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013年11月共10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B.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D.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权力高度集中B.浓厚的部族色彩C.皇帝非常勤政D.严格的等级制度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的排序不同。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朝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的是()A.等级制度的森严B.中央集权的强化C.皇权的独尊D.宗法制影响的巨大5.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材料中两个“制”的共同点是()A.都是地方行政体制B.都是官僚政治体制2C.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D.都有力维护了皇帝权威7.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8.“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的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9.隋朝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增大B.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10.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11.秦朝的郡县制,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郡县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职不能世袭B.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C.郡县管理灵活而独立D.郡县平级,互相牵制12.下图为我国古代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313.《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14.元朝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15.下列对改土归流政策叙述错误的是:()A、元朝时在西南地区创设土司制度B、明朝时开始改土归流。C、清朝开始大规模地施行改土归流D、改土归流是一个阻碍西南地区发展的地方管理制度16.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A.秦朝、唐朝、明朝B.唐朝、明朝、清朝C.秦朝、唐朝、元朝D.唐朝、元朝、明朝17.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代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1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19.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4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20.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B.在第二次战争中圆明园被焚毁C.第三次战争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三次战争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2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信中怒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23.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渐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4.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以下属于这一类型的人物有:()①邓世昌②唐景崧③刘永福④张自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5.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政府代表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曾纪泽2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27.下图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法国女郎和日本武士。该画反映的历史场景,最有可能与列强侵华的哪一内容相关?()5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D.联合干涉辛亥革命28.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29.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B.《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反割台斗争D.《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30.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回(1841年5月30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31.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多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A.发动九一八事变B.发动七七事变C.制造南京大屠杀D.组建七三一部队32.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唱到:“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了。”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33.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寇。下列各项中,属于太原会战有机组成部分的是()A.平型关伏击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34.“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A西安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635.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36.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7.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1937—1945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历史事实是()①南京大屠杀②建立伪“满洲国”,把东北变成日本殖民地,日本在东北进行大量的移民垦荒③全面侵华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领土④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②③38.1945年8月,著名诗人萧三在《延安狂欢夜》中写道:“延河两岸岗山,野火漫天通红……人们只是叫,只是跳,只是笑……”人们“狂欢”主要是因为()A.近代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D.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和解放39.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A.《四洲志》B.三民主义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40.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出发单枪赴奥运,在长达二十天的航程中,他与船友不可能的聊的历史事件是()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B.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牺牲C.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D.中日甲午战争741.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B.曾国藩率军镇压C.发生了天京变乱D.清政府“借师助剿”42.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攻克武汉三镇D.定都天京43..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国的“国父”,主要是基于他对中华民国的建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不包括()A.成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C.亲自领导武昌起义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在于()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取得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D.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4