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二OO七年四月)目录第一章能源形势......................................1一、能源发展的新起点................................................................1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3第二章方针和目标....................................5一、指导方针................................................................................5二、发展目标................................................................................5第三章建设重点......................................6一、能源基地建设工程................................................................6二、能源储运工程........................................................................8三、石油替代工程........................................................................8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工程........................................................9五、新农村能源工程....................................................................9第四章节能和环保....................................9一、主要目标................................................................................9二、主要领域..............................................................................11三、能源行业重点......................................................................11第五章科技进步.....................................14一、优先发展先进适用技术......................................................14二、加强能源前沿技术研究......................................................14ii第六章保障措施......................................15一、增加勘查投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15二、发挥规划调控作用,规范开发建设秩序..........................15三、加快法规建设,改进行业管理..........................................15四、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价格体系..........................................16五、强化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17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17七、建立应急体系,提高安全保障..........................................171本规划主要阐明国家能源战略,明确能源发展目标、开发布局、改革方向和节能环保重点,是未来五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有关方面要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具体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第一章能源形势一、能源发展的新起点“十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成就显著,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十一五”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国能源工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能源生产快速增长,供需矛盾趋于缓和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亿吨标准煤,消费总量22.5亿吨标准煤,分别占全球的13.7%和14.8%,是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产量突破22亿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石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西气东输工程顺利建成,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等西部油气田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亿千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明显缓和。2专栏1“十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指标注: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和行业协会统计资料;可再生能源仅包含商品化部分(下同)(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上大压小”取得成效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中小煤矿联合改造、落后小煤矿关闭淘汰稳步实施。大型电站建设步伐加快,火电“上大压小”继续推进。西电东送等重点输电工程进展顺利,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六大电网联网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7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8000多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质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102万吨,煤炭液化和煤制醇醚、烯烃等煤基多联产示范工程稳步推进。(三)技术创新取得进步,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煤炭工业已具备装备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日产万吨矿井工作面的能力,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矿。石油天指标单位2000年2005年“十五”年均增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12.9020.599.82其中:原煤亿吨12.9922.0511.16石油亿吨1.631.812.12天然气亿立方米27249312.63水电及可再生能源亿吨标准煤0.861.4110.39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13.8622.4710.15其中:原煤亿吨13.2021.6710.42石油亿吨2.243.257.73天然气亿立方米24547914.35水电及可再生能源亿吨标准煤0.861.4110.393然气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跨入国际领先行列。三峡工程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水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大型火电机组投入运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500千伏和330千伏主网架,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运,±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四)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提高。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一批产权多元化,煤电、煤钢、煤焦化一体化的综合能源企业正在发展壮大。煤炭市场价格机制趋于完善,区域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石油天然气产业形成了几个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取得进展。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厂网分开基本完成,电力市场建设开始起步。(五)能源效率有所提高,环境保护得到加强2005年,全国煤矿平均矿井回采率比2000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在难采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原油采收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从2000年的392克/千瓦时下降到2005年的370克/千瓦时;烟尘排放总量比1980年减少32%;部分水资源缺乏地区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比1990年减少了40%。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时期新阶段能源发展既有新的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4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二)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目前,煤炭消费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三)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安全隐患不断增加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震荡、不断攀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应对供应中断能力较弱;影响天然气电力安全供应的因素趋多;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维护能源安全任务艰巨。(四)能源效率亟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一方面,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潜力看,经过努力,实现上述目标是可能的。另一方面,我国尚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高耗能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将占有较大比重,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五)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任重道远科技发展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与世界先进国家比5较,我国在能源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还有相当差距,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任重道远。(六)体制约束依然严重,各项改革有待深化煤炭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竞争力不强。完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市场体系,还有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各项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七)农村能源问题突出,滞后面貌亟待改观农村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活用能商品化程度偏低。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农村普遍存在能源不足问题,东中部山区和贫困地区用能状况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全国尚有1000多万无电人口。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第二章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能源工作,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发展目标(一)消费总量与结构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6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1%、20.5%、5.3%、0.9%、6.8%和0.4%。与2005年相比,煤炭、石油比重分别下降3.0和0.5个百分点,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增加2.5、0.1、0.6和0.3个百分点。(二)生产总量与结构2010年,一次能源生产目标为24.4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5%。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74.7%、11.3%、5.0%、1.0%、7.5%和0.5%。与2005年相比,煤炭、石油比重分别下降1.8和1.3个百分点,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增加1.8、0.1、0.8和0.4个百分点。第三章建设重点根据资源条件,按照“优化结构、区域协调、产销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适度加快“三西”煤炭、中西部和海域油气、西南水电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能源基地输出能力;优化开发东部煤炭和陆上油气资源,稳定生产能力,缓解能源运输压力。重点建设五大能源工程。一、能源基地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