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品德课与时政相结合初探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其教材与现实相对的滞后性决定了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与时政相结合,从现实中提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思品课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显示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时政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很难培养他们关心杜会、关心国家的意识。因此,思品课与时政相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以下是我对思想品德课如何与时政相结合的教学的一点体会,整理成文,与大家一起探讨。一、重视备课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备课,也就是教学设计。教师备课除了熟悉所用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教材内容往往是此年此月之前的知识,事例也是过去的事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旧了”而减淡了许多。其次,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都处于“精彩”的世界包围之中,他们在学校之外所获得“知识”的方式很多,如看电视、看书报、上网等,他们的思想也因“精彩”的世界的熏陶而变得十分“丰富”,这“知识”良莠皆有,这“丰富”积极与颓废并存。学生的求知欲强,猎奇心理重,对于主流的东西大都是认可的,但对于一些支流的东西如腐败、黄赌毒等现象往往表现出愤慨、报怨甚至有不恰当的言论。再次,思品课素来被人们误认为是讲大道理的说教课,理论性强,抽象的条条句句让人摸不着边际,因而谈不上有浓厚的兴趣,上好思品课的确不易,让学生对思品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更难。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在平时就要特别关注时政,我坚持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一有时间就看新闻频道,收听中国之音、阅读《格言》、《思维与智慧》等杂志,及时捕捉与教材有关的时政内容,收集、整理热点问题,有机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以便在上课时穿插在教学内容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二、采用多样性的结合方式2思品课与时政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既适用于在课堂进行,也不要完全拘泥于课堂。以下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方法:1、课前的新闻论坛。在教学中,把评述新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要求学生定期收看新闻并做好记录,每堂课选择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发布新闻。新闻发布要避免随意性,不能顺手拿来一张报纸,随便挑一篇读。演讲者必须按照要求对新闻进行筛选,事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这种形式对于中学阶段任何年段的学生都适用,在起初的阶段,可能学生对于新闻的收集、筛选会有一些不妥,但经过教师一个阶段的指导和规范,它能成为一项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久而久之,它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对其学好其他学科也大有益处。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质疑的积极性,也顺应二期课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2、开展新闻短评活动。每学期定期针对当时段发生的重大实事新闻要求学生有感而发进行评论。此项活动与新闻论坛的区别在于前者能把重大新闻挖深挖透,使学生在对该事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较深刻的认识,而后者则是“蜻蜒点水”般简单的评述。例如;针对“神舟七号顺利升空”的内容,可以发动学生对此进行全面分析评论,既可以联系书本理论,也可以脱离书本发表自己看法。此项活动不但能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从小培养学生议政意识,同时能帮助他们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3、编写时政小报。尝试着每学期定期的组织学生编写时政小报。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编辑,分工合作完成高质量的时政小报,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这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心,让时政教育在课堂外得到有效延伸。4、课堂教学中理论与时政的相互渗透。古人云:事实胜于雄辩,但在传统思品教材中说理多于例证,而且有的理论枯燥难以吸收,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中运用有针对性的实事内容来解释书本理论无疑事半功倍,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放眼世界》第二框《文明对话、平等包容》的内容时,我选用了2009年7月27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引用了孟子的名句:“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3塞之矣”(以此来比喻两国的任务是探索一条可持续交往,通向未来的道路,并期盼即使以后出现了分歧,也不要让这条路被荒草埋没),希拉里引用中国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等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交流的,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时要继续发扬,为我所用。除以上形式之外,思品课教学与时政结合还有其他诸多方式,比如进行时政知识大赛,时政演讲比赛,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让他们全面感受社会的丰富多彩,在社会体验中验证理论。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渗透,使课堂时时都处于一种动态之中,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知识信息,在学习中思考、总结、升华,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则教师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从而更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三、有效实施时政教学的有利之处1、选择真实、新颖、有针对性的材料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时政研究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方式渗透时政内容,比如时政的评议、报道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编写时政小报、到校外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动口动脑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3、拓宽学生知识面。时政新闻涵盖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这使学生了解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让他们全面地认识世界,深刻地了解国情。4、增强学生解题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是现今考试改革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初中的政治考试积极探索各种题型的改革,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考题往往联系重大实事政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时政教育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5、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德育功能。通过时政的报道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卓越成就,促进他们建立建设祖国的信心,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的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为他们树立当今学习的楷模,同时也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的形势,明确肩负的历4史使命。四、思品课与时政相结合需注意的问题1、精心选例,大小结合。时政内容广泛,政治、经济、文体、科技无所不有,教师精心选例必须把握时政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原则,必须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特点等选取恰当的时政素材。既要选社会热点、重大实事,也要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马克思说:“实践是生活的源泉”,重大新闻往往能唤起学生的使命感,能督促学生关心国家兴衰;而挖掘学生身边点滴小事,能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权,学起来倍感轻松。因此,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就能够使学生有感而发,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投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以简洁、形象、直观的特点给思品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时政事件,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跨越时空的深沉思考,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时政材料丰富多彩,可谓上有天文,下有地理,纵横有天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一堂课的时政内容要适量,不宣过多,否则容易让学生埋于国家大事,忘了真正该学的知识,到最后只记得一段材料,却茫然不知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所以我们要避免为时政而时政,要让时政为课堂教学而服务。4、时政教学要做好归纳和总结。时政内容纷繁复杂,如果只是对其平铺直叙或者进行简单的讨论后草草结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如果能用简洁的有感染力的几句话作“画龙点睛”的总结,点明所引用时政事例与课本有关理论的联系,学生的印象肯定会更加深刻。5、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在参与时政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的方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比如在新闻论坛可以为每个同学打分或者打等第,在时政小报活动中可以作展示,将优秀的小报向全校展现,对于新闻短评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颁奖。通过以上评价机制达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5总之,思想品德课课程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用先进思想鼓舞人、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