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略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为略阳县全境,面积2831平方公里。二、规划编制的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6、《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7、《略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8、《略阳县城市总体规划》9、《陕西省五龙洞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0、略阳县旅游局提供的旅游资源基础资料和有关数据。三、规划编制的原则1、本规划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2、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经济产业,景区的规划、开发以及包装、促销,都应引进商业策划意识和市场运作技巧、充分利用项目设计的反差原则,探索资源的特殊性,力求开发出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为目的,环境效益为条件,发展旅游业。3、略阳的旅游规划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资源开发方向和重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目前已由资源主导和产品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过渡。略阳的旅游必须紧随全国旅游发展大局势,注重市场调研和产品功能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4、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遵循生态学原则,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5、文化是旅游业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力的所在。当前,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已成为新潮流。略阳人文旅游资源突出,特别是灵岩寺小碑林石刻品位高、底蕴深,名满中外。我们要挖掘其文化内涵,寻求资源的文化特点,创建具有垄断性的文化旅游品牌。6、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论证规划成果,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7、旅游规划采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四、规划指导思想依托嘉陵江纵贯县境,形成广阔水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秦岭南麓自然生态资源和地貌景观,开展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把略阳县建成以观光游憩、休闲度假为主,集水上娱乐、森林探险、农业观光、地貌欣赏、商务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名县。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旅游业作为略阳县国民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化和调整,使旅游业成为略阳的支柱产业。五、规划的使命1、针对略阳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2、准确定位略阳县旅游业的位置,确定旅游发展方向及目标。3、确定略阳县旅游发展战略及可行性计划,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4、确定略阳县主要旅游带和景区(点)的旅游开发方向及概念性发展规划。六、规划分期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第二章旅游环境分析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南与陕西勉县、宁强接壤,东北紧靠甘肃两当,西毗康县、成县,北邻徽县。嘉陵江由北向南,经县城纵贯全境。全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2831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东径105°42′~106°31′,北纬33°07′~33°38′。2、地貌特征略阳以县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方大体相等,略呈长方形。以山脊线为界,把县域分为东西两半,东部为汉江流域,面积816.4平方公里,西部为嘉陵江流域,面积2014.6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形成三个中山区和三个浅山区,最高海拔2425米,最低海拔587米。县域总面积中山岭占97.7%,水域占1.66%,谷坝平地占0.86%,村庄和道路占0.78%。3、气候条件略阳地处内陆腹地,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2°C,极端高气温37.7°C,极端低气温-11.2°C;无霜期236天;年平均日照1558.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6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353.3毫米,最小年降雨量597.9毫米。山地垂直差异显著,所谓“高一丈,不一样”。4、水文概况境内河流分属嘉陵江、汉江水系,嘉陵江在县境流程86.75km,流域面积占全县71.9%,其一级支流有青泥河、西汉水、乐素河、八渡河、东渡河、青白石河、九股树河等32条,汉江水系的支流有黑河(沮水河)、白河(仙台坝河),峡口驿河等。二、历史沿革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沮县,为略阳建县之始。宋开禧三年(公元1027年)改名略阳县至今。从明代起,略阳县多属汉中管辖。略阳先秦时为白马氐东境地。自汉至南北朝末,氐人多次在此建立政权,反抗汉族统治,失败后被迫西迁。至晚唐白马氐族已匿迹。羌族亦同样被汉族同化。据清雍正《重修略阳县志》载,当地人“兼有南北语音,类秦蜀”,积淀成兼有陕、甘、川地方特色的氐羌民俗风情。三、社会经济概况略阳县辖21个乡镇,260个行政村,2002年全县总人口20.3万,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16%,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等12个民族。(一)、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略阳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据2002年统计资料,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9.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6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7元。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7.59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3.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2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6元。(二)、工农业生产概况1、略阳县处于金三角地带,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镍、磷、石棉、重晶石、大理石等28种。金属储量以铁矿居首位。略阳县有中、省、市属的电厂、钢厂、黄金采选、磷矿、铁矿等,是我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县境内还有采矿机械制造,建筑、化工材料生产,农机、水泥生产,电机和矿物采掘等,黄金开采量居全省第一。2、略阳县现有耕地2.06万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黄豆为主,其次有小豆、荞麦、豌豆、马铃薯、红薯等。2002年粮食总产量4.3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桑园243.3公顷,茶园68.5公顷,果园168公顷,种植烤烟480公顷,发展蔬菜1540公顷。(三)、交通宝成铁路纵贯县境南北,通过铁路、省道与天水、武都、广元联系方便。勉略、略康两条干线横穿县境东西,略徽公路纵贯县域北部,还有略观(音寺)、略白(水江)等支线公路,全县21个乡镇有19个是由县级以上公路连接的,其余2个通乡村公路。嘉陵江部分河段通航运。略阳火车站是宝成铁路中途较大的车站,宝成线上运行的客运列车均在此停靠,每天停靠客运列车18对,年客运量约30万人次。(四)、动植物资源概况1、林业:略阳是陕西林区县之一,自古山大林深,植物丰茂。林业用地19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7%。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栎树、桦树、华山松、马尾松、油桐等。经济树种有桑树、漆树、核桃、板栗、棕树、柿树、苹果等。2、土特产:略阳县土特产主要有核桃、黑木耳、香菇、银耳、生漆、蜂蜜、桐油、大麻、皮毛等,其中核桃、黑木耳、香菇在省内外驰名。3、中药材:略阳盛产中药材,据统计品种达427种,以杜仲、天麻、党参、柴胡、猪苓、麝香为盛产。被称为“中国杜仲之乡”。4、动物:野生动物列为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羚牛、金钱豹、苏门羚、斑羚、水獭、猞猁、青鹿、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锦鸡、林麝、大灵猫等。第三章旅游业发展状况及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业发展状况(一)、略阳县旅游业发展历程略阳地处秦巴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以此为依托,略阳县旅游业得到发展,但起步较晚。随着1998年国家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略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于同年3月成立略阳县文化旅游局,1999年,对略阳县旅游人数(入游人数和出游人数)开始进行统计,2001年6月组建略阳县旅游公司,2002年8月略阳县旅游局成立,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速度相应加快,全县现有旅游宾馆4家,床位500张。旅游接待人数持续增加,200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80万元。2003年,因“非典”影响,旅游人数有所回落,全年共接待游客1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840万元。(二)、现状分析:近几年来,略阳县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旅游市场尚未形成大的气候。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产品质量不高,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1、度假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正在快速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搞农家乐旅游的思路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略阳全社会共同发展旅游的热潮已经来临。2、略阳县对旅游业的发展已由单纯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到打造精品旅游项目的开发上来。3、县城以外的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较差,如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距县城仅48公里,汽车行驶却要用约2个小时。4、没有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虽有杜仲、天麻等中药材较为知名,但并未作为旅游商品推向市场。现有地方土特产特色不鲜明,没有进行深度开发。5、2002年~2003年旅游人数变化表明略阳旅游业同其他地方的旅游业一样,有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大。(三)略阳旅游业发展的总特征:从略阳县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可以看出,略阳旅游业的总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旅游产品开发有巨大潜力可挖;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旅游产业关联度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四)、旅游业目前的地位近年来,略阳旅游业在经济创收中效果显著,但在全县经济发展网络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在汉中旅游体系中地位不突出,与汉中传统旅游线路结合不够,在陕西省内及至全国范围来说,略阳旅游知名度不高。(五)、略阳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1、政策优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各部门都能积极参与支持旅游产业的开发工作。2、区位优势略阳位于陕西省西南端,与甘肃、四川相临,处在勉、略、宁金三角地带,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距汉中112km,距陇南160km,距宝鸡135km,距广元180km,距西安320km、距九寨沟350km。经铁路和公路连接,与周边省(市)的旅游资源相互烘托,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旅游价值,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向和强度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客源地为汉中、宝鸡、广元、武都等中等城市,依托这些城市,略阳县的旅游业必将有很大的发展。3、资源优势略阳地处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富集,优美的自然风光是略阳旅游资源的底蕴所在,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更增添了略阳旅游的内涵(如融合了氐羌文化的江神庙;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灵岩寺)。4、生态环境的优势生态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略阳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好,许多生态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仍保持自然性和原生性,成为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六)、略阳县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资源开发刚刚起步,对资源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定位。对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度,对旅游产品的研究缺乏创新,未能形成极大的吸引力。略阳县现有旅游景点只是依靠资源本身的优势在发挥作用,旅游行为方式上也仅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上,旅游产品单一,服务形式简单,旅游产业的运作也仅仅是数量扩张,而不是质量的全面提升。2、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资源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管理分散。政府主导和调控力度不够,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较差。3、对旅游资源开发资金投入量不足。4、区域竞争力不强由于略阳县旅游资源分散、独立,尚未进行全面开发,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与汉中、宝鸡、广元、武都的区域互动性弱,竞争力不强。5、没有形成特色的民族文化。略阳曾是氐、羌族的聚居地,但留存至今的氐羌文化特色较少,仅有刺绣、羊皮鼓舞等带有氐羌风格。本县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有秧歌、跑旱船、耍狮子等,但地区异质性差,文化替代性强,存在较其他地方文化同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