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1.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二、初读诗歌1.出示古诗《咏柳》: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三、学习字词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柳、似、剪”: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书写。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四、细读理解1.自学诗句:借助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五、精读感悟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翠绿的柳树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六、诵读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第二课时一、回顾1.背诵《咏柳》,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春游湖》的学习做准备。二、自读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双、燕、断、度、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三、指导书写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四、细读感悟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自学诗句内容。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五、诵读升华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六、拓展1.把自己收集的贺知章和徐俯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月亮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教”,正确书写八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3.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祖国的伟大。4.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祖国的伟大。四、教学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播放歌曲《月亮船》。2.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有关月亮船的神话故事,想不想读?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歌曲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拼拼音、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随文猜一猜、查字典、小组交流等。)2.小组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教师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4.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把自己想像成一朵蒲公英,试着讲讲这个故事,说说自己的体会。5.游戏的方式检查认字情况。(1)“红绿灯”: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认读表中的字,会读的,在旁边画“绿灯”,不会读的,在旁边画“红灯”,第二轮再比,看看谁第一个通过。(组长汇报认读情况)(2)对号入座:找一名学生上台根据生字的特点描述或做动作,其他同学快速从生字表中找出,比比谁找得快,找得准。(3)多音字“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字平时还读什么?用不同的读音试着组词,说句子。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更多的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倾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体会文中的情感。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记起来很轻松。(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归类比较来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课时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1.师:我们现在知道小蒲公英是怎么回家的了吗?(乘坐月亮船),同学们愿不愿意和它一起坐坐月亮船啊!(生:愿意)2.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吧!学生欣赏歌曲,激发学习欲望,倾听歌曲《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体会乘坐月亮船的感觉。(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上坐,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二)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师:现在我们就跟着月亮船去旅行吧!(1)小蒲公英是怎么遇上月亮船的?反复朗读文章前三段,体会小蒲公英焦急、伤心的心情。理解:陌生、渐渐。(2)想一想,月亮船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从文中找出并读一读,发挥想象画一画,说一说。(3)坐上月亮船,小蒲公英看到了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4)多媒体展示图片,老师和学生观看,感悟四种景观的宏伟。(5)出示地图,找一找都在什么地方?(找学生上台指出)体会中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走向一个动听优美的世界。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拓展延伸、回读课文1.师:其实,我们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呢?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是故宫;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世界上最美的山梅里雪山……听了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吗?说一说,写下来。2.师:中国是地大物博的,中国的是美丽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值得骄傲的。请听歌曲。播放歌曲《大中国》,学生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言积累,发展语感。(四)课外积累学生下课后在“小本本”上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大中国”,写一写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想法,抄一些优美的词句。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信息的能力,为今后写作作好铺垫。《华北明珠白洋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华”,正确书写十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华北平原(出示地图):这就是华北平原,这里土壤肥沃,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粮食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要了解白洋淀,不能离开华作物,还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经济作物。而且,矿产资源丰富,水果种类众多。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华北平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2.板书课题,齐读。3.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学习新课。北平原,华北平原在这里是烘托的作用。先使学生了解华北平原的简单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华北明珠——白洋淀提供了背景资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师:刚才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读书。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询问别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指名认读。3.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4.班内交流识字的方法。指名读。5.学生利用新认识的字词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了解的词语。6.班内交流。初读的目的一是为下面的阅读教学做准备,二是对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形成初步的印象。注意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别人的识字方法哪种更好,学习使用最好的方法。读懂文字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