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赣旅游大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皖赣旅游大区包括安徽省、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它们山水相连,旅游景观均以“名山、古迹”见胜目前江西旅游主要在“庐山牌”、“红色牌”迎来了“鄱湖牌”新时代;它激活了江西旅游品牌资源的新发现,展示了江西旅游品牌资源的新聚集和核心亮点旅游资源的新定位,创造了江西旅游产业从“空心离散”格局升级为“聚湖实心”格局的机遇。就江西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口号而论,“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比之目前使用的“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它既更能体现其对江西旅游品牌核心文化的准确凝炼和对江西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文化品位之广泛的概括力,更能呈显它对江西旅游主体形象极强的垄断性、本土性、独占性与市场穿透力,应是江西旅游主题形象口号的新突围;适应新时代与旅游资源、主题形象的新视野,江西旅游产业应“聚湖实心”、“亲水融山”与“低碳科技”等方面有新的理念与定位。、首先,“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是江西旅游品牌核心文化的准确提升。就丰富的江西旅游资源来说,大处着眼,首先可以区分为人文与自然二大资源,但现有“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中,“红色摇篮”是江西的骄傲,然一般指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为主的红色文化,既不能统驭江西全省丰富的历史人文品牌,同时又在全国与北京、延安、西柏坡等红色圣地存在品牌抗衡或遮盖,概括力与独占性弱;“红色”所指仅为江西人文历史文化创造与发展长河中极其短暂的特色亮点资源遗存,“绿色”则空泛模糊不落地,既不能体现数千年江西人文历史的主体,更概括不了江西人文与自然二大资源内涵的精华;就江西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结合所凝聚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综合提炼而论,历代江西人民创造的“鄱湖文明”所凝炼的“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与目前江西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于“红色摇篮”所具有的文化单一性、短暂性与意识形态强烈的特点相比,以及与“绿色家园”的空洞模糊和低区分度相比,前者无疑能够更准确地体现江西旅游资源与品牌的核心文化,也更符合人类旅游活动的规律与要求,因而更能增加广大游客尤其是国外游客的认可度。其次,“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对江西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文化品位具有更为广泛的概括力。鄱阳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伸展于赣鄱山水大地之间,簇拥着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南昌西山五大名山和滕王阁、八境台、郁孤台等享誉中外的名阁,容柘林湖、仙女湖以至斗水湖、明月温泉于怀抱,收瓷都景德镇、鄱湖古城南昌、宋城赣州、千年古村流坑、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以及九江于江边湖岸,养育与历练了以王勃、王安石、朱熹、欧阳修、汤显祖、文天祥、明清三魏、毛泽东、陈寅恪等为代表的历代政、学、社界精英或风流人物,孕育了道教、庐陵文化和毛泽东思想的雏形、创新了佛教……。完全可以说,“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形成了对整个“赣鄱文明”的高度凝炼,且名符其实,具有高度而广泛的概括力。复次,“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还体现了江西旅游主体形象极强的本土性、独占性与市场穿透力。如前文所述,“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既是因上帝的厚爱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江西人民的恩赐,也是江西历代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其中的“鄱湖山水”,气盖赣鄱大地,海纳五河山水;而“人杰地灵”,则取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对江西自然人文的原创性评价。因此,尽管“人杰地灵”平时各地也都有使用之时,但还没有哪个省市敢用它作为全面超额完成“十五”旅游计划2、率先发展红色旅游破解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难题。“3、旅游设施明显改善。4、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庐山是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鄱阳湖列名《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省现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4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107个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0个,其中4A级14个,3A级6个;旅游星级饭店28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1家;旅行社56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3家。全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4A级景区的数量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75倍和2.5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并形成了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瓷都名村文化旅游线、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和一批专项旅游线路。1、准确定位,树立形象2、发挥优势,打造品牌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4、把握机遇,适时造势重要的启示: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外树形象,内练真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把握机遇,善于谋势,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敢闯新路,善解难题,是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一是旅游管理体制存在不顺现象,主要反映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二是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入境旅游发展缓慢,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如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产品缺乏,旅游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过大;三是一批品位高的旅游资源尚未转变为产品优势,知名度相对较低;四是部分地区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旅游交通设施和方式有待改善;五是旅游企业呈现“散、小、弱、差”的现状,缺乏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有影响的旅游集团公司,整体素质不高。)“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环境1、机遇和条件。一是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更受广大国际游客的欢迎;二是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将得到国家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三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为我省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凭借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级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五是“十?五”以来,全国和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六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旅游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七是国家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对我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条件;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为我省入境旅游市场开拓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2、困难和挑战。一是我省入境旅游精品及线路匮乏,接待人数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形成入境旅游“盆地”现象;二是加入WTO的最终承诺完全兑现将给我省旅游企业带来不小冲击;三是我省与周边省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旅游区域未能充分的对接和互动,区域合作实现途径较少;四是我省外部交通虽然改善明显,但是部分景区内部交通仍然存在不足;五是我省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旅游休闲后花园”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建设红色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将旅游业发展全面融入到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与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之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旅游型新农村建设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着力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加快我省“七大旅游圈”的建设步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绿色、蓝色、古色旅游全面发展,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旅游快速发展,以对接“长珠闽”、联通“港澳台”、共建后花园、融入全球化为抓手,以集约经营和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工作方针旅游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为此,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人才支撑,质量发展;联合协作,协调发展;保护开发,持续发展;重点推进,全面发展。(三)发展战略1、宏观战略: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和谐发展,项目带动、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省旅游业实施以下宏观发展战略。精品名牌战略:将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的名山名城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的名山名城名村瓷都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的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南昌-樟树-仙女湖-宜春-萍乡?武功山山水养生生态文化旅游线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旅游线,在此基础上,把环鄱阳湖旅游线整合成国际旅游黄金线路;跨省依托“长三角”等客源地,联合江西的庐山、景德镇、婺源、龙虎山、三清山和安徽的黄山、九华山,浙江的千岛湖等品位超群的旅游区,打造“浙皖赣边界”精品旅游线。同时,要努力将南昌建设成为全省入境旅游集散中心,将庐山建设成为国际会议中心和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将景德镇建设成为国际陶瓷文化旅游中心,将井冈山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中心;将龙虎山建设成为国际道教文化旅游中心,将三清山建设成为国际峰石奇观旅游胜地,将赣州建设成为世界客家风情旅游胜地,将婺源建设成为中国乡村风情旅游经典,形成功能各异的名牌旅游产品。集约经营战略: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与联合,积极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搞好旅游要素的综合开发,加强对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延长旅游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优先做好规划工作,慎重、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2、战略举措:在宏观战略的指导下,我省旅游业采取以下战略举措。红色旅游领跑战略: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加快实现红色旅游上水平、上质量,紧扣“政治、文化、经济三大工程”,将红色旅游作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领跑器,高标准建设好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精品,将“红色摇篮”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把江西建成红色旅游强省,使江西主要红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生态旅游提升战略:江西是生态资源大省,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大系统,充分发挥江西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交融的特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江西整个旅游业素质和效益,提升江西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入境旅游促进战略:要把日韩、东南亚、港澳台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进一步提升南昌昌北机场国际航空港的地位,开通若干条国际航班,增加国际包机业务;加强庐山在港澳台地区的宣传力度,扩大景德镇在欧美市场的宣传广度,拓宽龙虎山在韩国宣传的领域。把南昌-井冈山-瑞金红色旅游线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的黄金线路,吸引入境游客。联合皖浙沪,在日本和韩国,主推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黄山-千岛湖-杭州-上海旅游精品线路。将南昌-九江?庐山-鄱阳湖-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南昌环鄱阳湖综合旅游线作为江西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四)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省品牌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江西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对外整体形象;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旅游发展走上质量效益型增长之路;实现旅游业在中部地区的逐步崛起,旅游业成为江西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江西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和全国红色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到2010年,力争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250万人,其中红色旅游的就业人数占到40%以上。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改进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优化地方经济结构,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