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这些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每篇课文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主要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教育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初步懂得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二、教材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4.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教学中应先从图入手,图文对照,再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入文悟道。这几篇课文很适合朗读,特别是《玲玲的画》、《蜜蜂引路》中的相关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通过朗读感悟道理并由此推断出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方法。2、表演入情。寓言和童话的内容学生较熟悉,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内化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课时安排:25《玲玲的画》…………………2课时26《蜜蜂引路》…………………1课时27《寓言两则》…………………2课时28《丑小鸭》……………………2课时语文园地七…………………………3课时25玲玲的画【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并积累词语“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运用“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等词语。(2)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学案】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导学案】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文中带拼音的生字。(1)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地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2)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4.写字指导。(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临写。(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3)全班交流。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1.小组内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3.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节课学习。四、布置作业1.抄写9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认读有生字组成的生词。3.反复朗读课文,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故事。【板书设计】25玲玲的画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第二课时【预习学案】1.正确朗读课文,认读有生字组成的生词。2.反复朗读课文,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故事。【导学案】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他东西?“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3.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播音员?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课堂检测】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秒”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布置作业】1.听写生字、生词。2.模仿课文,写一篇自己动脑之后,坏事变好事的小文章。【板书设计】25玲玲的画遇事肯动脑筋坏事→好事【课后反思】《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26蜜蜂引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写9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及偏旁“弓”,积累词语: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2.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3.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运用“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等词语。(2)引导学生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2.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对“派”的识记与书写及“敲”的书写。(2)引导学生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学案】1..自学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同学互相交流怎样识记字形。【导学案】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蜜蜂)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1.指名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同学互相交流怎样识记字形。读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谈天:聊天,闲谈。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向导:带路的人。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件事的?(第二、三、四自然段。)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板书设计】26蜜蜂引路引路莫斯科派人谈天敲门惊讶向导第二课时【预习学案】1.指导学生会写9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及偏旁“弓”,积累词语: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2.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导学案】一、检查预习,复习导入自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内容?(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1922年;地点是莫斯科;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只好亲自去找养蜂人了。(3)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丛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园子旁边有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课文插图)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5)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5.总结全文。(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布置作业1.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并自己说说列宁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