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文综适应性月考卷(三)(历史部分)试题新人教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答案】C【解析】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材料的结论:“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得出C符合题意。25.《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实业救国C.发展资本主义D.实现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实际上是考查对实业救国的理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是和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就是实业救国。26.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八围联军侵华战争B.消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2【答案】B【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A、C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无关,注意对材料的分析阅读总结,看清侧重点。27.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B.否定了上帝的权威C.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答案】C【解析】考查维新思想。A不符合史实,B项宗教改革时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而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民同时期的社会巫建没有任何成效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答案】D【解析】考查辛亥革命。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A、B不符合材料的意思,C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史实.29.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名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B、C、D都只是对材料的单一解释,而不是反映材料“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实质。30.表1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游《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表l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C.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材料所反映的时间是在民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在政3治上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物质基础。31.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小;“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沦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C与材料无关,“立宪政治这种不彻底的政制,……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的可看出作者既不认同君主制、也不认同民主国。排除D32.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答案】D【解析】考查五四运动,重点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傅斯年认为在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A和B在五四运动前已在中国出现,而C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将来是社会的觉悟”只有D符合。33.阿诺德·汤因比的《全球通史》中说:“如果它(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B.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C.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作者认为中共如果不和国民党合作,干得会很糟,国共合作后,如果中共早有合作破裂的准备,会干得更好,实际都在强调必须与国民党联合,故A的说法最符合题意。34.《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比重逐年下降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D4【解析】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数据判断,A是表现,不是实质;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5.读表2“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受国民党抗战形势的影响B.中国经济重心发生转移C.国民党性质发生改变D.国民党的统治力越转移到农村【答案】A【解析】考查抗日战争和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抓住1935~1945的时间信息分析,B、C、D不符合史实。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必考题(共6小题,共135分)40.(25分)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8分)材料二5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周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7分)材料四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1949)(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4分)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6分)【答案】(1)(8分)主张易服、剪辫。(4分)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任答两点,4分)(2)(7分)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3分)“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若答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也可给分)。(4分)(3)(10分)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4分)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任答三点,6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解析】考察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问考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可以看出涉及服饰、辫子两方面,理由可从外交、工业生产、军事、卫生等方面归纳。第(2)问通过服饰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反映有传统走向近代,近代化从近代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追求等方面回答;第(3)问从材料可看出中国传统生活受否定,而接受西方生活成为时尚,谈认识要注意中外交流的必要性,作用和交流中注意保留传统特色等角度回答。6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