美化校园——图形似的周长……………………………(3课时)11、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5课时)(机动5课时)五、有关实践活动安排:1、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2、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3、通过操作、实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4、在现实生活中对有关事例进行调查、统计。5、在现实生活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会看钟表。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吗?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一: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课件出示主题图)1、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a|.b、c、d、)2、根据以上信息,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会提出很多有关平均分的问题)3、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学生汇报)小结: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会剩下1个,这个还能不能再平均分了?(重点突出这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5、谁能把刚才我们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可以同桌商量一下。6、讲解算式的写法:9÷4=2(个)……1(个)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1个,就叫“余数”,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活动二: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其他问题1、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自己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解决得好。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活动三: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并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除法问题。现在你们想想,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呢?请大家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并把想到的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看哪组想的全,分得对。2、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师进行板书。3、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4、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共同的发现?追问: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观察图意,自己填一填,反馈交流)2、自主练习第2题: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野营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反思:学能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出有余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读写,体会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入1、圈一圈,填一填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他们打算先把蔬菜进行包装,然后再运到超市去卖。我们看看每种蔬菜可以装成几个盒子?同位互相说一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谁大谁小。(回顾基础,强化方法)11÷3=3(个)……2(个)17÷4=4(个)……1(个)学生互相讨论2、自主练习1、摆一摆、填一填8÷3=□……□13÷5=□……□9÷2=□……□23÷4=□……□3、口算练习32÷814÷645-53×728+343×816÷334÷54、百货店新进了一批杯子,打算进行包装后再售出,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算一下,这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只?14÷4=3(盒)……2(只)12÷8=1(盒)……4(只)15÷6=2(盒)……3(只)5、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从家带来了许多废旧物品,动手动脑制作成新的玩具。瞧,他们用什么制成了新的玩具?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成几辆小车?学生通过观察图看出一辆小车用到两个易拉罐,还剩下13个易拉罐。13÷2=6(辆)……1(个)6、新学期开始了,每个班的同学都要进行卫生清扫。学校刚买来一些新的卫生工具准备分给大家,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19÷9=2(个)……1(个)27÷9=3(把)22÷9=2(把)……4(把7、聪明小屋+○=12※=○+○+○※=()○=()※×□=16※÷□=4※=()□=()评价反馈,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掌握用有余数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灵活运用。信息窗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课本6—8页,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