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第一部分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C)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C)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B)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D)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B)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万物的根源归结为(A)2A.始初物质B.原子C.灵魂D.神灵1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D)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16、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是(B)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理性主义D.旧唯物主义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B.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C.整个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所有规律D.自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18、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D)A.意识和物质是世界的两个本原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C.世界是神创造的D.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19、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20、董仲舒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D)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1、科学证明,人脑是(B)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器官C.思维的产物D.思维的对象22、下列哪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A.吾心即是宇宙B.相反相成C.一日行窃,终生是贼D.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23、把唯心主义比作“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的花”,这是因为(C)A.唯心主义华而不实B.唯心主义方法上有可取之处,但其结论是错误的C.唯心主义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类的,而是从人类认识本身产生出来的“畸型儿”D.唯心主义犹如罂栗花,有很大的迷惑性2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B)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A.形式和内容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是指(B)A.二者没有区别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用一定的方法论去分析、观察世界D.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服务于方法论27、“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28、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B、世界发展源泉问题C、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29、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3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AB)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E.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2、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D)A.世界的可知性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BDE)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C.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D.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混同E.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E)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BCDE)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6、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CE)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7、实践有两层基本含义,它们是指:(A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B、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8、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是因为(ABC)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C.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D.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E.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9、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指(ABCDE)A、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B、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C、无限包含在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D、有限是局部,无限是全体E.有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0、唯心主义都认为(AB)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精神决定物质C.世界是不可知的D.世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1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ADE)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B.把物质和运动绝对对立起来C.把运动和静止绝对对立起来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E.最终导向唯心主义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ABCE)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4C.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D.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E.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C)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E.可能和现实的关系14、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环节(BCE)A、由没有反应特征的物质发展为具有反应特性的物质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D、由一切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15、意识是(AB)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的分泌物D.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E.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16、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CD)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E.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的1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B.规律是人的理性创造物C.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D.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E.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18、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CD)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1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CE)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活动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E.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20、物质是运动的(BCE)A.形式B.主体C.内容D.属性E.基础21、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A.反映论与先验论B.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C.宿命论与唯意志论D、唯理论与经验论E.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2、哲学的物质范畴(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第二部分唯物的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2、系统论科学的出现(D)5A.否定了辩证法B.扬弃了辩证法C.代替了辩证法D.丰富了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体系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6、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C)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B、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D、矛盾发展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7、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D)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C)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B)A.相互依附,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D.矛盾的双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