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外向型工业发展对外贸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原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目录一、选题背景.......................................................2二、选题理论基础...................................................3(一)比较优势理论..............................................3(二)要素禀赋理论..............................................3(三)雁行模型..................................................3三、云南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一)从总量上看,贸易额增长迅速,但存量尚小....................4(二)从贸易经营主体看,以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主......5(三)从贸易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5四、云南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5(一)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初级原材料商品出口比重仍然很大.........5(二)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严重依赖东盟市场,发展贸易对象的注意力局限于东盟地区........................................................5(三)加工贸易的水平过低,规模有限,加工工业发展缓慢..............6(四)交通运输成本的相对高昂使得区位优势不再明显,贸易因此而发生转移..............................................................6五、云南发展外向型工业对外贸经济的影响.............................6(一)有利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6(二)有利于摆脱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6(三)有利于发展加工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6(四)有利于贸易条件的转变......................................6(五)有利于吸引外资,壮大外商投资企业..........................7(六)有利于进行技术创新,建立新的竞争优势......................7(七)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集群的形成......................7(八)有利于改善环境,发展旅游业................................7六、结束语.........................................................7参考文献……………………………………………………………………………………………92云南省外向型工业发展对外贸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作者:李洪锐单位:云南名族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外贸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并总是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南地区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同缅甸、老挝、越南相连,区位优势明显,而且资源禀赋良好,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优越条件。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云南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目前云南的外贸依存度不高,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而产业结构是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状况和演变趋势制约着进出口商品结构层次的高低。通过这种视角下对云南外贸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发现出口因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资源性产业)而使得出口结构难以调整,陷于比较优势陷阱;出口不能优化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出口工业的水平与结构。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确立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模式将是一种突破,但是这并不否定比较优势的发挥。基于传统主导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将有利于建立竞争优势,这是云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这也将有利于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下,云南的经济将日益开放,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必将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得以实现。发展对外贸易和工业结构优化二者联系密切,如何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并共同促进云南的经济增长是意义重大的。关键词:云南省对外贸易出口工业影响一、选题背景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做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大战略,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但西部面积过于庞大、行政区划的经济主体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难于协调、市场不够活跃,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势不易发挥与体现,可选择其中具体省份作详细分析。云南地区处于我国西南边陲,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同老挝、越南毗连,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区位优势明显;生物多样、矿藏丰富,资源禀赋良好。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是优越的,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云南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目前外贸发展却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通过对外贸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发现出口不能优化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出口工业的落后。由此,引出对产业结构、工业状况的分析。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先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经济发展的内涵性因素。如何加快中国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的科学分析和评价异常重要。落后地区的产业不管在结构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存在问题。产业不具规模、效率有限、配套关联产业缺乏等等都会导致市场经济的不活跃,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以后,像云南这样的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迟缓,同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云南地区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与全国的比例相比,显然第二产业比重低,工业化水平偏低。因此,有重点地发展工业,提高工业的比重,对促进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外贸与工业都是云南经济的弱项。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而且贸易的背后是产出,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相得益彰、标本兼治,致力于经济发展大局。加入WTO后,现阶段云南地区一方面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有限的压力。针对这一矛盾,可以从云南对外贸易3的现状出发,从产业发展的趋势着眼,凭借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与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区位优势,遵循竞争优势理论中的规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整合,实现对外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于是,本文以仅以云南省为对象,参照雁行模型,基于云南省外贸与外向型工业发展研究对外贸易、产业经济理论,分析当前云南对外贸易和工业现况,为探求云南省对外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路径与模式,从而推进外向型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其的经济发展,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二、选题理论基础(一)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异。各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然而,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理论过于简单地把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源归结于单一生产要素假设下的技术水平差异,这是不符合现实状况的。20世纪,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做出了修正,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说明生产成本与价格的不同,重新解释了贸易基础。(二)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这种成本差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取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则指,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生产要素比较丰裕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这一理论改变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三)雁行模型雁行经济模型最早由日本的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Akamatsu)在1932年根据日本棉纺工业的发展为例而提出,用来阐述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与外贸关系,解释东南亚地区工业化进程。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FlyingGeeseParadigm)中指出通过国外引进——国内生产——产品出口的循环使后起国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学说。这表明4后进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利用和消化先进国的资本和技术、利用低工资优势打回先行国市场。这种由于后起国引进先行国资本和技术,扩张生产能力,使先行国已有产业受到国外竞争压力威胁的现象,叫做“反回头效应”。如果后起国善于把握好时机,就能在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循环中缩短工业化乃至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的过程。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赤松要指出,本国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后起的国家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政策是要根据“雁行形态论”的特点制定。在一国范围内,“雁行产业发展形态”先是在低附加值的消费品产业中出现,然后才在生产资料产业中出现,继而在整个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中都会出现雁形变化格局。在亚洲,日本是领头雁,其他国家或地区成倒V形的后续,依次为四小龙(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它们经济腾飞的时间为:日本50年代,四小龙60年代,四小虎70年代,中国80年代,时间间隔都为10年。后者从前者获得激励、技术、资金、资本品、中间品、因升级转让出的初级市场。学者们常以此表述后进国家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发展过程。三、云南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应该以西部的大开放为前提条件和表现形式,对外贸易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云南作为是西部西南地区的边境省份,是连接东南亚地区的通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且全省物种繁多、矿物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对外贸易的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其中工业所占的比重开始远远的超出农业,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近几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以及基于比较优势、区位优势、要素禀赋的外贸战略使得云南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乘数效应。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完全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静态的贸易利益。对于云南而言,加入WTO之前的对外贸易则一度低迷,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